“巨兽之躯干”: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东北地区对他们有多重要
东北地区东部隔乌苏里江,与俄远东南部滨海地区相邻,该滨海地区南北狭长,横宽纵短。位于苏联远东地区最南端的海参崴,作为其在远东最大的深水良港,苏联可以在此驻扎一支舰队,前出日本海,给日本“大陆交通线”的脖颈套上绞索。然而这一狭长又孤立突出的滨海地带与其后方地区的联系,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盘踞东北的日伪军队的威胁。
占领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一
由于战略纵深不足,像贯通这一狭长地带的南北铁路干线,与军港海参崴这样的要地,均靠近与东北相接的边境地带,在日本军队的进攻下十分危险。如果关东军孤注一掷,集中兵力发起突击,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并在优势海军的配合下进攻苏联滨海地区,那么日军在中南半岛的“战绩”无疑要在苏联远东重演了。
从战略上看,远东地区最致命的弱点是人口稀少导致的自给能力不足,这是无法通过简单地部署重兵可以弥补的。根据日本情报人员掌握的数据:1932年,苏联远东伊尔库兹克以东地区的人口数量为3832100名,可谓是地广人稀,即使是在人口密度较高的沿海州,人口密度也不过是每平方公里4人多一点。这与苏联全国平均值每平方公里8.15人相比要少得多。
人口稀少导致苏联远东军在维持大规模常备兵力,与实行战时动员等方面困难重重。苏联政府虽然采用了诸如向远东地区引进移民、奖励复员军人在远东地区定居,以及开展爱达格洛娃运动等措施,但仍没有解决。致使远东地区经济自给能力低下,工农业体系无法为其军民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更缺乏对机械化大兵团的保障能力。
食物不足导致三十年代远东苏军的相当一部分,无法作为正规步兵师部署,只能编成边训练边种地的集体农庄师,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军队给养的不足部分,只能通过当时还未完成复线化改造的西伯利亚铁路运入,战时甚至会出现军用物资与民用物资争夺运力的情况。
西伯利亚铁路
巨大的运输压力无疑大大影响了该铁路对远东苏军的保障能力,并延长其进攻准备时间,从而降低发起战役的突然性。西伯利亚铁路一旦被日伪部队切断,远东军将很难维持作战。
苏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劣势,与日本企图以伪满作为基地“北进”的野心。1933年,苏联开始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放在远东,新建了共青城等一批工业城市,改造西伯利亚铁路,增强其运输能力,在伪满成立后迅速强化了其在远东的军事力量。
设立于1929年的苏联特别远东军,至1935年已经扩充为拥有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约950架飞机,800至900辆坦克的强大武装力量,在兵力和装备上远远超过当时盘踞伪满境内的日本关东军(5个师团,飞机220架,坦克约150辆),并从1932年夏开始在“满”苏国境线苏联一侧修筑国境阵地,防备日伪军队突然袭击。
为了反制日本的侵略,苏联重新启用了海参崴军港,将通过铁路运至远东的M级潜艇部署在这里,以此威胁朝鲜与日本之间的海上运输。苏联在靠近日本的滨海地区,部署了TB-3重轰炸机部队,日本情报部门认为这种飞机具有轰炸日本东京后返航的能力,一度极度恐慌。
轰炸机基地与潜艇基地的存在,也是苏联滨海地区在日军秘密制定的侵苏计划中,被列为首要突击方向的原因之一。
苏联特别远东军
二
然而对于苏联来说,即使按照防御的标准衡量,由于前文提到的缺陷,其驻扎在远东的主力部队在部署上也受到极大限制,只能和主要居民点与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一致。虽然苏军在兵力与装备上占有对关东军的优势,但是,远东苏军主力基本都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展开部署的,基本没有纵深可言。
如果日本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苏联,甚至可能会在远东重演一次基辅合围式的灾难,这无疑会给苏联将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带来更多困难。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即使抛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不论,日本的国力也无法满足其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在之后的二战中,日军虽然一时侵占了大片他国领土,但正是这种侵略野心,促使日本穷兵黩武,导致战线过分延长的同时,后方日益空虚,国力日渐衰弱。曾经叫嚣着进攻苏联的日本关东军,由于精锐部队尽数调出,到苏联反攻之时,已经衰弱成一支由70万装备简陋的老弱残兵组成的空架子部队了。
受同样的侵略野心驱使,日本在谋划以伪满为基地北犯苏联的同时,凭借有利的战略态势,从伪满出发向西南方向蚕食我国华北。热河地区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东北、防范华北抗日运动的前沿与居高临下入侵中国关内的出发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伪满“建国”之初,日伪当局精力占据热河的目的还有几分自保因素,《塘沽协定》迫使国民政府划出冀东22县“非武装区”,最初也意在将其作为伪满与华北之间的缓冲区。然而在伪满内部大体平定后,侵略野心业已膨胀的日本认为,热河省存在的意义已经转变为侵略华北地区的前沿阵地,入侵关内的条件成熟,于是开始着手侵略关内陆区。
三
1934年,日本侵略者以修筑北齐铁路支线为名,修通了朝阳至凌源的铁路,并将其延长,经热河首府承德直通到古北口,并修建支线通到赤峰,向前深入内蒙腹地。这不仅使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在热河省的统治地位得以强化,更使北京直接处于日军势力的威胁下。
日本得以在伪满南北两线同时展开侵略活动,得益于东北地区较为发达的铁路网,为其调运兵力与物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奉山铁路—中东铁路加上与之相连的重要支线,包括呈Y字形通向伪满东北、西北两角的奉吉—吉图—图佳铁路与四昂铁路,和日后修筑的直达“满”苏边境的滨北—北黑铁路和虎林铁路,以及经过热河腹地的锦古铁路等路线,日本侵略者可以在两条侵略战线之间灵活地调配兵力,并通过南满铁路和通向朝鲜半岛各港口的安奉铁路、梅楫铁路、“京”图铁路等几条干线,运输来自本土的增援力量。
有鉴于此,抗日战争期间曾有学者将伪满与日本的关系比喻为:
“若可用巨兽比喻之,则日本本土为其头颅,朝鲜半岛为其颈项,伪满为其躯体,伪都新京为其心脏,散布四方之军事重镇为其四肢,至于纵横交错之铁路公路网,恰好为其血管脉络。伪满与日本依靠朝鲜半岛的颈项部分相联络,而其战略上最弱的一环,亦在于此。”
这段文字深刻地道出了伪满在日本殖民帝国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伪满作为日本帝国“巨兽”的“躯干”,在日本“头颅”的指挥下,一面以驻在各军事重镇“四肢”的日伪部队为爪牙四处侵略,靠以伪都“新京”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系统,将从中国掠夺来的大量物资经由朝鲜“脖颈”运往日本本土。可见东北在日本侵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