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尼姑,睡儿媳,圣人朱熹怎么沦落到黑料缠身的?如何还他公道

大家一开始了解到朱熹,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上学习儒家思想接触到的。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世称“朱文公”“朱子”。是程颢、程颐(二程)的三传学生李侗的弟子,朱熹的学派与二程合称为“程朱学派”,听到这个词,是不是突然又回到了中学的语文课堂?

朱熹作为唯一的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受孔庙祭祀的人物,他的造诣可以说完全不需要怀疑了。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你会发现宋朝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在抵触朱熹这个人。人们用“伪君子”这个词来形容朱熹。

而且在历史罪名上,更让人震惊的是朱熹全都承认了。这么一代圣人,最后落得人设崩塌的田地,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大学问家朱熹,真的像历史记录那样不堪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朱熹到底是怎么被黑到这么惨的。

全文共计3000字,阅读时间7分钟,由酒熟梅子青账号原创并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建议收藏后阅读。

朱熹被扣上了什么罪名?哪里有记载?

朱熹从一个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家,沦落到人设崩塌,那么历史上到底给朱熹安了什么罪名?这些罪名都是哪里的出处呢?

有人说,朱熹一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一边和尼姑乱搞甚至娶了尼姑为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有人说,朱熹提倡孝道,但是自己的母亲却吃着残羹剩饭,勉强度日;

有人说,朱熹甚至睡了自己的儿媳妇,连儿媳妇都不放过简直禽兽不如。

那么我们作为历史爱好者,不禁会有一个疑问:很多信息说得头头是道的,听起来就跟真的一样,那么这些话都是哪来的?

通过我辛苦寻找文献资料,终于找到了朱熹一些罪名的来由,这也就是朱熹“黑料开始的地方”。

南宋诗人叶绍翁,这个人大家是否有些耳生?如果说到他的名句肯定所有人都认识,这句诗就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就是这句诗的作者。叶绍翁除了流传下来一些诗稿,还流传下来一部书《四朝闻见录》。

《四朝闻见录》是一篇历史笔记,里面主要记载了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和宋宁宗这四朝发生的事实,所以叫“四朝”闻见录。重点就在“闻见”二字上,为什么这部书直到现在都被反复出版和学习的原因就是它和其他的史书不一样,其他的史书大都是资料汇总,也就是说“别人说啥,我就记啥”,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真实就真实在:这不是一部史记,而是一部“笔记”,这里面记录的内容说白了,基本上都是作者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内容。在现代我国的考古学来看,《四朝见闻录》的参考价值堪比《四库全书》。

这部书里,朱熹是如何被黑的,以及被黑的罪证。朱熹被黑的整个历程大概是这样的,在宋宁宗执政期间,朝廷内部分为两派,这两派之间产生了斗争,分别是赵汝愚和韩侂胄两大势力。

在两股势力斗争的时候,朱熹是支持赵汝愚的,不幸的是赵汝愚一方失败了。正所谓“胜利者才配写历史”,朱熹作为赵汝愚的同党,自然就会被韩侂胄打压,于是韩侂胄派系的监察史,沈继祖,就一封奏折上奏朝廷,弹劾朱熹,并且在这封奏折里,朱熹被冠上了六大罪责,分为别:

“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侵吞人财”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对父母不够孝顺、对皇上不够尊敬、对国家不够忠诚、带坏朝廷风气、行为举止不当、四处敛财成风。

在这封奏折中,沈继祖还详细写了一下朱熹的不检点的行为,例如“朱熹引诱两个尼姑为妾”,“朱熹家里的寡妇怀孕了”“朱熹的儿子们偷盗,曾经偷了别人家的牛吃掉了”等等。

事情介绍到这,朱熹被黑的所有原因的根源也就找到了:就是这封奏折的源头。那朱熹面对这种玷污清白的事情,他会有什么反应呢?现在常理一想,他应该奋起反击,找皇上辩解才对。可事实却不允许朱熹辩解。

因为历代以来,朝廷上是这样一个规矩:皇上判给你罪名,你都要感谢皇上。就好像电视剧里一样,即使皇上判你杀头,你还要跪在地上说一句“谢主隆恩”,然后写一封“检讨书”一样。

面对监察史和皇帝的责问,朱熹作为一个“佛系”老年人,竟然就不吵不闹地就把所有罪名都背下来了。而且按照规矩,朱熹也要写一封“检讨书”交给皇上。朱熹有多佛系呢?他在检讨书里加了这样一句话:朱熹在里面说了这样一句:

“谅皆考覆以非诬”。

意思就是:“我猜吧,你们肯定是核实过这些罪名了,一定不是诬陷我。”

你瞧,这老人家就是这么佛系,说白了朱熹就是想表达“你爱咋说咋说吧,我懂。”

于是这封检讨书流传下来之后,就让后人们以为,没想到朱熹这个伪君子,干了这么多坏事被发现了,最后终于认罪了,太可恶了!

所以这就是朱熹被黑的根源。可是问题又说回来:朱熹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呢?我们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来看一下当初上奏折的这个人,宋朝的监察御史。这是个什么职位?其实就是个靠嘴说话的人,也就是“言官”,他上奏不管是真假,可是不用承担什么风险的。所以什么尼姑寡妇,他根本不用去考证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

第二:咱们回归到这封奏折。这封奏折上后面娶尼姑睡儿媳妇的事,也是当初很恶劣的行为,怎么就没跟前六大罪状加起来,给他整一个十大罪状呢?这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这封奏折就是想到哪写到哪,编完了六大罪证,才觉得不解气,就又从后面多加了几个。

第三:你觉得朱熹真的是在“认罪”吗?前文说了,不管你有没有罪,皇上都得让你写一个检讨书,这是规矩。即使朱熹年纪大了,想开了,真的做了这些事,他最终认罪了,可是他亲朋门生们可怎么办?这都是株连九族的罪名呀,朱熹作为大文学家,受到万人敬仰,他怎么可能就什么也不管不顾,认罪了呢?

第四:细细品味一下“谅皆考覆以非诬”这句话。这分明是朱熹对皇上的自嘲,就是在告诉宋宁宗:这不是冤枉是什么?你去问问他们到底考证过没有?考证过程是什么?

第五:我们继续翻阅资料,元朝修订了宋朝的历史,在元朝官方的《宋史》中,明确记载:“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官方已经洗白了朱熹:分明就是沈继祖的诬陷。

第六:回归到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这件事最开始是被叶绍翁记录的,他为什么要记录这些事?如果全本阅读下来,你会发现叶绍翁对朱熹只有敬重,没有一点点鄙夷,所以叶绍翁不可能给朱熹泼脏水。其实叶绍翁纪录这件事,目的也是让真相大白,还朱熹一个公道罢了。

总之我们了解到这些你就会发现:关于朱熹的黑历史,全都是凭空捏造,都是“庆元党禁”斗争中的一些手段罢了。

朱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也是一位好官,优秀的政治家,是一个肩上扛着使命感的儒学家。地方上有灾难需要处理,朱熹都会第一时间找到皇上,哪怕“威胁恐吓”,也得让皇上把这事重视起来,皇上犯错,他就会用“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独未之知”这种词警告皇上,意思就是:你再不改就该倒霉了。

我想也就是因为他太正直了,导致皇上不怎么喜欢他,所以才在当初借着这几个莫须有的罪名“吓唬吓唬”他。其实,当上皇上的人也不是傻子,自己这位朝廷忠臣是不是被冤枉的,自己心里难道没点数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