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104《红 树 啸 鹟》
蓝翅八色鸫的表演结束了,舞台换成了红树啸鹟【xiaoweng】,他们表现的谨慎了许多,同样的成对结伴而来,但源于异乡为客,没有时间来找到区别雌雄的特征,只能从其亲密行为上判断为夫妻关系。
他们是啸鹟科啸鹟属的一种,他们对于声音的诱惑有着极为好奇的表现,在出现的近20分钟的时间内,反复寻找着声媒的来源,甚至站到了回放器的上面。他们对于声音的敏感度明显大于食物的诱惑,每次都会边寻找边歌唱,直到寻觅到声媒的所在,然后竞赛着歌唱。
这样的行为源于鸟类学上的另一种分类词-鸣禽。鸣禽约占世界鸟类的五分之三。鸣禽是天然歌手,是大自然的精英。他们有着秀美典雅的身姿、绚丽多彩的羽饰和宛转动人的歌喉,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诗情画意。
鸣禽与其他栖鸟不同之处为具有某些解剖特征,尤其是较复杂的发声器官——鸣管。除了鸣啭本身鸣禽还能发出多种鸣声,可提供社会交往的功能。我们大都认为鸟类的鸣啭用于求偶及繁育,主要是雄鸟用鸣声通知雌鸟自己已做好爱的准备。那歌声绕梁,饱含激情,很多时候会激起雌鸟交配的欲望并维持婚姻关系。其实,他们的啼鸣也传达着多种信息,比如通知与之竞争的其他雄鸟,他们已建立自己的领地,不许其他鸟侵入;比如,这里有丰富的食物,你可以来享受;比如现在很危险,我们需要小心谨慎等等。鸟儿的情感世界我们了解的还微乎其微,但我们相信,他们的情感一样的丰富。
此时,雄鸟挺立昂首,鸣声流露出威胁的情绪。他想用这样的方式驱逐入侵者,避免真正的争斗。偶然雌鸟也会鸣叫,他们甚至会一同鸣叫,这可能是雌鸟对于雄鸟的一种声援,也是他们关系密切的一种宣示。
我们相信,鸣禽能够运用高度模式化的、重复的声音信号进行交流和联系,因此其鸣啭类似于人类的语言系统。鸣啭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复杂行为,鸟类个体鸣啭行为的发展特性与人类个体对语言的学习过程很相似。这些特点提示对鸟类鸣啭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中枢调控机制。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鸣禽已经成为研究脑行为关系和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理想模型,其相关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
国际前驱导报荷兰莱登大学的两位博士汉斯·斯拉贝库姆和玛格丽特·皮特日前在《天然》杂志上报告说,城市中的鸟儿开始提高嗓门,这样才能在城市喧华的背景下让其他鸟听到他们的委婉歌声。但是,这样的嘈杂环境也会伤害到苍头燕雀、林岩鹨和其他一些音域无法超过城市喧华背景声音的鸣禽。城市中的噪音声源——如汽车、飞机等声音,给野生鸟类变成新的压力,影响他们依赖声音来吸引异性和判断领地。
任何鸣禽,如果他们的音域无法超过噪音的频率,以便让其他的鸟儿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就很难在楼宇鳞集的场合繁衍生息。
这无疑是鸟儿离开人类聚集地的一大原因,所以人类理想化的鸟语花香总是在自己的想象中营造。我们应该懂得这些道理,理解眼前这对红树啸鹟所带来的思考,真正还原自然的生态环境,适合鸟儿与我们共舞。
我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