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在百米赛道练长跑

2016年的一天,制作人韩三平带着某项任务,出现在了襄阳唐城影视基地。

在这里,电影《妖猫传》正在紧张地拍摄中。

剧组里不少人认出了韩三平,冲他恭敬地喊了声“三爷”。

休息的间隙,片场溜了一圈,好容易找着一个穿暗红色袍衫的男演员。

当着众人面,韩三平开口就问,“你就是秦昊?”

听到有人叫,男演员回过头,也认出了来人。

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通客气问好。

而是干脆地应声道,“是啊,怎么了?”

此时的韩三平,也已经换上了另一副语气。

他拍着秦昊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我有个网剧,好本子,你一定要看。”

一听是网剧,秦昊想都没想,就琢磨着怎么推。

可谁知这位三爷二话不说,先一步把剧本发到了他手机上。

“中国电影掌门人”与“中国文艺片男神”的第一次照面——

便是在一来一回中,越过了客套,简单又直接。

片场收工后回到住处,秦昊带着几分无奈,打开了剧本。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起头就是一整晚。

意犹未尽的他,最后甚至“连原作小说都看完了”。

了解了故事的全貌,直觉告诉秦昊,“对路了。”

01.

2017年9月6日,一部名为《无证之罪》的网剧正式上线。

这是紫金陈“推理之王系列”小说改编的第一部作品。

同时,也是“文艺片专业户”秦昊的第一部网剧。

12集“脱水”剧情,每集近1小时的电影级体量,为它带来了豆瓣评分8.3的成绩。

《无证之罪》的试水成功,让2年后的秦昊又接下了系列第二部《隐秘的角落》。

新剧张东升一角的刷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发觉:

诠释斯文败类型的变态,演员秦昊简直是得心应手。

第一集里,岳父岳母坠崖,民警刚给张东升录完口供。

短短一个镜头闪过,定格了他“半边脸噙着泪,半边脸木然”。

精确到帧的表情变化,让人很难区分出人物情绪的不同。

第四集里,面对30万勒索,张东升拿起水果刀,瞥了眼孩子,然后削苹果。

连串动作的潜台词,意味着狐狸对小鸡的打量。

接下去的谈话中,他削的苹果皮没有断,暗示了角色应有的心理素质。

而到最后,狐狸不慎让小鸡跑了,对应他阴狠地咬下苹果。

张东升带来的恐惧,近乎扭曲,深入骨髓,远比血腥画面来得可怕。

与张颂文、王景春、刘琳在剧里的外放不同——

秦昊的杀人犯表演,始终偏内敛。

就像一幅工笔画,当大家都泼墨的时候,很容易就把他的工笔给淹掉。

但是《隐秘的角落》里,导演给他配上了合适的镜头。

又通过服化,给他营造出一个秃头的形象。

如此再去看他的表演,层次丰富的阴郁、卑微、孤独,就都有了。

以往众多的作品中,秦昊总是以平稳的速度,递进着自己的演技。

这让他在纷杂的演艺圈里,更像一名长跑选手。

尽管有时,立于跑道边的观众,会更愿意看那种百米冲刺的“炸裂”表演。

因而未必能陪着他,从他的角度来体谅。

但不可否认,他就是典型的动作越舒缓,戏越足的演员。

从05年第一部戏《青红》至今,秦昊已埋头跑了15年。

相较速食口味的炸裂演技,他用这段漫长岁月雕琢出了另一项特技。

正是这项特技,让他既没有被捧得过高,又不曾被甩出去。

什么是好演员的多面性?

“一剧一抛脸,演谁就像谁”,只是年轻人的入门标准。

对秦昊这类老演员来说,更多还是意味着:

市井与文艺,仇恨与热爱,隐秘与张扬,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

02.

市井与文艺

在接触紫金陈和网剧之前,秦昊一度是轴在文艺圈里。

不爱看文艺片的观众,很难这样去肯定他的定位——

一个“很有能力,会讲戏,也很会演戏”的男演员。

1978年出生的秦昊,今年42岁了。

追溯起他只拍文艺片的缘由,可以从他过去的经历中找到脉络。

秦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班。

这是中戏历史上一个非常“漂亮”的班级。

但与上学时,班里成绩吊车尾的刘烨、章子怡不同——

他们一个刚毕业就拍了关锦鹏的《蓝宇》,一个演了李安的《卧虎藏龙》。

各项成绩都不算差的秦昊,出了校门整整5年没拍戏。

沈阳长大的孩子,从小骨子里都有股轴劲。

高二的时候,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对他来说,姜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他的表演又是那么有魅力。

一个“这样牛的演员”,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后来的一天中午,秦昊放学回家,正在吃饭。

无意间,他听到电视里在放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庆演出,那天姜文也去了。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我觉得好的演员,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

为了“和他一样,当个牛逼的演员”,秦昊在高三毅然转到了文科班。

而那年的高考志愿上,他也只瞄准了一所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凭着长达一年的努力与缘分,秦昊最后如愿考上了中戏96级表演班。

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还是班里录取成绩最好的一个。

大学在校期间,秦昊是那种“听老师话的孩子”。

那时总有剧组来学校选苗子。

每每挑中秦昊他们班,班主任常莉都直接拒绝。

眼瞅隔壁班总有人出去拍戏,心急的同学下课拦住了老师,想要个说法。

常莉当时就站在讲台上,跟学生说了明白话:

“年轻人要练好基本功,接片子,可以。但得剧本好,导演好,组好。”

只有这样,“哪怕不当明星,也能有收获。否则,你能栽那儿。”

听到这个回答,不管别的同学怎么想,反正秦昊心里是踏实了。

▲和同班男同学削发明志,好好学习

他扎扎实实当了四年好学生,在学校里看各种小说、文艺片,拉片子,排话剧。

大学四年,过得都是积极的精神生活。

00年,96级表演班毕业大戏总共排了三场,三场的男主角全叫秦昊。

这让站在舞台上的他,不免有些飘。

那时他会在内心角落里徜徉:以后怎么着也得演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

毕业以前,秦昊一直认为自己考上中戏是“有志者事竟成”。

但之后的事实却告诉他——

生活,往往足够优秀只是前提,你还必须得足够幸运。

走出校门的秦昊,看着昔日同窗一个个走红。

他觉得自己是中戏出来的,既然大导演们“都知道章子怡了,那她同班同学还能不知道?”

这样的想法,让他一度怀揣着期待。

结果等来的不是张艺谋,也不是陈凯歌。

而是一沓又一沓他认为“平平无奇的剧本”。

毕业第一年,他就推了8部电影,第二年又推了3部。

然后“第三年就没戏找了”。

尽管他心里也清楚,演这些片子照样可以得到经验和机会。

但就是迈不过那个坎,“我考中戏,是想成为那种演员,不是这样的东西。”

文艺理想,不知是从何时起融进了他的心底,成了一种深固的内在。

“一个人如果从小不缺钱,那他就不会为了钱干什么。”

这是秦昊日后的经纪人,在摸清他的脾性后,做出的总结。

没为钱发过愁,的确是二十岁出头时的他,身上的一大特质。

96年那会刚上大学,父母就给他买了车,毕业后又立马有了房。

当出身一般的同学,都在拼命连轴转,试镜找角色——

秦昊愣是把自己改造为了旁观者。

“有件事如果你们觉得当孙子对,可我过不了我自己那关,那我就不做。”

这份迟来的叛逆与心气,一开始没少给他造坎。

但相对的,也护住了他对表演最纯粹的初心。

那会没戏拍的秦昊,在北京最常干的事就是泡夜店。

追求文艺表演的不得志,被他一股脑全倒在了舞池里。

从一人独乐到众人齐嗨,时间一长,身边的朋友都愿意跟他一起。

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

按秦昊后来的分析,主要还是一群人里,“就我纯玩儿。”

那段不着调的日子,让他彻底洗脱了象牙塔里的书生气;

也让他温吞地晃到了26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秦昊在常去的那家夜店,碰到了王小帅。

知道他一直没戏拍,朋友拉住他热情地介绍,“昊子,这是大导演王小帅。”

可他的回应仅止于打个照面,“你好,我看过你的戏。”

然后,就又转身回到了跳舞的人群中。

一场不算热络的初见,却让王小帅记到了心里。

这个小伙子身上,有种沉于市井的“飘忽不定和随意性”,打动了他。

没过多久,导演新片试镜的电话就找上了秦昊。

02.

仇恨与热爱

秦昊被王小帅叫去试镜的那部电影,是《青红》。

后来他成了片里80年代贵州山区的青年技工,李军。

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嘴里永远叼着烟。

一个典型做派的迪斯科男青年,还会跳猫王的舞去挑逗女学生。

这段银幕记忆,气质拿捏无疑是源自秦昊的夜店经历。

但舞步形态上,却还是取材于他幼时——

老家二叔常穿喇叭裤,抱着他在炕上、柱子旁跳舞。

要说《青红》里,跳舞的秦昊有多经典?

导演王小帅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14年后在新片《地久天长》中,他用同样的舞步去重现。

而当年法国媒体,直接拿他与《低俗小说》乌玛·瑟曼的扭扭舞作对比。

《青红》甚至把秦昊带到了戛纳电影节,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那是05年,他头一次去戛纳。

在影节宫旁的沙滩上,当他和伊丽莎白·泰勒站在一起,人还有点懵。

后来缓过来了,才感受到戛纳带给他的,一种浸到骨子里的兴奋。

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座小城,完全是为电影准备的。

这种理想化的设定,让他在那“玩得比所有夜店里玩得最嗨的还要嗨”。

尽管最后没拿奖,但这次体验,被秦昊形容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经历。

彼时电影与演员的魅力,让他沉寂的内心重新鼓噪。

王小帅之后,娄烨也找到了他。

两人第一次见面,秦昊把帽檐拉得特别低。

娄烨回忆当时情形,说他“目不斜视,两只手来回软绵绵地晃动,慵懒的少爷范”。

那种感觉,在娄导看来就是特迷人,“一种生活中人的迷人。”

然而《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剧本,却一度让秦昊很纠结。

因为娄烨当时拍了《颐和园》被禁,电影涉及的同性题材又一直是高压线。

这个片子,“在国内肯定公映不了。”

而在不早前,汤唯刚因出演《色,戒》被封杀。

如果秦昊也步了后尘,那他的“演员生涯可能会就此终止”。

慎重地考虑了一番,秦昊最后还是说服了自己。

他想,“如果拒绝这部片子,以后也许再没有机会和娄烨合作了。”

《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秦昊饰演游荡于夜晚的男同性恋者姜城。

明明糙着一张脸,但他的眉眼间却始终透着丝丝风情。

首次在银幕上出演正面全裸戏,且尺度很大,让秦昊心里特别忐忑。

尤其那场重头戏还是开机第一天拍,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但拍了3个多小时,直到导演喊停,“我才意识到,已经拍完了。”

当演员的路上,如果说王小帅是秦昊的“启蒙老师”——

那娄烨,就更像是他“纯粹的电影伴侣”。

娄导一直很懂怎么“宠”秦昊:

每次演戏,秦昊总会讲一大堆自己的想法。

娄烨也总是静静地听,然后说,“好,试试。”

最初《浮城谜事》剧本到秦昊手里,只有6场戏。

他花了3天时间,跟娄烨聊到了30场。

其中有一场,是郝蕾饰演的妻子和齐溪饰演的情人,两人针锋相对。

本来拍摄计划中,并没有丈夫乔永照的戏份。

拍了20多条后,娄烨突然推秦昊,“你进去。”

当时屋里的两个女演员都愣住了,却又不能停。

摄影机一直拍到这场冲突“圆了”,导演才喊停。

这种体验让秦昊很爽,“觉得自己特牛,你可以超越编剧去创造一个特牛的戏。”

同样的感觉,也延续到了《推拿》里。

这部片,最开始秦昊想演的不是盲人,而是王大夫。

他兴奋地告诉娄烨,自己想这样改那样改。

娄烨却难得地告诉他,这个人物不能自由发挥。

秦昊想一想说,“那我演沙复明吧,我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以最大的限度,满足一个演员的角色创作。

这放在别的导演那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地下化的第六代电影,让秦昊有了实践表演的机会。

他一直觉得,自己并不在主流里。

就像主流没有把娄烨、王小帅当做主流导演,也没有把他当做主流演员。

而秦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年轻气盛。

对待商业制作、主流导演,他有种反噬的“仇恨”——

“你不理我,我还不理你。我就干这个了,不跟你们玩。”

这个过程中,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拍戏原则:

角色够喜欢,故事够吸引,导演够靠谱,三点都达到了,拍。

拍完剩下的,不是演员考虑的问题。

凭借《青红》《春风沉醉的夜晚》《日照重庆》《浮城谜事》,他四赴戛纳。

《春风》那年,秦昊一票之差败给了《无耻混蛋》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出身戏剧学院,又常拍文艺片。

秦昊一度认为很多国产剧、商业片的审美,和他后来接触到的电影审美相比,就是落后一截。

就像《无证之罪》的故事,最初确实让他很动心。

但网剧的出身,也使他非常矛盾。

为此他还发了朋友圈,纠结“要不要去小荧幕淌回水”。

没过多久,正准备拍《如懿传》的周迅在底下给他留了条言:

“现在哪有好电影?送我手里的剧本一个个写那么傻,怎么演?你也赶紧啊,可以拍啊。”

▲两人合作过电影《你好,之华》

周迅这话,说到了秦昊心坎里。

诚然这两年他收到的电影剧本越来越多。

但相应的,他也越来越窝火。

“去年一年到我手里的电影剧本,烂得都想骂街。”

电影行业的颓靡,让他清醒——

原来自己真正应该仇恨的,并不是商业制作,更不是主流导演这类形式。

而是敷衍、可笑的创作内容。

明白了这点,秦昊开始学着和自己、和周围的人和解。

他不再和外界较劲、不再非文艺片不拍。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03.

隐秘与张扬

一直以来,秦昊最不曾在意的就是舆论。

正如他跟人说的,“如果我在意,我不可能拍那么多娄烨的电影。”

和伊能静的相恋,也是一样的道理。

两人初次见面,伊能静就表达了对他的欣赏:

“秦昊,你知道我多想成为你这样的演员吗?

你可以跟王小帅、娄烨这样的导演合作,拍戏不为钱,就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世界上有一个人,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这种心灵上的默契,让秦昊感到不再孤单。

想着再碰上什么事,也有人跟自己做伴,“那一刻起,我觉得她是可以陪伴终生的人。”

秦昊本身就活在自己觉得对的世界里,只要他认定,便深信不疑。

所以在外界的“普遍不看好”中,他还是和伊能静走到了一起。

后来,两人又有了孩子。

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时,正赶上伊能静怀孕。

到了最后预产期,秦昊打电话给妻子:“导演说能不能再拍几天,你能不能晚点生?”

那段时间,两头都是自己的孩子,搞得他心力交瘁。

最后还要被伊能静“嫌弃”,说他“和娄烨才是真爱”。

秦昊曾说过,他希望“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没委屈过自己”。

这点张扬与倔强,也被移植到了对女儿米粒的态度上。

他带女儿去学游泳,米粒一开始哭闹得很厉害。

老师在旁边鼓励,还可以再试一下。

但秦昊却一把抱起米粒,说“不试了,今天就到这,我女儿哭了”。

大众教育总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他却没有那么在乎。

他只知道米粒当时的眼神和哭声,向他传达了一种求救。

而他作为父亲,“不需要女儿那么勇敢”。

前段时间,伊能静在一档综艺里,说起了米粒被男同学欺负的事。

本来只是家庭间聊天的话,却让秦昊走了心。

他顾不上镜头,瞬间崩溃,掩面哭泣。

丈夫的责任,父亲的柔软,女儿的成长与磕绊——

一齐让身为演员的他,有了更多人生体验。

18年《你好,之华》的幕后采访里,曾有记者问他:对四十岁有什么感受。

那时他低头想了一下,笑着回答:

“我终于到四十岁了,四十岁多好。

以前我想演很多角色,别人总会说,你这么小怎么演。

当初我还不乐意,冲他们喊,凭什么不能演。

现在,我终于可以演《北京人在纽约》了。

我终于可以用这么多年的积累,去慢慢散发这个年纪的魅力了。”

这就是演员秦昊:

年少时,他满眼成熟,一心想变大人模样;

长大后,却一如往昔,不改赤子的热忱。

四十不惑,他说很想送给多年前,那个刚迈上赛道的自己一句话:

“时间很长,不必慌张。”

而我们,也以一句话作为回应,“静待花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