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三章
德经·四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吴澄:又承上文所言教弱之义而广之。至柔与无有,皆弱也。驰骋犹云躏砾。无有谓无有查滓之质。无间,无中间罅隙可入之处。水至柔能攻穿至坚之石,气无有能透入无罅隙之金石墙壁,以至柔无有之损,而有驰骋至坚入于无间之益,所谓损之而益者。柔能胜刚,无能入有,皆非有所为而自然,故曰无为之有益。
原成: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注释皆不取。
老子曰:柔弱胜刚强。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变化战胜僵化。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曰天下之至柔。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运动不可见而无形,故曰至柔。运动呈现出的结果可见而有形,故曰至坚。
入,犹成也。出于无有者,犹言运动也。入于无间者,犹言结果也。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运动必然产生结果。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可以凭借自我意识的产物,主观能动性,参与运动的进程,并且可以加速、延缓、甚至中止运动的进程。然而人的行为不能更改结果,更不可能改变运动的本质。运动的本质是: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所以老子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吴澄:此终上文二节之意。不言之教,谓宜弱不宜强之为教父不待言而知。无为之益,谓至柔无有之驰骋能入也,其教人益人之义过于人。天下之以有言为教,有为为益,远不能及此,故曰希及之。以上所言,皆用而以弱者也。
原成: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注释皆不取。
凡物皆是以“道”做为唯一标准,而不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唯一标准,故曰不言之教。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无为之益。
吴澄:按上章得一已专言用弱矣,此章又以反与弱对言,何也?曰:二字一意也,反者遡所以弱之原,弱者指所以反之实,凡言反者即欲用弱,言弱者即是与羣动诸有相反,非弱之外又有所谓反也。
原成:依道德经中用词方式,“弱”是指运动本身,“反”是指运动方式。此二者虽然都是对运动的描述,但描述的着重点是有区别的。吴氏所言非是。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