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我孙子10岁,而他的奥数题有的我都做不出来
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我孙子10岁,而他的奥数题有的我都做不出来
文/PE赛事
“我的孙子10岁,而他的奥数题,有的我都做不出来,而我在清华大学教数学。”清华大学数学系王文湛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教授更痛批,如今遍地开花的奥数只不过是”一个文盲的变戏法。”他指出,如今的奥数题已经“偏离”了初衷,更加注重技巧,而不是数学本身的逻辑推理、演算。因而,没有一点数学依据或者价值。他的孙子上小学四年级,他看见之后说这是高二才应该有的题,现在却拿到四年级来教学。这是不应该的。其次,王文湛教授认为,现在的奥数大都是超纲授课。让孩子过早接触到不该接触的知识,只是为了增强应试能力,违背了教育的正常进行。他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奥数,少数对数学有兴趣的、天才的孩子可以上奥数。但大部分孩子是不适合的,这会扭曲孩子对数学的认知!
还记得最近网络上流传非常火热的郑强教授吗?郑强教授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孩子在各种奥数比赛中总是拿冠军。可是这些孩子长大了没有一个从事数学的研究工作。奥数残酷的掠夺了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长大后更是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一个个数学天才就这样夭折了,更别说得诺贝尔奖了。我们的教育体制要改革,不能单单为了应付考试,应付比赛,应该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的喜欢某个学科,从心里爱上某个学科,愿意一辈子从事与这个学科相关的工作,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而不是把一个孩子的潜力早早挖掘光了,让他早早定型,成年后成为一块废料。
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的是逼着孩子学奥数,也有的孩子是非常喜欢奥数,有位家长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二,5年里他一节课都没有耽误,习题都仔细装订成册。奥数结业后他还很怀念。可问题是,初二后他的学校数学成绩很多时候都是117-119(满分120),学校老师说他思维太跳跃,做题的结果都对,但中间简单的步骤他都不写,就扣分。孩子还不服气,说什么“这就是勾股定理,拿来就可以用,为何还要细写?”…这或许是他学奥数的“后遗症”,我很头疼,都不知道以后他数学该怎么办了。
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反映,班上很多数学基础尚未打牢的孩子,争先恐后的去奥数班,生搬硬套各种公式技巧,他们的数学思维并没有提升,反而在平常学习中无法按正常逻辑思路去分析题意,本末倒置啊。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嘲笑没有学奥数的孩子,那种流露出来的无知的轻蔑和傲慢已经让学奥数成为攀比的“资本”了。现在不止是奥数,语文也一样,一年级上学期就让孩子背了50多首唐诗,量太大了,感觉很难吸收。我们的教育让孩子越来越累,这不是好苗头!
数学包括奥数是一种逻辑能力,不是奥数不好,是教奥数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我小时候学奥数东不听老师讲课,也听不懂,自己安安静静的在课上自己看奥数书,多看几遍就懂了,现在我上班十年,发现自己的逻辑能力比身边的人强不少,当年奥数的学习功不可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奥数,少数对数学有兴趣的、天才的孩子可以上奥数。但大部分孩子是不适合的,这会扭曲孩子对数学的认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那小部分。
奥数是体育竞技了!大人以奖牌确认儿女智商超群,殊不知,真正的数学研究是个性化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因竞赛成绩入北大浙大的学生,在大学教了几年书觉得没劲,回母校当高中教师主持竞赛辅导,以会解题,解题巧妙为荣。怎样在大学一边教学一边自主研究不上心!钱伟长和陈省身旧学功底深厚,养就锲而不舍的研究习惯,终有大成就。过于求快,不出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