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近这十多年国外研究的筋膜学说中的人体最主要的一条肌筋膜链(浅紫色部分):
这条肌筋膜覆盖人体的外侧与后侧
中医学说里最主要的两条经筋:“足少阳经筋”和“足少阴经筋”,合起来后与上述西方研究的肌筋膜学说,结构几乎一样!
一、为什么说腰突症的本质是经筋的粘连挛缩?
1、从腰突症的病症部位与经筋的位置刚好吻合来看:
有心的患者也许会发现,腰突症所有的症状部位,偏偏就是发生在身体(腰臀腿)的外侧与后侧!而且正好是这两条经筋的覆盖部位!难道真的是巧合吗?
2、从经筋的功能作用来看:
我们先看看中医对经筋的作用描述(大家可以百度查阅):控制骨骼、主司运动、运行气血;
我们说腰突症的本质是伤肝后进一步伤筋的结果!病变的经筋通常以经筋挛缩——即“筋结”的形式出现。并最终导致骨骼歪斜、运动障碍、气血受阻。
3、从经筋发生粘连挛缩后,对人体力学平衡的破坏来看:
什么是筋结?,就是经筋粘连挛缩后,出现发硬的部位,通常用手深按,会感觉发硬、条索状或颗粒状,异常疼痛。
筋结通常会出现在以下人体力学结构中的“六条力线”的附近。也就是说,人体有哪些地方用力过度,这些地方就会产生劳损,筋结就会出现在这些部位。
(竖向图)
(横向图)
出现筋结(即经筋粘连挛缩) 后,会产生什么后果?结合经筋的作用我们就能理解经筋为何能控制整个身体的活动:从一块猪骨头我们可以发现,筋、肉、骨三者是连在一起的。当筋产生粘连挛缩后,会对身体整个结构产生巨大的拉扯和挤压的力量:此时血管和神经会受到挤压,腰椎间盘也会被挤压,肌肉也会变得僵硬,骨骼也会被拉扯歪,甚至有的患者脏腑也会受到挤压,常感胸闷、气短或胃部不适,拍片却看不出任何问题。这时,只要我们将肌筋膜恢复原有的柔韧性、长度、力量,即可恢复气血运行,中医云:“气血畅通百病消”,则所有的症状均烟消云散。平时我们只要做一些拉筋来缓解肌筋膜紧张的动作(如牵拉、吊单杠、下蹲等),你也会惊奇地发现,症状也会随之减轻,这正好说明筋缩影响症状的道理。如果我们把肌筋膜看做是一条拔河的绳子,我们以臀部疼痛为例子:
图中,假如臀部(位置D)出现疼痛,这个疼痛怎么形成的呢?它实质是人体六条力线进行“拔河”较量的结果。在臀部的上方也就是说A、B、C三条力线附近的筋结点产生的拉扯力量(等于拔河比赛其中一方的力量),与臀部的下方E、F两条力线的筋结点产生的拉扯力量(等于拔河比赛中对面一方的力量)。这两股“拔河”的力量产生了抗衡,那么这条绳子的中间(相当于臀部)就会受到作用力,产生疼痛。这时候,无论我们怎么样在臀部疼痛处(即位置D处)进行按摩、贴膏药、针灸,正骨等治疗,都无济于事,或是反反复复。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ABC与EF两股“拔河的力量”消除即可。双方不再互相拉扯即可,也就是说只要两股抗衡的力量消失,D处的症状立即烟消云散。ABC与EF如何才能不再互相拉扯?我们只要把其附近的已经粘连和挛缩的肌筋膜(即筋结点)进行松解即可。我们在治病的实操过程中正是如此,如果臀部或骨盆有症状的,我们往上在肩胛部位(位置A)和胸腰交界部位(位置B),再往下在委中附近(位置E)及脚踝部位(位置F)找到一些隐藏的筋结点,将其按揉开,最后才在臀部(位置D)稍微放松,你会惊奇发觉,症状神奇消失!同样道理,如果症状部位出现在腰部(位置C),又该如何治理?只要我们往上面的肩胛(位置A)和胸腰交界处(位置B),以及往下的臀部(位置D)找到隐藏的筋结点,将其揉开,最后才对腰部(位置C)稍作放松,你会惊奇发觉,症状神奇地消失!
所以说,治理腰椎间盘突出,其本质就是拔河的双方,相互松开牵拉的力量即可。
也即是说,将症状部位的上方和下方的筋结点找到,并将其松解即可。
三、如何彻底消除筋结?
如何将筋结点彻底消除?筋结点的消除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如何准确找到筋结点?(只要有一个筋结点没有找出来,力学都难以维持平衡,症状都难以消除);
2、找到后,如何将其松解?(即如何拨筋、理筋)
3、如何防止寒、热、湿、瘀、郁等侵袭经筋,导致拨筋后的筋结散而再聚?
4、经筋因阳气充足而变得柔韧而不容易反弹,如何给经筋注入阳气?
5、“筋疲力尽”,意思是说久病的经筋必然疲乏无力,尚未足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运动,一旦力量不足而劳累,往往又会导致经筋劳损,筋结便会周而复始地散而再聚。如何通过功能锻炼与疏肝来提升经筋的力量?
综上所述,治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才可以恢复往日的体力劳动与运动。
以上内容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