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于隋末乱世中的萧铣,明明有一手好牌,为何最后打得稀烂?

萧铣在隋末乱世中崛起,纯属意外。萧铣大概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有复兴梁朝的机会,由于好运来得太突然,萧铣不禁有点飘飘然。次年,萧铣觉得称王不过瘾,决定称帝。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朝建立后,图谋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萧铣为巩固长江上游的防务,于武德二年出兵峡州,但被驻守峡州的唐军击败,士卒死伤大半。此战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引火烧身,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令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夺取通州和开州,基本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对萧铣形成了高压态势。可这时的萧铣却屋漏偏逢连夜雨,内讧不断。萧铣手下的将领大多专横残暴,一个个拥兵自重。而萧铣表面上宽厚仁慈,实则小肚鸡肠,生性多疑。萧铣为加强对手下将领的控制,扬言休兵以便农耕,欲罢免诸将兵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时为将军,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杀。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虽然同意赦免他,却又命他返还江陵。董景珍担心萧铣加害于他,便向唐军统帅李孝恭献地投降。萧铣盛怒之下派张绣领兵进攻董景珍。董景珍兵败后被其部下杀害。萧铣于是提升张绣为尚书令。但张绣居功自傲,萧铣又杀了他。接二连三的内乱,令萧铣元气大伤,江河日下。

武德四年,唐高祖以李孝恭为荆湘道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长史,分三路围攻萧铣。各路唐军势如破竹,萧铣守将纷纷投降。不久,李孝恭、李靖大军兵临江陵城下。当时,江陵仅有数千守兵。虽然萧铣在岭南尚有十万兵马,无奈路途遥远,远水难解近渴。萧铣自知已到穷途末路,被迫出城投降。几天后,岭南十万救兵赶到,得知萧铣已降,便都归顺了唐朝。

萧铣被押送到长安后,唐高祖李渊斥责其罪。谁知萧铣成了阶下囚嘴巴却很硬,李渊一听大怒,下令将其处斩。萧铣被杀时年仅39岁,自起兵至灭亡历时5年。

萧铣虽为梁朝皇室后裔,其实并没有多大凝聚力。最初拥戴他的那些人,不过是想借他这块招牌扩大造反队伍,一旦势力坐大,便拥兵自重,不听使唤。萧铣的手下是乌合之众,意即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新唐书》中评价萧铣武功不足、文治有余,言外之意就是说他的才干还不足以成就霸业。实际上,萧铣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驾驭人。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曾武功不足,却在创业阶段笼络了一批当时最杰出的谋臣武将,而且一个个忠心耿耿。这种高超的驭人艺术,正是萧铣所欠缺的。萧铣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无天命护佑,显然至死都没有认清自己的缺陷。萧铣能割据一方数年,纯属运气好。

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