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卖得超火的书说“吃素能抗癌”,靠谱吗?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著有《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
在美国,有本叫《中国研究》(The China Study)的书已经卖了上百万本了!这本书自称是最全面的营养学研究,对饮食、减肥和长期健康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中文版,叫《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在亚马逊上也卖的非常好。
《The China Study》及中文版《救命饮食》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中国研究》的主要观点就是“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而能把各种现代疾病都吃回去的秘密,就是素食!不但要素食,而且还要极端素食。
一、《中国研究》都说了啥?
这书在名字里套上“中国”,是因为作者参加了一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三方的联合研究项目,分析了从1973-1975年中国65个县的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再综合了1983-1984年间在这些地方进行的饮食调查和血液检查数据。
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在1983-1984年以肉食为主的地区,当地居民在1973至1975年间相关的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死亡率要高。以这个研究为基础,作者又引用了众多的其他研究,总结出极端素食是解决现代疾病的希望,于是作者在引言里就给读者列出了这“素七条”:
环境和食物中的合成化学物质并非致癌的主因(画外音:“毛病是吃出来的!”作者认为动物食品才是主因 );
基因并非决定人成为十大死因受害者的最重要原因(画外音:“毛病是吃出来的!”作者认为动物食品才是主因);
不要指望基因研究能够发展出有效的药物疗法来对付疾病,应该把关注重心放在一些现今就能运用,而且也更有力的方法上(画外音:“把吃出来的毛病,再吃回去!”);
长期过度控制食物中某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或者omega-3 脂肪酸,也不会带来长期的健康红利(画外音:如果还在吃肉,再怎么控制其他什么营养成分都没有用);
服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并不能长期保护不生病(画外音:如果还在吃肉,再怎么补充营养都没有用);
药物和手术不能治愈让美国人死亡最多的疾病(画外音:“吃出来的毛病,还得吃回去!”);
你的医生也许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对你的健康最好(画外音:“吃出来的毛病,还得吃回去!”)。
《中国研究》作者Thomas M. Campbell II、 T. Colin Campbell
见识过中国张悟本言论的人,肯定觉得这“素七条”似曾相识,只是绿豆换成了素食,当然咱不知道是谁抄的谁。
二、《中国研究》凭啥说“吃素能抗癌”?
目前知道癌症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而总体上说这些突变大多数是由于人体细胞在正常复制过程中产生的(1),但是并不是就说环境因素就不重要,尤其对一些具体癌症来说,比如肺癌,环境的因素影响更大。环境因素里,就包括致癌物黄曲霉素(肝癌)、马兜铃酸(膀胱癌)等,其实也是来源自植物的天然产物。
但是,《中国研究》说基因突变不是事儿,致癌物质也不是事儿,没有素食才是事儿!只要吃了素食,一切都不是事儿!这豪言壮语之后有什么样的依据呢?
依据一:低蛋白饮食的大鼠更不容易患癌?
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提到的第一个实验论据。
作者提到的这个“说明”食物中的高蛋白是真正癌症真凶的实验,是由印度科学家发表在1968年的动物实验(2)。具体是同时把耗子分成两组:一组的食物中有20%的蛋白,另一组只有5%的蛋白,并且给两组耗子都服用可以诱导肝癌的黄曲霉素。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在一年多之后,食用20%高蛋白的耗子100%都发生了肝癌,而食用5%低蛋白的耗子没有一只发生肝癌。
患癌率100%(高蛋白组):0(低蛋白组)! 实验说明即便是面对强大的致癌物,只要控制蛋白也可以让肿瘤君妥妥地滚蛋!
查看这个印度研究的原文,《中国研究》一书作者引用的这个数据的确没有错误。但是!这个实验里的一些细节却被有意忽略了:
用来做实验的耗子们只服用了7个月的黄曲霉素,之后就被停用了!因为如果再给他们喂食,低蛋白组的耗子就要死光了……
低蛋白组的耗子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已经有近一半都牺牲了,而高蛋白组的耗子此时一只都没有少!虽然它们在好几个月后都得了肝癌。
死亡率50%(低蛋白组):0(高蛋白组)!这个数据在《中国研究》一书里并没有被讲出来。
来源:123RF.com.cn图库
蛋白质是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摄入过低,营养会不良,感觉有“饿死癌细胞”的范儿。但是,这本《中国研究》不会告诉你,如果要采取这个策略抗癌,在能够饿死癌细胞之前,也许就先把自己饿死了!
所以,如果将这两个数据都呈现出来,读者还会相信低蛋白饮食能够抗癌吗?
依据二:高蛋白饮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作者此后在自己实验室里也重复了耗子的实验,但通过减少黄曲霉素的剂量和服用时间,让低蛋白饮食的耗子在服毒期都不死亡,结果仍然发现在这段时间内高蛋白的饮食可以减少肝损伤甚至病变(3)。
不过,让作者满意的是,在停止服用黄曲霉素之后继续食用高蛋白饮食,却能增加动物组织里的“癌灶”数目。显然,作者也不会在书里谈论高蛋白饮食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唯一强调的是高蛋白能增加肝癌的发生率,认为“癌灶”的多少就代表癌症的发生风险。
依据三:爱吃肉的居民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死亡率要高?
文章之前所说的那个中国调查结论是:在83-84年以肉食为主的地区,当地居民在1973至1975年间相关的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死亡率要高。这是非常牵强的临床证据。
首先,这是一个观察性的研究,即便看到相关性,也不能推论出高蛋白饮食跟癌症的高发有因果关系。非常有可能是其他的因素,比如环境的污染等,正好导致这些地区的癌症高发。
其次,用一个80年代的饮食调查,反推70年代的癌症发生原因,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呢?况且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时期, 谁知道住在80年代能吃上肉的郊县的人们,在70年代之前到底是否也能吃上肉?
查阅有关高蛋白饮食和癌症关系的临床研究,倒是看到一个2014年发表的论文:发现高蛋白的饮食在65岁以下人群里与癌症死亡率有相关性,但是对于65岁以上的人,高蛋白的饮食反而能减少死亡率(4)。可见,蛋白作为一种营养成分对癌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同时,这个2014年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里也没有考虑到体重的因素,没有比较相同体重的人群里蛋白饮食的效果,不能排除体重的变化才是影响癌症死亡率的直接因素。
三、为什么说《中国研究》的结论不靠谱?
1.警惕一切“包治百病”的表述
假设有一个严谨的实验结果摆在面前,低蛋白饮食能够延长黄曲霉素导致的肝癌病人的生存,那一般人需要也低蛋白饮食吗?不但不需要,甚至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癌都不见得需要这样的低蛋白饮食。而且要靠吃低蛋白来预防黄曲霉素中毒,那确实有点杯弓蛇影:因为黄曲霉素导致的肝癌比例很小,只要日常饮食中注意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就行。
但是《中国研究》不但不这样认为,还坚定的提出如果一个饮食对某种疾病有预防作用,那么可以推广到对所有的疾病的都有预防作用、甚至治疗作用。这岂不是似曾相识的“包治百病”?
2.主流医学并不承认
也许你会想:人家这本《中国研究》,怎么说也是有几百篇科学文献支持的,总不能凭你一篇科普文就否定掉吧?
但也请换个角度想一下:目前还没有任何正规的医学指南,会采用低蛋白饮食这个方法来作为癌症的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方案。恰恰相反,现代医学考虑的是如何保证病人必需的营养,增强体质,来扛住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中国研究》在2005年首次出版,在10多年后的今天,关于低蛋白抗癌的理论依然没有被主流医学接受,绝对不是因为我的科普文的原因,实在是所提供的“证据”不能为主流医学接受。
3.极端素食并不是科学的饮食习惯
《中国研究》一书的作者,其实并非跟蛋白有仇,他们有仇的是动物性食物,提倡的是素食,而且是极端的素食主义,也就是纯植物性饮食:蛋、乳制品、任何来自动物的食品都不吃。
素食主义其实影响了很多癌症病人的治疗。2016年,90后美女演员徐婷,诊断出淋巴瘤,但她没有尽快接受现代医学的正规化疗,而是“吃素,吃清淡饮食”,期望饿死癌细胞,同时接受“针灸、刮痧、拔罐、放血”等等“排毒”的招数。 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卵用。徐婷只能用尽最后的生命演出了一个与癌抗争的反面教材。
再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能打造出一个伟大的公司,能制造出改变一代人生活习惯的产品,也积极地遵循严格的素食主义,但是他依然没有打败癌症,而且是一个恶性程度本来不怎么高的胰岛细胞瘤。
目前要从正规发表的医学学术论文里给素食主义找一个科学的背书,除了过度解读,就只有曲解。
虽然肉类食物里确实有一些东西存在健康的隐忧,如果过多食用,会增加癌症及其他疾病的风险。比如红肉,目前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有致癌嫌疑的食物;而加工过的肉食品,比如香肠、培根、腌制或者烟熏制的肉食品等,则被认为是致癌食物。在美国癌症协会的防癌指南里也指出,减少加工肉食品及红肉的摄入量,可以减少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的风险。同时,过量的肉食摄入可以造成营养过剩、容易肥胖,而肥胖发现跟十多种癌症的发生有相关性(5)。但是《中国研究》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仔细分析肉里的这些成分,而是一揽子把所有肉食品都贴上邪恶的标签。而对于能够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作者觉得目前的饮食调节、甚至医学治疗效果不理想,都只怪病人还在吃肉!
《中国研究》当然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肉类食物那么大的危害,吃瓜群众竟然一点不知道?书中信手拈来的是一个“阴谋论”解释:利益集团左右了科学界的研究、左右了政府对研究的资助;对利益的追求也让医院、医生、药企放弃了对病人的真正救治……
读到这,大家应该一点不奇怪为什么《中国研究》说“你的医生也许并不知道你该怎么做才能对你的健康最好”。
四、要警惕这类貌似科学的伪科学
《中国研究》中引用的很多研究并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关于营养过剩和现代的富贵病之间关系研究,比如跟心脏病有关的营养学研究。但是作者把这些研究和某些过分的解读混杂在一起,再模糊一下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区别,就让这些雷人的结论具有很高的迷惑性。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写了一本假的《九阴真经》,结果西毒欧阳锋竟然辨不出真假,那是因为郭靖把真真假假的东西揉在一块了。要按照这九阴假经练习武功,不走火入魔才怪。
武林高手都辩不出一本武功秘籍的真假,吃瓜群众又如何能识别《中国研究》中的对错?
另外,《中国研究》提到营养过剩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所以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习惯是肯定有问题的。但站在高脂肪高蛋白的反面,推荐极端的素食主义就是对的吗?
其实健康饮食的真相,就应该在两个极端之间。但如果中规中矩大讲饮食平衡,《中国研究》还能够吸引眼球成为畅销书吗?
参考文献
1.Tomasetti C, Li L, Vogelstein B. 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 cancer prevention. Science. 2017;355(6331):1330-4. doi: 10.1126/science.aaf9011. PubMed PMID: 28336671.
2.Madhavan TV, Gopalan C. 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on carcinogenesis of aflatoxin. Arch Pathol. 1968;85(2):133-7. PubMed PMID: 4294825.
3.Appleton BS, Campbell TC. Effect of high and low dietary protein on the dosing and postdosing periods of aflatoxin B1-induced hepatic preneoplastic lesion development in the rat. Cancer Res. 1983;43(5):2150-4. PubMed PMID: 6131741.
4.Levine ME, Suarez JA, Brandhorst S, Balasubramanian P, Cheng CW, Madia F, Fontana L, Mirisola MG, Guevara-Aguirre J, Wan J, Passarino G, Kennedy BK, Wei M, Cohen P, Crimmins EM, Longo VD. Low protein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major reduction in IGF-1, cancer, and overall mortality in the 65 and younger but not older population. Cell metabolism. 2014;19(3):407-17. doi: 10.1016/j.cmet.2014.02.006. PubMed PMID: 24606898; PMCID: PMC3988204.
5.Bhaskaran K, Douglas I, Forbes H, dos-Santos-Silva I, Leon DA, Smeeth L. 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22 specific cance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5.24 million UK adults. Lancet. 2014;384(9945):755-65. doi: 10.1016/S0140-6736(14)60892-8. PubMed PMID: 25129328; PMCID: PMC4151483.
6.NCD_Risk_Factor_Collaboration.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 2016;387(10026):1377-96. doi: 10.1016/S0140-6736(16)30054-X. PubMed PMID: 27115820.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