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教授《尚书注疏校议》疏误五(补写版)
五、卷一
(四)《經典釋文》傳刻之訛字
《吕刑》監本卷十九第二十四頁九行釋文:“耄,今亦作
。毛報反。”按:宋本《經典釋文》“
”作“
”。平水本《尚書注疏》附《經典釋文》作“耄,本亦作蒿,耄報反”。“
”字訛作“蒿”、“老”二字,“老”字又與下“毛”字誤合屬“耄”字。纂图互注本《尚書》“
”則作“
”,相去益远,十行本作“
”,以下各本同十行本,皆誤也。盧文弨云:《説文》只有“
”字,從老從蒿省。
按:由杜教授按语:纂图互注本《尚書》“
”則作“
”,相去益远,十行本作“
”,以下各本同十行本,皆誤也。盧文弨云:《説文》只有“
”字,從老從蒿省。
可知杜教授引盧文弨语,认为只有“
”字,以下各本同十行本作
,皆誤也。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里
字的来龙去脉。
甲、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认为:先秦古文字和秦汉出土文字资料到目前为止未见
字和
字。五代徐鍇《说文系传》认为“
亦作耄”。梁顾野王《玉篇》认为“
”同“耄”。清桂馥《说文义证》:“《书·吕刑》:'王享国百年耄荒’,《释文》:' 耄本作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
“今作耄”。可知耄为
字的后起今字。《国语・周语下》:“尔老耄矣。”韦昭注:“八十曰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日耄。"又,耄有昏乱、糊涂义。《左传・昭公元年》:“谚所谓老将至而耄及者。”杜预注:,乱。”《诗・大雅·抑》:“借曰未知,亦聿既耄。”孔颖达疏:“耄则无智。”义即老而昏聩。耄和
一样,皆未见先秦古文字资料和出土秦汉文字资料,但见于《诗・大雅》、《书·吕刑》和《书·微子》诸篇,可见
或耄至迟在西周中晚期已经产生。
然谓“先秦古文字和秦汉出土文字资料到目前为止未见
字和
字。”则不然。下分论之:
一、甲骨文
字自然让人想起了
字(见下图)。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隶定
为䮯(
)。马叙伦先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云“甲文之
。其字从马
声。盖即本书䮯或驕之转注字,而
作
。从老,高声”。胡厚宣先生《甲骨文合集释文》隶定为
。然而唐兰先生《殷墟文字记》论证甚详,其云“右
,當即□(左:上高+下老 右:馬)字舊不识。商承祚寫作
,諸釋多從之,不知
形決非失也。按
當是老字,卜辞老作
、
,耋作
,金文老作
季良父壺,……其偏旁作
或作
、
、
等形,特小變耳。說文老部之字多從
,而云從老省不知老本作
也。……
字當從老高聲,盖说文之
也。說文:'
,年九十曰
,從老蒿省聲’。轉從蒿聲而省為
,与從高聲固无异也。說文老部之字俱從
,獨
異者,以餘字
形在上,
字獨在下,作
則不整齊也。然
即
字,无疑也。”
(《甲骨文合集》37514)
二、金文
金文的情况也进一步证实了唐兰先生的推论。如唯一见到的
字(见下图)。“老”字在甲金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戴冠
、
,另一种是以“毛”表鬚髮蓬松
、
(很多学者从许书“須髮變白也”出发而论,但这个变白是从字形推断不出来的。必须看到同样是头发稀少但“老”字与“子”不同,“子”字表头发皆是
形,乃柔顺也,而“老”字表头发皆是
、
、
,则尽显其蓬松之形,马叙伦先生云“上像发秃”则近是)。当然这里的
显然是属于“高”字的——这一点可以对比,不
簋蓋
、
高卣
、
父丁罍
等——而不是戴冠之形。
(《殷周金文集成》9245“亞㠱
母癸斝”)
由上可知,
字见于金文,而且应该也在甲骨文中存在。
乙、
对于《殷周金文集成》9245“亞㠱
母癸斝”的
字,从原隶定可知,隶定者认为其下
中口为饰符,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其下部因并没有“老”字构件中的
,其与“毛”字混讹的趋势非常明显。所以段玉裁《撰異》云:“按
乃《説文》
字之訛也”,是很有道理的,并且这个混讹也必然是在其字形最接近的时期发生。而又见有
字,如王逸注《楚辞》云“
,长锐强毛也”,《九章算术》云“十丝为
”,即当由此
字混讹而来。
二徐本原多误(可参见《广校雠略》及《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盧文弨云:“《説文》只有'
’字,從老從蒿省”,则是在没有甲金文献的情况下,从二徐本出发得出的观点。今若用之,非参以甲金简帛不可也。
附论:由《尚书》异文论“耄”字起源
《由<尚书>异文论“耄”字起源》
《字源》认为“可知耄为
字的后起今字”。当然这种观点也是文字学界的普遍观点。
按: 顧頡刚、劉起釨先生《尚书校释译论》云:段玉裁《撰異》云“……鄭注《大司寇职》曰'《書》曰王旄荒度作詳刑以詰四方。’按《周禮・釋文》作'旄’,宋本岳珂本同。”……錢大昕《養新録》云:“古書無以秏當耄字者,當是旄字轉寫之訛。”又據《周禮・大司寇》注、《樂記》注皆引《書》“王耄荒”,《釋文》皆作“旄荒”(依《釋文》單行本),因而云:“是鄭本作旄不作秏矣。…贾昌朝偶據誤本,認旄爲秏,非也。”
则“旄”与“耄”似颇有关系。“旄”于东周前两见。
甲、
。马承源先生的主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引陈梦家先生《西周青铜器断代》注云“遂毛 读为
旄……遂毛是建于车上的竿头上有五彩全羽的幢。”此论甚确,又见《書・禹貢》“厥貢羽毛齒革。”《史記・夏本紀》、《漢書・地理志》皆作“羽旄齒革”,即如此。可见
当为“旄”字初文(见下图)。
方鼎唐兰先生《西周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断为昭王时期。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方鼎)
乙、
。师遽簋《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断为懿王前后。
(《殷周金文集成》4214)
一、从字形上看。
字孙怡让《古籀余编》断为“旄”,后之学者皆遵之。然和
形在上之孝字
(伯公父簠 西周晚期),耇字
(曾伯文簋 西周晚期)、
(黃君簋蓋 西周晚期)、
(曾仲大父簋 西周晚期)非常相似。则“耄”很可能是“旄”的分化字字。
二、从训诂音韵上看。
“旄”通“耄”,二者音同。《書・微子》:“吾家耄遜于荒。”傳云“在家耄亂,故欲出於荒野。”《釋文》云“耄字又作旄,莫報反。”《孟子・梁惠王下》云“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衆,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注:“旄,老耄也。”《周禮・秋官・司刺》“壹赦曰幼弱再放曰老旄,三赦曰惷愚。”《釋文》作“耄”,云:“本又作'旄’ ”。《管子 ·小匡》云“勸之以慶賞,紀乣之以刑罰,糞除其顛旄,賜予以鎮撫之,以爲民終始。”朱起鳳《辭通》云“耄字古亦作旄”。《禮記・射義》云“旄期稱道不亂。”《釋文》云“旄,本又作耄。”
“耄”亦通“毛”,二者音同。《周禮・秋官・司儀》云“王燕,則諸侯毛。”注云“謂以須髮坐也。”《釋文》云:“毛謂鬚髮也。劉本作耄,音毛。”阮元校云“按刘昌宗本,知古文经借'耄’为'毛’。”实则“毛”即“耄”之初文。
由上可推知,“毛”为“耄”、“旄”二字之初文,“耄”当为“旄”之分化字,而非“
字的后起今字”。
字《说文》云“从老,从蒿省”,《说文解字注》云“毛聲。秏今音讀蒿去聲。葢蒿聲,毛聲古可通用也。曲禮:八十九十曰。注云:惛忘。引左傳:老將知又及之。按其字亦作眊,亦作旄。”则
字与耄字当为借字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