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群随拍随记(之四)
外滩22号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来外滩22号太古洋行大楼,实际上它并不包括在延安东路向北外滩1号(中山东一路1号)至外滩33号里面(中山东一路33号),而是位于南面的中山东二路22号。我现在也还没有搞清楚,外滩1号至33号里面为什么没有22号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把中山东二路的22号排进去了。也有把它当做外滩22号介绍的。
太古洋行大楼始建于1906年,原是英国太古洋行在远东投资兴建的办事机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整体建筑被收归国有,划归丰华圆珠笔厂,又称"丰华大楼"。如今是汇集高级手工定制品牌、时尚艺术中心的顶级会所式商业生活中心。
外滩22号是折衷主义风格建筑,采取了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并兼有巴洛克、维多利亚等建筑元素,共5层。它的外墙立面采用了经过手工处理的红砖素墙。在五层的建筑中,门窗洞口除了三层以外,其余都是半圆拱形,而且装饰线脚丰富。入口处有精美的铁艺栅栏。有称它是外滩唯一的百年红楼。
外滩23号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1936年至1937年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是外滩唯一一座由中国建筑师主设计的大型建筑。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伪储备银行营业所,抗战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中国银行迁入办公,现在为中国银行所有、上海分行所用。
该幢建筑属装饰艺术派与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的建筑,一共高17层。大楼的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要造型特征,而且它的民族特色非常明显:屋顶是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用传统斗拱装饰?檐下围以独特的凹凸对应的如意云纹、清一色米黄金山石外墙等,还使用大量的中式风格的栏杆、漏窗。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是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唯一一座民族的建筑,在万国中代表了中国。
外滩24号
外滩24号,原先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行址,1923年至1924年建造,高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45年,成为国民党中央银行。1949年,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分行。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迁入至今。
该建筑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外墙立面全部用花岗岩垒砌,底层用拉毛的大理石贴面,横向线条十分清楚,给人一种明朗有轻快的感觉。中部一对儿贯穿二至五层的爱奥尼式巨柱,显得古典大气。局部采用日本的武士及菩萨雕像做装饰。
外滩26号
檐下窗楣的雕饰非常漂亮
外滩26号是原来的扬子大楼、扬子水火保险公司,是外资在上海创办较早的保险公司之一,建于1918年至1920年,为七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新中国成立后,1967年(有说1957年)市房管部门接管了大楼,改名为扬子大楼,由市粮油进出口公司租用,一度是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办公楼,现在是农业银行外滩支行。
该幢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一层为平粱式入口,一至二层墙面使用岩石,显得粗犷大气。二层为半圆形券窗,3至5层为通贯壁柱,六层中部为爱奥尼式双柱柱廊,最上面是屋顶花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