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内涵
小编语:立德树人,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的考核能否顺利推行,与具体考核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以下是范文,仅供参考。
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立德树人,为学校和教师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师德修养为引领,以学生品德培育为教学重点,切实用理论的魅力和信仰的指引去培养人、感召人、引导人。
一、立德树人要注重师德为范的引领
师德是教师职业赋予的重要操守。筑牢德性修养,方能夯实职业根基,彰显世范效应,保障育人效果。首先,立德是立职之基。要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来看待。唯有如此,才能去除职业疲劳,消弭职业倦怠,产生根植于内心的职业敬畏,产生持之以恒的职业动力。其次,立德是世范之源。作为学生现实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的鲜活坐标,教师应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保持高尚情操,保持本色不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再次,立德是育人之本。师之无德,教之无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的主旨内涵是立德,立德方能正己,正己才能律人,教师立德树人,必须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用高尚的人格,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仪表,丰厚的学识去面对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性修养。“传道”是育人的核心。教师“传道”不可空泛而传,而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判断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授业”是育人的关键。教师“授业”不可盲目而授,而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为导向,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传播现代文化,运用贴近学生的话语启蒙先进思想,提高育人质量。“解惑”是育人的重点。教师“解惑”不可草率而解,而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立德树人重在品德意识培养
新时期学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的“明戴德、贵诚信、尊传统、知敬畏”的道德意识。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戴德意识。陈寿在《三国志·骆统传》中说:“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戴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立德树人要先树感恩之德。必须教育学生要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怀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帮助存有感恩之情,切实将知恩、感恩、报恩内化为人生品格,做到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报恩之事。其次,应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方案和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体味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再次,应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学生中民族意识培养事关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教育,以自强不息为品质的进取精神教育。第四,应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学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用对生命的敬畏观念来定位教育目标,努力探寻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五,应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现代社会,进行道德建设必须要有法治建设做后盾,道德教育必须考虑法治建设的因素。在很多复杂多变的事件和行为面前,仅靠道德教育是无能为力的,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所以,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一定要确立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这是提高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立德树人要完善考核机制
立德树人,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的考核能否顺利推行,与具体考核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首先,保障立德树人考核评价的专业性。因为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立德树人的考核要注意教育伦理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他社会组织的规范。其次,师德的考核指标和程序要公开公平。在师德考核制度制定的时候,要吸收广大教师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同,师德考核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是考核部门与教师的双向“契约”,没能得到广大教师认同的师德指标和考核制度,无论多么完美华丽,最终都可能成为摆设。再次,不能让师德考核形式化。师德考核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不仅仅是与师德具体制度相关,而且与学校整体的制度伦理和日常治理方式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师德若离开了具体业务,变成了悬在空中的高尚佩饰,业务离开了具体的师德,很有可能把教育活动拖入万劫难复的境地。如果这些制度不加以改革,师德考核会流于形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