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於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译文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这些古籍的时候,每每读到周厉王时,都合书感叹万分说:“哎,周朝至厉王衰败,师挚早有预见,但还是无能为力,商纣王用象牙做筷子的时候箕子也同样叹息。”周道颓废,诗人(孔子)作《关雎》以男女情爱昭示仁义道德,但是还是被贪婪和虚妄侵蚀。诗人作《鹿鸣》讥刺。厉王是最不喜欢别人说他的过失的人,三公九卿惧怕诛灭而作祸生乱。厉王只好出京师逃到彘(zhi)这个地方避祸,祸乱从京师爆发,京师就由周公和召公联合执政(年号共和)。这以后各诸侯以强凌弱;相互杀伐;动用军队根本就不用请示天子。挟持王室征讨攻伐(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有充当诸侯盟主者,政令均出自五霸(一、齐楚晋吴越,二、齐楚晋秦宋)诸侯横行霸道,骄奢淫欲,行为不轨,置法度而不顾;乱臣贼子层出不穷。齐、晋、秦、楚在周建立的时候均是微不足道的小诸侯,封邑大者方圆百余里,小者方圆五十里。而晋依仗三河之险;齐背靠东海;楚盘踞长江淮河之间;秦拥雍州险要。他们在周的四方兴起,充当各方霸主。当初文王、武王褒封的大诸侯慑于他们的武力而从服于他们,所以孔子彰显王道,游说于七十余诸侯国君,却没有一个听他的主张。于是孔子西行到周王室之地考察,讨论史籍记载和以前的旧闻,然后回到鲁国编撰《春秋》。上至鲁隐公,下至鲁哀公猎获麒麟的年份。简约文字,精炼语句;删除繁冗以定修史的意义和理法,以至王道齐备,人事周全。他有七十多个高徒凭口述而领会《春秋》要义,因为《春秋》礼有讥讽;谴责;抑扬;褒奖;忌讳之言语而不便于书写示众。鲁国君子左丘明害怕众弟子各持己见,各以所解,以至尚失孔子本意所以依照孔子《春秋》论述详尽真实的记录成书,编撰成《左氏春秋》。铎椒任楚威王太傅,由于楚王不能全面理解《春秋》要义,他便抄摘其中关于国家兴衰成败的地方辑合成四十章名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候,虞卿上采《春秋》,下看近代各国形势也编辑成八篇,是为《虞氏春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的相国,也上看前代古史,删减补合《春秋》汇集当时六国局势,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而成《吕氏春秋》。至于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等人往往抄摘《春秋》言论著书立说,这样的人事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汉代丞相张苍根据《春秋》编制历法。上大夫董仲舒推论《春秋》著作了不少文章。

上一篇:史记·六国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下一篇:史记·三代世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0)

相关推荐

  • 春秋纪(冬)十二

    周景王二十一年.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 二月,乙卯,周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之.苌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而毛得以济侈于王都,不亡何待!" 三月,曹平公薨,子 ...

  • 王道​仁义天地长——《论语》悟读【138】

    霸道威猛东逝水,王道仁义天地长.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政治改一改,便可达 ...

  • 刘跃进|《春秋》“大一统”与秦汉时期思想及创作

    摘要:<春秋>"大一统"观在秦汉时期的再度彰显,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历史发展大势.文章从四个方面就此一问题展开论述:一是追溯<春秋>" ...

  • 春秋纪(冬)四十六

    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春,西狩获麟.[公羊传].[穀梁传] 鲁哀公西狩获麟,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曰 ...

  • 春秋纪(冬)三十一

    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 春,孔子适陈.[史记.陈杞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孔子去卫适陈,途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 ...

  • 【推荐】一统与正统——公羊学大一统思想探本 | 陈静 朱雷

    一统与正统 --公羊学大一统思想探本 陈静:朱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6期 摘要:本文分别考察了<公羊传>.董仲舒 ...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 ...

  •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 ...

  • 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 ...

  • 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 ...

  • 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 ...

  • 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 ...

  • 史记·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 ...

  •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

  • 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