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玉纵向阴刻线里是否存在横向螺旋纹的探讨(三)

有许多人以前也看到过此类横向螺旋纹,有过怀疑,也有过一个个疑问,但就关于此类横向螺旋纹的文章很少见到。再加上有的“专家”说只要见到阴刻线上有横向螺旋纹就是仿品,就是现代工具的制作的,更增加了一些收藏者的困惑。

有的人认为横向螺旋纹是通过将圆柱形棒倾斜旋转并带解玉砂碾磨而成的,有的认为是一种压砣工艺(但具体是如何操作没说清楚)。在此笔者认为,阴刻线里的横向螺旋纹是用砣具横向砣成的,还是用圆柱形棒倾斜旋转碾磨而成的,或是压砣工艺而成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玉的阴刻线中确实存在有横向螺旋纹;一见此横向螺旋纹就认定是现代工具制作的是完全错误的。

内蒙赤峰地区巴林右旗博物馆馆藏刀形红山玉器

笔者在前文中曾说过,横向螺旋纹主要出现在底部成圆弧状的阴刻线上,主要出现在绞丝环、玉璧、一些动物的耳朵处等部位,今天,笔者想通过下面的玉器,特别是绞丝环的阴刻线中存在的横向螺旋纹进一步作出说明、论证和阐述。

海昏侯墓出土的绞丝环

最早的‘绞丝纹’玉器实物见于‘良渚文化’玉镯,镯内侧光直无纹,外围呈半圆,雕琢‘绳纹’,属于‘半绞丝纹’的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绳纹’在玉器上大量使用,绳纹较细密。

‘绞丝纹’的曲线美,让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在于,这种‘纹线’极似数学上的“阿基米德螺线”。

相传为解决‘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使水可以从低处被移到高处;‘阿基米德’螺旋线便如上图那样,用一根螺旋的管子绕在轴上,像极了中国古代玉器上的‘绞丝纹’。

阿基米德螺线(阿基米德曲线) ,亦称'等速螺线'。当一点P沿动射线OP以等速率运动的同时,该射线又以等角速度绕点O旋转,点P的轨迹称为'阿基米德螺线'。

无巧不成书,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生卒年代为公元前287年至公元前212年,正好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的战国后期。

2004年一名当时正在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的陆述义,看到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绞丝环,惊愕不已,想不通2500年前的中国人怎么可能在玉器上琢出如此精密规整的‘阿基米德螺旋线’。

上海博物馆内的战国绞丝纹玉龙

于是他通过分析‘绞丝环’上的‘螺旋线’、模拟制作方法,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能工巧匠早在‘春秋’年间就已经掌握了制造复杂‘机械’的技术,这比欧洲出现复杂机械的‘记载’早了大约300年以上。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的战国绞丝龙形玉佩

很多藏友认为“古时候’工具落后,怎么可能做出这么精巧的东西呢?但事实上,古人的聪明智慧远比‘现代人’想象的高;古人的工具也远没有‘现代人’想的那么落后;不断涌现的‘实物’和‘研究’,一再‘颠覆’着‘现代人’对于“古代”的许多概念。

下面笔者将一些玉器上的横向螺旋纹通过显微镜(200倍)下的微观向大家作个展示:

1、该绞丝环大部人的阴刻线内的横向螺旋纹已经打磨干净,但笔者仍拍到了一些未打磨干净的横向螺旋纹。

2、该双联绞丝环沁色重,裂口自然,从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双联绞丝环打磨粗糙,清晰见存在着大量的横向螺旋纹。

3、该绞丝璧打磨还较为细致,但仍依稀可见横向的螺旋纹。

4、该绞丝环,玉质佳,制作规整精细,只在极少部位隐约可见残留的横向的螺旋纹。

5、该双套联玉珮阴刻线内打磨也较为干净,但在极少部分还可见有未打磨干净的横向螺旋纹。

6、该绞丝环沁色较重,做工较为规整,打磨较细致,但在显微镜下仍可找到未打磨干净的横向的螺旋纹。

7、该绞丝咬尾龙玉质佳,沁入玉内,做工精细规整,但某些部分仍依稀可见未打磨干净的横向螺旋纹,且在龙耳部清楚可见横向螺旋纹。

8、该绞丝环玉质佳,制作打磨精细,在显微镜下基本不见有明显的横向螺旋纹的痕迹,只能隐约有见。

9、在该绞丝内很难见到有横向螺旋纹,但在相对不方便打磨的部位仍可见有未打磨干净的横向螺旋纹痕迹。

10、该绞丝龙打磨粗糙,清楚可见横向螺旋纹。

11、该绞丝玉环打磨较为精细,只能隐约可见横向螺旋纹的痕迹。

12、该玛瑙绞丝环做工精细,只有下面标示处隐约可见横向螺旋纹的痕迹。

13、该水晶绞丝环做工精细,在显微镜下也不见有横向螺旋纹的痕迹。

其实在很多古玉器的圆弧形阴刻线上都存在有横向螺旋纹,大家千万不可一见横向螺旋纹就认定该玉器为仿品。

欢迎大家就相关横向螺旋纹等痕迹现象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指正,谢谢。

(0)

相关推荐

  • 战国玉器 小品 绞丝纹三联瑷

    战国玉器 小品 绞丝纹三联瑷

  • 吴越地区玉器纹饰风格

    纹饰反映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族群的社会文化风貌,是进行器物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吴越玉器之所以区别于楚式玉.秦式玉和中原玉器等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在纹饰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有不少学者对于东周 ...

  • 古玉学步(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

    一夫之 5000年多前的良渚玉器,1毫米内刻画了3到5条线. 用的什么工具?肉眼如何微雕?简直不可思议,至今仍然是谜.所以良渚阴刻线依然是神秘的(图1). 图1-1 图1-2 图1-3 都不知其所以然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界:技艺精湛的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

    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 ...

  • 古玉辨别之,新老阴刻线的特征

    可以推想古代玉工会发现,当阴刻线足够宽时它的线底如果不打磨的比较光滑,要是陀痕刺目,甚至露着白茬,那在视觉上是很难看的,甚至在某些古玉上这种线底抛光更强的宽阴刻线,还成为一种刻意的装饰手法,最典型的就 ...

  • 高古玉馆藏半成品(阴刻线学习标本)

    中华文明五千年,而古玉史却有八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皆有其特征的古玉诞生与繁衍,每一件古玉皆涵盖着当时的人文地域以及科技文化,熟知古玉史,便是熟知了中华文明史 如上图所见,有收藏经历的朋友们都能看的出来, ...

  • 古玉学堂: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阴刻线了解玉文化!

    玉文化陪伴了中华文明千年之久,远在文化初期,就已伴随文明发展.她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感情,融入了太多的智慧. 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简单的一条阴线起,琢玉陆续发展出了双阴线.阳线.起地.剔地.浅浮雕. ...

  • 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

    良渚文化在工艺上的神秘之处就是良渚的阴刻线(参见<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良渚文化玉器的阴刻线带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征. (一)良渚玉器 ...

  • 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

    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 ...

  • 宋代玉器阴刻线特征

    作者:叶培成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9期         [摘要]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和特征,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玉雕技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