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感悟 | 霍云龙医生讲内针进阶之路犹如造塔登高

难道是跟师有秘笈传授?

还是此番之外另有一条捷径可循?

非也!

各位老师常常教导,黄帝内针“针不在针,在真;人不在人,在仁。” 摸爬滚打的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能提升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节选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李白

宝塔,四平八稳,给人一种神秘、庄严的感觉。民间通常做镇压、调风水之意。佛教中表具足圆满之意,有塔的地方就是一切功德积聚之处。

借助霍老师分享的要点来描绘进阶之路犹如造塔登高。既然内针是一条修行路,那么保持这颗虔诚上进的心,就可以顺势造起一座象征自己具足圆满的宝塔

此刻,想象一下化身匠工的我们,应该心中早已勾画出了宏图,也就是老师说的整体观。一般宝塔由下往上可分:

地宫(建立中道思想)

塔基(知常曰明、掌握阴阳、训练感知、与师同心同愿)

塔身(中正平和的状态)

塔顶(自信和底气)

塔刹(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对照塔结构,自己在哪一块尚需努力,在什么阶段应该是什么样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了。

地宫

建立中道思想

宝塔地宫中多半珍藏着舍利子。舍利子是戒定慧三学的道力所成,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同样的,不能浅显地把黄帝内针看成是一种术,而是应该多加熏习,把自己的心性内涵提升到道的层面上来,以道统术。在道这个层面上,黄帝内针是很好的抓手。跳出什么病扎什么穴位的圈圈,这不是内针思维。内针最根本的立足点是中道思想,要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形成自己思维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医的根。如何形成中?有了阴阳就有了中。

塔基

知常曰明、掌握阴阳、

训练感知、与师同心同愿

方塔要造得四平八稳,打桩时四个角定点就很重要。没有这样的基础,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倾斜倒塌。

1

知常曰明

很多人都扎不好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不会找“症”,那什么是症?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来向我们求助,我们怎么考虑?在场的同仁有人说考虑督脉、有人说带脉等等。对吗?对的,但从黄帝内针来看,又不全对。因为可能被某些字眼套住了。症主要是指酸、麻、胀、痛、痒、冷、热,或感不适。说得直白些,就是感觉哪里不舒服。

在刘老师的《思考中医》中有提到对“症”的解读,与“证”相通,证就是身体告诉我们不正了的证据,不正的原因是阴阳不平衡。《道德经》有云:“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正常的,也就能知道什么是不正常的,自然而然,就能对症下针了。

2

掌握阴阳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不管在哪个行业,各个维度,各个层面都可以用“中”。只要有两端,“中”必然浮现。掌握阴阳,执两用中,广化无边。阴阳无处不在,中就无处不在。

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肚子疼的人来找师父扎针,肚子疼我们肯定首先会考虑阳明,但是师父扎了太阳,一下就好了,为什么?除了左右、上下是阴阳,前后也是阴阳啊!用后面的太阳治前面的阳明可不可以?可以!还有一个手心脚心冒汗怎么考虑?当然也可以从手背扎针!我们学人要到哪里去找阴阳呢?就是要学会放至四海去看!

3

训练感知

用传统文化来训练自己的感知,落脚点落到心里那就是感受。但是如果一颗麻木的心,是感受不到任何的东西,只有一颗鲜活柔软的心,才能感受到对症的识别。比如患者的语气、声调、表情等等细微的变化。扎针过程中,观察得细一些。我们学人常常询问助教老师,“为什么我扎上针有效,拔了针就又反复了呢?” 其实,有些情况它不叫反复,而是进度。只要扎上后起了一丝变化,就已经不是之前那个状态了。在此,霍老师也举例,用杆秤称份量时那个拨动秤砣绳子的动作。拨动了方位,就是拨动了阴阳,就已经不在同一个层面了。

4

与师同心同愿

霍老师还介绍了自己和师父的渊源,17年10月学完内针后,同年的11月底机缘巧合拜在了杨真海师父的门下。包括小编在内,都很羡慕能跟着杨真海师父啊。很赞同霍老师讲的这句:“跟师的意义,是跟师的身,更是跟师的心。” 大家都知道,师父的心愿是“人人知医,天下少病”。霍老师与师父同心同气,也曾发愿至少要造福一方百姓。想到内针论坛上的那句话,能为内针做多少事,就能得到多少的传承。

塔身

中正平和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刚刚学完内针,看到谁就想扎。但是这遇见人就想扎的状态,已经偏离了中,不是常态。要始终记得针治有缘人。后面效果慢慢没那么好时,又或者遇到疑难杂症时,是不是更加慌乱了呢?这就是考验心性的时候到了,要检讨自己回归到中正平和的状态上来,学会放下。践行路上的一以贯之,如同塔身一般,只有常保立身中正,导引可以做得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

小编最近从家里小朋友小的时候哄她睡觉这件事上,得出一个“中正平和”导引“中正平和”的结论。小朋友很闹,到了午睡时间不肯睡觉,刚开始时,我一直尝试拍胸、哼歌的方法,但是不奏效。我索性在她身边一起平躺装睡,眯起眼睛偷瞄,刚开始她睡不着自己在跟自己玩,我没去制止也不凑热闹。后来我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她也睡得很安稳,想必妈妈平稳的呼吸声是很具有感染力的。

塔顶

自信和底气

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跟师时遇上一个闪了腰的人,当时他扎了很多针,但是患者总觉得差一点点,还没有好彻底。师父看到后,把他扎的针都拔了,只剩下几针。又重新扎上,有些针距离他扎过的位置不到1寸,但是那个患者马上就好了,为什么?扎得多表示心乱了啊。老师说我们要走得更明白更通透一些,就应该守一,才能拥有那份自信和底气。

有时强调一针一导引是为了让初学者明白患者是怎么好的,学到后面也可以演变成一组一导引、全部扎完再导引等等,这就是扎出了自己的针。当个人看事情的维度提高时,心里的自信和底气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霍老师还提到,后期会着重于用内针来处理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以及尝试介入艾滋病这一块。大家都知道这两种病症,在目前西医发达的情况下仍是束手无策,就让我们静听佳音吧。这也更加说明了,只有对内针建立了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以后,相信它是站在道统上的,才敢并且愿意去承担。

塔刹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有一座寺院写着这样一条标语:

我们不需要很大的殿堂,让我们的心成为佛殿;我们不需太高深的理论,让我们更慈悲地待人……

我们常说发扬内针、保护内针。当我们将自己细细打磨,建造起一座座心佛不二的宝塔时,所在之处即是如来应世。这才是真正地将黄帝内针传承保护发扬下去。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各行各业的工匠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君子终身致力于学习直到有一天也能悟道。” 即使不能,也要存着这份向道的心,做工和学习,它们何尝不是一件事呢?

公益讲座老师 -- 霍云龙

中医师。黄帝内针传承人杨真海先生首批跟师弟子,内针公益行讲师,首期内针线上公益班讲师。多次担任黄帝内针课程助教老师。在基层医院中医临床工作10余年。首届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同有班及三和班学子,追随刘力红教授学习中医及相关传统文化。

图片 | 网络

编辑 | 晓燕、硕硕

审稿 | 京京

黄帝内针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