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发冷如寒冰,不过是一团阳气上浮导致
70年代下乡的时候,临沂一位老大夫曾和我说:5年的手脚发冷如寒冰,不过是一团阳气上浮导致的冰火两重天而已。起初,我以为他是山区的一条“老蛀虫”,没想到我才是那个斗筲之人!
我刚来的任务就是帮村里的乡亲挨家挨户摸脉,诊病,普及医疗知识。当然了,单凭我一个人还是力有未逮,和我一起的是村子里的一位老大夫。
当时,让我记忆特别深的是村子里一户人家。
一进门,整个屋子一股“人味儿”,就是那种很久没有出过门,家里面虽然暖和,但是一股子人身上的味道。眼看一家子人挤在一张炕上,盖着厚厚的被子,睡着光席。
患者是这家的男人,他当时见着我第一句就问:绝症,治不好了,你们别费力气了。
我说:你详细说说,我听听怎么就成绝症了。
原来,他在一年半之前,咽喉感觉有异物,不知什么东西就像是卡在了喉咙,别说吃饭,就连吞一口唾沫都难受,感觉特别干,像是有一团火一样。
这样的情况有一年半左右,他又开始了咽喉肿痛,口舌出现口腔溃疡,此起彼伏。
接着,他双手双脚开始发凉,特别怕冷。整天呆在家抱着被子,即使是大夏天也不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这病已5年多了。
我摸脉,见他脉象沉缓。我想着,这不就是上火了吗?清热解表,祛除热邪,准没毛病。
一旁的老大夫,敲着我的脑袋就说:年纪不大,你可真是糊涂啊。这手脚冰凉,不过是“上热下寒”而已。你只管下,不管上,这就和县城里面的人治病一样,治标不治本。
于是,他边念,边让我记:肉桂末、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细辛、玄参、茯苓、熟附片、车前子、牛膝。
我当时心想,这明显是上火,还给人家开大热的附子,这不是火上浇油吗?真是“老蛀虫”。但我又不想说破他,其实就是想看他出丑。反正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到时候出丑了,丢的是你的老脸。结果呢,5天后,我就见这个病人在门口蹲着吃饭。后来,老大夫让下这我根据他的情况,调理,最终,患者的病情控制得非常好,我在临沂的那几年,未曾复发。
诶,这下我就纳闷了。这老头儿,有两把刷子。我巡诊完,赶紧回去找他一探究竟。
乡下晚上天黑得早,6点多我坐在炕上,老大夫在地上收拾着草药,我当时很好奇地问他:老头儿,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这是上热下寒呢?上热下寒又怎么和手脚冰凉就能扯上关系呢?
这一晚,我就像个刚进师门的学徒,什么都好奇。同时,也是这时候,我对中医真正的探索才算开始了。老大夫也是毫不吝啬,哪里都和我讲的清清楚楚,这时我的两脸一红,才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此,跟着老大夫学了不少东西,而我的医术也是从那时候逐渐精湛的,直至我送走了老大夫最后一程。
现在,我也慢慢到了他的岁数,然而行医这些年,治病的道理我也早已掌握于心。当年的那个患者为啥说是上热下寒呢?我现在和你讲明白。你看患者当时情况,上热,他咽喉疼痛,口舌生疮,貌似上火。其实忘了他还有脉象沉缓这一点,加上手脚发凉其实这是一派虚寒之象。
而这种就是上有热,下有寒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之所以形成,还是和患者肾阳不足、下焦虚弱有最直接的关系。患者已年过四十,肾阳自然不足,这时阴寒太盛,就会逼迫浮阳上行,导致头面有火。但实际上,根源却在于下焦有寒。四肢不温、脉沉缓,这都是元阳不足的表现。
因此,我们用药便要温补元阳,改善下部的虚寒之态。
首先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肉桂、附片,这是补益肾精肾阳。尤其是肉桂和附片,可以回阳救逆,引火归元,大补元阳;
其次用——玄参滋阴,泄无根虚火。牛膝引热下行。车前子利湿利水,清下焦之浊。细辛则通阳走窜,令所补阳气通达四肢百骸。
这样一来,驱散下焦之寒,让虚火不再被迫而上浮,这个思路就叫引火归元。
然而,行医这么多年,说实话,我很少再遇见像老大夫一样的人了,因正懂中医的越来越少,所以我当初那些虚无缥缈的幻想,也早已不再抱有了。现在想想,那时候人虽然很穷,但是情确实很真。大家的心很小,小到只有患者,但是大家的心也很大,大到不能让中医的传承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