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河流(“我与以太按摩”连载之二)

今天是连载之二。

拍摄于崂山太清宫,
我家老张手绘的“八仙过海” ^_^

(三)

从中医到人智医学,这个缘分真的蛮有意思的。

学中医的感觉很美好——它是我置身其中的文化、传统,我对它有天然的好感和信任,每次体会到一点点中医的好,都知道它其实还有更好的在后面。

跟人智医学的缘分就不是这样,之前对它毫无了解,就像面对一个陌生人。相遇后被这个人的一些品质打动,逐渐有了更多接触。了解更多,就欣赏更多……慢慢地,就越走越深了。

施泰纳博士把古希腊的医疗智慧翻译成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把古代的奥秘知识,用与现代人的意识相适应的方式传达。我常常感受到人智医学与中医的相通之处,也逐渐理解为什么米凯拉博士几年前说,她希望人智医学在中国可以成为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桥梁。人智医学尊重、认可现代医学取得的一切成就,它只是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通过血常规、CT、核磁共振等等可以发现物质身体层面的很多东西,但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他内在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他有什么样的渴望、什么样的恐惧,对疾病是什么样的态度,他的气血在什么样的水平……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的东西,中医和人智医学都很重视,西医还较少涉及。

米凯拉博士当年走上人智医学的道路,是因为鲁道夫·施泰纳的这句话:“好老师是这样一个人——想让他的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找到自己的道路。”几十年后,当她站在IPMT讲台上,面对100多个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她说,“人智学是一种寻找,寻找——我到底是谁。人智医学领域发展的一切,是由你、我这样的人个性化地完成的。”

在米凯拉这样的人智学者眼中,人智学不是完成时,不能把它视作一种不可改变的教条。我们可以开放地去理解它,把它看做可以演化、发展的。

以太按摩第一期课程结束时,Clive老师也曾说类似的话,“我不是把你教成另一个我。你可以去找到你自己的方式,只要你保持着以太按摩的三要素:韵律,温暖,轻柔。你可以发展出你自己的特点,发展出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因为你必须对自己诚实。”

以太按摩正是这样被发展出来的。

以太按摩,其实是两条河流的交汇。一条是鲁道夫·施泰纳、伊塔·薇格曼创立的人智医学韵律按摩,另一条是中医的经络穴位按摩。Clive老师在20多岁的时候从大学退学,因为觉得在大学里学不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他游历世界各地,同时遇到了人智医学和中医。此后40多年,他一直在韵律按摩和中医针灸两方面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最后,他把二者融合起来工作。从前,他治疗还会用到针,现在他已经不用了,因为用以太按摩在穴位上工作就可以做到他从前用针才能做到的事。

韵律按摩用手掌工作,以太按摩大部分工作是用手掌,也用手指工作。而在中医体系里,用手指、用针在穴位上工作有着悠久的传统。

第一个把韵律按摩带入澳大利亚的Ulrike老师已经开始使用手指。她在欧洲学习实践韵律按摩多年后来到澳洲,发现因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的不同,澳洲人与欧洲人对按摩的反应很不同。为了让按摩更有效,她对韵律按摩做了一些适应性调整,核心依然忠实于伊塔·薇格曼的原则。她的学生Clive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按摩,把年轻的韵律按摩与古老的中医按摩结合在一起,就像手指与手掌配合在一起工作一样。后来,澳洲的韵律按摩师们经过讨论,把这种发展了的按摩命名为“以太按摩”。

Clive老师认为,近几十年来,时代变迁带来了现代人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巨大变化,人们面临太多感官刺激,神经系统特别活跃,很多人的紧张度更深,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选择一些对星芒更有影响力的点去工作,才能帮助患者打开深处的紧张,把星芒带回与以太结合的状态。这就需要用手指在穴位这样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节化的工作,按摩师只用手掌工作已经不够了。用手指做以太按摩时,手指的运用不同于日常的方式,力量、运动的流是来自治疗师的胸腔,不是直接用手指发力。

不知道海伦老师和韵律按摩的治疗师们如何看待两种按摩的异同,也许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很期待将来有机会与韵律按摩的老师和同学们有更多交流。我也想有机会时去参加一期海伦老师的课程。

很多人对以太按摩与韵律按摩的不同很感兴趣,但很显然,它们的共性更多。它们都源自人智学,用三元、四体来观察和理解人体;也都把对患者的尊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对个体充满了崇敬,致力于帮助病人找到他自己的力量;都有着温暖、轻柔、韵律的品质。

中医按摩也同样重视这样的品质。外治高手林杰老师做治疗时也不用拙力,手法很柔和,他认为手能够引导对方的气血就行,手法目的是让对方的气血充分展示它自己的功能。只有做到这一点,手法才能成为真正帮助正气恢复的力量。艾灸高手南岛老师讲解“推心置腹”功法时也格外强调“似挨不挨”的力道,用力反而没有没有效果,轻柔才能引动气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