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洞察事物的本质?

认知进化,思维模型、刻意练习者

正高.《认知进化》

年度日更栏目 beta 365/ 263 篇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探索事物的本质,

也越来越喜欢去找到事物的本质。

那为什么要去洞察事物的本质呢?

只有多问五个为什么,你才能去洞察事物的本质。

在不断的追寻事物的本质之后,越来越发现世界会越来越接近洞察。

说下,我这两天接触到的两个案例。

(1) 无印良品的产品洞察

无印良品可以说是影响日本5代人的一个品牌。

他们也没有很多的市场推广费用。

全部是靠产品去触达用户

用户只要购买了一次之后,就会触达到心理

会对这一次物品,产生好感

从而喜欢它其它的品类的商品。

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设计理念。

最后就是达到禅宗的设计一样,

他们产品

就是设计师同消费者沟通的一个通道。

我们估计也有很多都是无印良品的用户。

越来越喜欢有设计感的产品。

产品也需要留白。

他们的商标留白。无印良品。

本来就是没有品牌,没有商标的一件好产品。

产品都是留白的。

很多产品的功能,都需要消费者自己去发掘。

才能体会到这件物品的妙处。

颜色也是都留白的。

因为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是白色的。

白色即颜色,也可以说是空。

最简单的一件商品,就是懒人沙发。

为什么要特意提起这件沙发呢?

开始我同朋友去看了一个像座垫一样的东西。

并不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产品。

后来才明白,是懒人沙发。

你可以坐着,

你也可以躺着

你可以可以趴着,

你也可以睡在上面

各种功能,都可以实现。

这也是功能的留白,

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需求满足。

(2)贝壳的需求洞察

以前我觉得需求两个字,总是读一读,

想一想,没有继续深挖了。

其实新零售也好,认知升级也罢

思维模型,知识付费产品

实物产品,还是虚拟产品。

都是围绕着这个需求来的。

那么我们做任何产品,或者商业行为,

都可以围绕需求,或者被需求

这个最根本的需求来展开思维的演练。

他有什么需求?

产品能满足什么需求?

我这篇长文能满足什么需求?

那么我能提供什么功能,来完成这个需求。

感觉很多商业世界的出发点,

这个最底层的逻辑,

是不是就是需求呢?

还有没有更底层的需求呢?

看了左晖的链家地产同贝壳的创业事迹。

很受启发

左晖带领的链家的每一次变革,

都是会去追求事物的本质。

(1)从他们不吃差价开始。

(2)不切同行客户开始

(3)发布真实房源开始

(4)做房产中介的平台、贝壳、开始

(5)拆分一套房子在交易过程中的中间的每一个步骤开始。

房源提供者,勘探房源,跟进房源,房源维护者,客源,到最后的交易,都有十多个经纪人的协同分工。

(6)把经纪人作为这个产品的本质,把经纪人做为公司的客户来看待。

直击事物的最本质。

在这个商业世界中,所有的东西的最本质,是不是需求呢?

我是否也在开始寻找这个本质的东西。

需求?

用户有什么具体的需求?

用户为什么有这个需求?

用户的需求,需要用什么功能来完成这个需求。

用户的需求,也可以拆解成为用户的任务。

我们工作是不是在满足公司的用人的需求。

公司的产品运营,是在满足这个市场的用户的需求。

都离不开需求

那么到底是什么需求呢?

用户目前有没有实现的任务,或者就是没有被满足的任务。

那么我们在日常中,始终开始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型。

就是去寻找事物的本质?

你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同练习。

我写作的需求是什么?

是提升我自己写作能力?

后来不是单纯为了提升写作能力?

而是迁移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上?

是为了个人成长?

那么个人成长要怎么办呢?

我又探索了一阵子

后来发现,要提升自己的认知?

那么怎么提升认知呢?

那么就是思维模型

因为只有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型,你会去学会知识背后的思考逻辑。

就是你会去洞察事物的最本质的内容。

那么我现在要自我成长,就要提升认知,

要提升认知,就要去学习思维模型,

要学习好思维模型,那么就需要持续的练习。

写作就是我的一个思考的过程,

或者也是我练习的过程。

当你开始重视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的时候。

你的洞察本质的这个思维模型开始运行起来。

也许你现在洞察到的只是一个面

还有一个更大的体,等着你去洞察。

你的洞察是从 点,线,面,体,多维度的去升级迭代。

你的洞察能力也是在进步的。

文章:正高(2021.09.11)

校稿:正高(2021.09.11)

打卡

正高笔记,是正高原创的年度日更栏目,每天把正高有启发的内容分享出来,关于个人成长,思维模型,产品运维,读书心得等内容。

期待在留言区见到你,我们一起来共创这个话题。

记得给正高留言
留言·互动
请写下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