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以草入魏楷的书家绕不开沈延毅、孙伯翔
沈延毅魏碑作品
孙伯翔魏碑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书法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社会风尚的变化,书法审美格局不断变化。当代魏碑书法中的草意参与是顺承性的,而不是开创性的,清代和民国构成了当代的逻辑基础,当代以其为参照依据,扬弃着他们的观念和方法,涌现出了沈延毅、孙伯翔等草意魏碑大家。就当代的草意魏碑创作来讲,沈延毅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其用笔和结体的多样化。虽然沈氏整体以方笔为主,但是方笔与圆笔互为体现,圆笔得浑厚,方笔求骨力,即使方笔也呈现出平角方笔与斜角方笔等不同形态,方笔的主体地位,确定了其碑派书法风格的基调。其用笔或逆锋涩进,或切锋直入,以逆锋涩进求苍茫,以切锋直入求雄峻。他在线条的处理上变直线为曲线,使笔画的提按动作增加,表现力更加丰富。一些捺画重按斜出,锋芒毕现,配合跌宕多姿的字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草意魏碑的特色。沈氏结字介于紧结和宽结之间,变化多端,大小错落,同时又能韵致流动。孙伯翔崇尚高明峻朗、蕴含天机的意趣,贯穿其各体书的基本笔法是以折为转,节节推进,起笔、收笔皆侧锋方切,然方笔见凝重之意,如钢筋之质。笔势则具波曲之意,欲驻则驻,欲驰则驰,留放互相作用,沉凝处不拘滞,放纵处不轻滑,雄强的笔力有赖于富有弹性感的运笔节奏而表现出来。其正文及落款均使用了行草意味的连带牵引,不仅没有伤及魏碑本体面目,而且反倒显得字体宏大雍容、点画生动,丰厚的笔画中有浓厚的草书意味。进入书法新时期以后(以中国书协成立、《中国书法》创刊为标志),书法创作完全进入不同以往审美语境的展览新时代。此间各种展览应运而生,并相互制约成为干预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条件。当代魏碑创作更注重视觉冲击力和形式美,强调形式的多样与丰富以求变换不单调,因此,这种审美趣尚的变化,更是一个可以预想的合逻辑的延伸。它造就了一种截然不同于书法新时期以前的“草意魏碑”类型,其步伐尽管缓慢,但却又是极为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