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三秦、三齐、三楚和三吴分别指的是哪里?
1、三晋
三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被认为是战国的开端。
从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三晋
二是指山西省。
春秋时期,晋国主要在今天的山西省,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而三晋逐渐演变为山西省的别称。
2、三秦
公元前206年,项羽后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分封天下为十八王国。刘邦被封为汉王,辖今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了牵制刘邦,项羽将秦国故地一分为三: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三秦
因此后世称陕西为“三秦”,只不过三秦变成了陕南,陕北,关中。
三秦
3、三齐
三齐的由来同样由于项羽的分封,项羽将齐国故地一分为三:以田都为齐王,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以田巿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以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在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三齐后来成立山东的别称。
三齐
4、三楚
三楚最初是对战国时期楚国疆域的称呼,七国中楚国版图最大,被分为南楚、东楚、西楚。
南楚:是楚国最初的领土,大约在今天的两湖、河南南部、安徽西南、江西等地区。春秋时期,由于楚国位于中原之南,所以中原各国称其为“南楚”。
东楚: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灭吴。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占领了吴越地区。对于楚国来说,吴越之地在故地之东,故称“东楚”。
西楚:战国后期,楚国衰落,首都郢都被秦朝攻占后,楚人放弃楚国故地,东迁北上,灭鲁国,占领徐州周边和今安徽淮河以北,此地由于位于东楚的西面,故称西楚。这也是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的由来。
三楚
5、三吴
三吴之说起源较晚,指的是晋室南渡后,东晋和南朝的统治中心,即当时的吴郡、吴兴、会稽三郡。由于这三郡都是从同一个会稽郡中分出来的,因此三郡地区被合称为“三吴”。
三吴
此后三吴之说频见于史书,但三吴所指却不断变化。
比如唐代以吴郡、吴兴、丹阳郡为三吴。
宋代以苏州(东吴)、常州(中吴)、湖州(西吴)三州为三吴。
而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便形容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西湖
因此,三吴一般指今天的苏南浙北地区,也就是狭义的江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