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纪实】我的1979||失散的六人小组

 长篇战地回忆录之六: 

失散的六人小组

陈启荣供稿    李祖新整理

1979年2月17日晚上8时许,五连与敌脱离接触在高地集结,孙副团长进行重组班排,开会动员,鼓舞士气,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由于敌人发现了我们在此高地上,不时有迫击炮弹飞来,也为防止敌特工人员摸上来,开动员总结会前,孙副团长精心布置了警戒,他往二十米外陈启荣班的地方走去,对他说“你肩冲锋枪的,几班长,叫什么名?”陈做了回答后,又说“好,连队要开会,我现在要几个班长在几个位置担任警戒,你去前面五六十米左右山脊那里警戒(他用手指指着那个地方),开完会派人叫你,一定警戒好哟!”

图一:黄日康(左)李祖新(右)

开完会后,五连便匆忙离开此山头,也忘记把远在山脊警戒的陈启荣叫回。据陈启荣介绍,他在那里警戒一个小时左右后,回到部队集合的地方(是山顶,比较平一点),却一个人都没有了,大惊,便不停大声叫喊,也吹小喇叭(班长配有小喇叭),均无人回应。他喊累了,便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后,听到半山下有声音,且越来越近,开始以为是自己部队的人,但他站起来一看,夜幕中有三个戴白帽的黑影子急步上走,可能对方知道山上只有一个人想抓活的,还用越南语喊什么叫投降的话,陈启荣此时想,这次必死无疑,但死也一起死,他便拔出两个手榴弹扔下去,响后再补扫一梭子弹。之后,连忙从后山往下滚。

滚下一百几十米处,被一片竹林卡住,他钻进了一林竹丛中躲了起来,慢慢定下神来,观听察动静。

图二:某部进攻出发地

天很黑,大约过了二十分钟,陈启荣隐约听到一些脚步声和碰枝声,由远至近慢慢走来,此时的他魂飞魄散,并做同归于尽的准备。当声音走约至二三十米时,看见五六个黑影,并听到一句“这里去不了,往下绕,”声音虽小,但能清晰地听到是四班长黄日康的声音。陈启荣欢喜若狂,不禁脱口说“四班长!我是陈启荣。总算找到自己人了”,对方以为越南兵,也在高度紧张,并听到打开扳机保险射击的准备,对方说“你是谁,怎么会在这里?“经过互相确认后,大家就放心下来,原来他们是四班长黄日康,战士戴正国、杨国官(号兵)、易应标等五人(还有一个都记不起来名字),从此,他们六人将在惊徨无助的异国他乡重逢。

聚合后,陈启荣也将之前发生的事告诉了大家,他们提出改变行走的路线,改为沿谷底溪边往上流走,走着走着,快天亮了,他们也不知道是哪里,反正来到了一大片原始森林,地下堆积的树叶步枪刺刀也插不到底。

图三:陈启荣

他们知道被打散了,躺下来休息清点时,一共只有十多块压缩饼干,大米一袋都没有,之前都扔了;两支冲锋枪,一支步枪,一挺轻机枪,一枚反坦克手雷,一百五六十发子弹,六枚手榴弹。不论是粮食还是弹药,都是令人们担忧的。但他们六人很团结,都视作是生死兄弟,视为战斗手足,并由黄日康为组长,陈启荣为副组长,今后不管做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希望能尽快找到回国路线,尽早返回祖国。

他们为了安全,白天休息,晚上走路。

第三天,他们来到一个长有很多很高树木的谷溪边,安排好警戒后,擦身洗衣服,拂掉身上的山蚂蝗,睡觉休息。时不时有闪光弹在头顶飞过,迫击炮弹在附近爆炸,也时不时看到有越军在山路游晃。

第四天清早,来到许多玉米高粱的山坡林子里,他们发现石山少了,土山多了,觉得有点不对劲,一般靠近边界,桂林式石山居多的,证明走错路了,但又怎么办呢?二月的越南是雾雨天,晚上没有星月,难以判定方位。他们身心都觉得很疲惫,便躺下来睡觉,等待夜晚能有星月奇迹出现吧,但到晚上仍然是雾雨天。

当大家沮丧时,号兵杨国官突然说“我背的这卷是地图,看能不能找到方位?“听后,大家欢喜若狂,立刻打开拿出一张张地图,拼接成版,但不巧,由于几天阴雨加上晃动摩擦,正好是所在位置有一块巴掌大的画面被磨破,看不清线图。无奈,大家商量决定往山顶上走,待天明,高处看远,看能否找到方向。

图四:李祖新(左)陈启荣(右)

第五天清晨,他们在接近山顶的马鞍凹部处去观察,由于雾大,能见度不到一千米,大家的心都很沉重。又已经断粮一天多了,这才真正感受到象没妈的流浪孩子。

这时,黄日康陈启荣两人决定,先找吃的。大概到了九点多钟,看到几公里山里处有一茅房(当时的越南山民都住这样的房子),他们打算下去搜索食品,但正下山时,有人说“不知道有没有人埋伏或有地雷哟。“讲的有道理,便放弃了这个念头。最后决定去那片甘蔗地砍甘蔗、去地瓜地挖地瓜。但走下没多远,发现有一民兵装束的年轻人,背着冲锋枪向我们走来,黄日康立刻蹲下举枪准备打死他,但被陈启荣止住,说“不要开枪,一旦开枪会惊动附近敌人,我们就跑不掉了”。后来这个人可能看到我们几个是中国军人,也怕被打死,立马飞快跑入树林消失了。这事后,他们再也没心去找吃的了,赶紧跑到半山的树林子里躲避。

图五:战时副团长王天清

到了晚上,他们几个人又饥又渴又惊慌,实在忍不住,他们趁着夜幕,他们跑下甘蔗地、红薯地去,狼吞虎咽吃了一顿“饭“。

正准备要撤离这个危险地带时,突然起风,低雾慢慢收起,天色开始亮白。黄日康、陈启荣两位班长显得有点兴奋,他们仰望天空,北极星突然在他俩眼前打开,一瞬间,只有一瞬间,这是结束“流浪“的一瞬间。得知方位后,回想这两天走的许多是反方向的路,是冤枉路。

知道回祖国的方向后,他们心里十分兴奋,似乎忘记了身处异境,忘记了仍处于生死之地,直接走上越南村民走的路(之前都是自己开路走),半跑半走。

第六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二日清早,一处处眼熟的地方,远处山顶还飘着中国国旗,他们个个热泪盈眶,互相拥抱。他们过了河上了一个斜坡,几个村民老乡过来迎接,带我们回到了出发前的驻地,重新归建。

二月二十四号,军车把我们送到越南纵深东溪县,与五连汇合,坚守4号公路沿线,搜山护路,直到撤军回国。

(待续)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李祖新,曾用笔名可可。湖南桃源人,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时任副班长,两瓦电台兵,某部穿插分队幸存者之一。战后历任班长,排长,某团特务连副政治指导员,桂林陆军学院训练部政治处干事。1986年转业回地方,历任基层党委政府班子成员,2018年退休(享受副处级待遇)。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战士报》《红叶》《当代诗词》《湖南诗词》《广西日报》《解放日报》《中国诗人》《飞天》《鸭绿江》《辽河》《湖南港航》《湖南农村报》等军内外两百余种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入选多种选本及典籍。出版个人作品集《万羊山》《山水观音寺》《敌后穿插》。桃源县作家协会理事,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桂林市青年文学社理事,多个诗社会员,湖南省诗歌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