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
脂砚斋究竟是谁?议者颇多。然细读脂评,自有结论。脂砚斋无疑是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春柳堂诗稿》张的自述性文字及清人周春对《石头记》的研究。其人,出生世家,因故家道中落,少年丧父,精通戏剧,习过武术,书剑飘零,晚年课童为生,与李家有姻亲,更与芹溪有交往,甚知曹李的家世及经历,与民间传说的摊手张五的身世极为类似。《石头记》里最类似的人物,就是柳湘莲,年岁长于宝玉,可能正好大曹雪芹12岁,所以小说中才会有宝玉秦钟同年的鬼话,因为与李家的姻亲,如果按辈分,曹雪芹应该称张宜泉为“家叔”,小说中贾宝玉要认贾芸为干儿子的玩笑可能源于此。小说中,花袭人嫁给了优伶蒋玉菡。现在,根据两江总督赫寿的家族资料,赫寿家族汉姓可以为舒、苏、花,赫寿系八阿哥姻亲及死党,被抄家的家族人员名单中有秦氏、凤姐等人名字,这些素材可能是花氏(花袭人)提供的。这与张家后人发现书箱一事极为吻合。书箱的题词可能是乾隆庚辰年张宜泉写给曹雪芹道贺新婚的。悼亡诗可能是曹雪芹“新妇”悼念曹雪芹的,曹过世后“新妇”将书箱交给了张宜泉。张宜泉可能秘密加入过天地会反清组织。张宜泉可能祖籍山东昌邑,系张志栋之后人。此人也多才多艺,甚至可能会扎山东潍坊风筝。李煦之妾詹氏可能是其戏剧启蒙师傅,其姐可能嫁给李煦侄儿李以采。白家瞳39号可能是花袭人的祖居,鄂比的题壁诗居住者发现者就是舒姓人氏。晚年,曹雪芹、舒氏(苏氏、花氏)、张宜泉3人可能一起在这里共同居住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曹雪芹与新妇同居后可能就搬离此地而去西山谢家池附近居住了。这也就是“花袭人有始有终”批语所暗示的情况。张宜泉可能后来腿脚有残疾,《废艺斋集稿》可能出自张宜泉之手,跛足道人可能即因此而来,但张是一位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人,可能也通医术,民间关于鄂比(鄂三)西山聚众、会友、好施、仗义、授业的传说也与张宜泉性格经历相似。张友士、张道士等等可能有他的生活原型。花袭人可能知道《石头记》是他与曹雪芹一生合作的心血,且初稿或戏剧脚本原出自张宜泉,曹雪芹后来是结合自己的《风月宝鉴》改写者。小说取名《石头记》,可能借鉴了张岱、李渔等人的文献资料。小说糅合了靖逆后张勇、两江总督赫寿、曹李两家甚至皇宫贵族等众多家族史料。人物有时一分为多,有时又多而合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遮遮掩掩,碍语、隐喻颇多,虽不能说是典型的政治小说或历史小说,但反清复明的愤懑情绪,在小说中是时隐时现的。贾王薛史(家亡血史)、悼红(朱)轩、曹雪芹(嘲写清)、脂砚斋(日月刀光影,石头见奇文)、红(朱)楼梦等等这些文字多少是有隐喻的。脂砚斋评语虽多,有见多识广之长,但就学识而言可以明显体会到不是大家,与曹雪芹的才华相差太远,点评常有浅薄、才疏之感,像极私塾先生给学生批阅作文的手法,但明显是男子口吻,腐儒、老夫子口吻,优伶口吻,侠义之士口吻,也多诙谐幽默玩笑平辈之口吻,所以,脂砚斋是张宜泉的结论基本正确且无需争议。《石头记》系两人密切、艰辛合作之结晶,故才有真假两个宝玉,即故事主要取材张、曹两家自身的家世。《石头记》集中创作时间可能在1744年至1754年十年间,后来十年(1754--1764)主要是修改、传阅、传世阶段。此书可能已经全部创作完成,书未成、迷失等批语是障眼法,不得已而为之,为规避文字狱,而主动选择了秘不外传、私自销毁,续书应该为随后红迷好事者所为,非曹张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