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家长反对“双减”?那些需要补课的孩子该怎么办?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01
写了篇关于“双减”的文章,在某平台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留言数量高达1700多条。
可见,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之高。
留言的网友,观点分为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支持“双减”,一派坚持反对。
由于笔者对“双减”表示了支持,有人对此愤愤不平。
比如有人就这样留言:“就问一句,编者,你家孩子补不补?发个毒誓说实话。”
02
其实熟悉我的老读者都应该知道,我家孩子的成绩还算不错,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没补过课。
纵然上过一些课外班,也是兴趣特长类,而不是学科类。
这一点,我在以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
而且,我还曾经让孩子现身说法,专门写过补课到底有没有用的文章。
具体可以参见他写的那篇《那些年,我上过的那些课外辅导班(一个过来人的真实经验)》,是他对整个学生时代补课的回忆。
03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双减”的对错和我家孩子上没上过辅导班没有关系,大家没有必要这样去比较。
个人一直觉得,现在孩子们不容易,把最大的力量用在高中三年就好,没有必要在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内卷。
因为小学和初中的成绩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就算是靠补课把成绩搞上去了,到了高中照样也会跟不上。
这也是我支持“双减”的原因。
04
但正如有网友指出的那样,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补课,就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有的孩子可能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只能去上职业中学。
对于成绩比较拔尖的学生来说,“双减”当然是好事,反正都能考上重点高中,可以省下补课的时间提升其他方面的素质。
但对于那些需要补课才能上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显然就有些尴尬了。
他们确实有补课的需求,可一旦这部分同学补课,比他们成绩好一些的学生就会感到压力,马上也得补课去保持优势,于是不得不进入内卷。
大家都补课,都既花钱又受累,每个人都不堪重负,结果却是和都不补一样。
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国家下决心治理。
05
说实话,从情感上讲,我非常理解那些想补课的家长。
虽然从宏观上讲,无论怎么补课都是那么多人上重点,那么多人上高中,是一个“零和博弈”,但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来讲,却可能改变命运。
想通过更努力地学习去取得竞争优势,这没有错。不过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通过课外班补课这种形式提高成绩已经不太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想办法:
一个是提高平时学习的效率。
都不去课外补课了,课内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
其实提高学习成绩,不外乎两个途径,一个是加“量”,靠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是提“质”,靠提高学习的效率来完成。
现在第一条路基本堵死了,只能走第二条路。
同样是一周五天,一天八节课,你的效率比别人高,成绩就会比别人好。
另外,以后在家里的自由时间相对比以前更多,也完全可以用来自学。
二是学校担负起更多责任。
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有学生需要查漏补缺是必然的。
以前有课外班,这部分工作很多都是在课外班完成,现在,需要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提供辅导。
现在的课后服务以及假期托管,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学生可以放学后或放假时在学校,有问题当然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是招生方式和用人观念应该及时转变。
既然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发展,那么在升高中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唯分是举”。
学什么,考什么,录取的依据就是什么,这是一个合理的逻辑。
所以,下一步的高中录取规则也应该及时转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措施,而不再是只盯着文化课的成绩。
另外,不管是传统认知还是现实环境,人们对职业中学的认可度还是偏低。
我们应该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让更多的学生出于自身爱好和职业的吸引力去职业学校,而不仅仅是让职业高中成为低分学生的聚焦地。
06
总之,“双减”是大势所趋,现在我们只能去适应。
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面临的形势都是一样的。
从政策方面,国家肯定会通盘考虑,将越来越完善。
从个体方面,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想努力,照样有的是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