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¹ 01】战前,清朝对鸦片的查禁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讲谈社」→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这是【鸦片战争¹ 】第 01 篇文章

对于中国来讲,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心头痛,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之后,中国才被动地进入了全球近代史。关于这方面的历史,很多人也都耳熟能详,甚至带着一种主观的情绪来看待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清朝的失败告终,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很多人似乎都想从这段历史中寻找一个罪人,无论是奸臣卖国也好,还是皇权主义的落后也罢,人们总想着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找一个原因,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抚平心中的伤痛。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学者都走向了这条路,但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中国走得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磕磕绊绊,不过好在走到了今天,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震惊了全世界,如果说以往,我们的前方总是有现成的目标来让我们追赶,那么到了现在,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端,前方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甚至不断试错。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信心,这种信心不是那种盲目的自大,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是一种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有勇气去面对,都有勇气去开拓的信心。

道阻且长。

站在历史的现在,我们只能向前看。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失败后,1816年英国人阿美士德再次访华。这时候的欧洲,刚刚结束与拿破仑之间的战争。在与拿破仑作战的时候,英国就在1802年和1808年两次占领澳门,曾与清朝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扩展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阿美士德作为外交官,于1816年8月13日抵达天津,希望正式与清政府达成贸易合作关系,希望清朝能够开放更多的口岸。然而,与上一次马戛尔尼面临的问题一样,清朝要求阿美士德向当时的皇帝嘉庆行传统的三跪九拜之礼,礼仪之争再次成为了清英之间的分歧。

英国是一个很现实的国家,曾经训斥过阿美士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遵照清朝的礼仪,只要能完成目的即可。然而,使团的一些成员却认为这样有损英国的威严而强烈反抗,最终,阿美士德以“单膝下跪低头三次,并重覆动作三次”代替三跪九叩。

阿美士德最终没有完成任务,只好悻悻而归,英国的贸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与清朝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因为清朝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于外界的依赖度较小,几乎没有,而欧洲人热衷清朝的茶叶等商品,对清朝的依赖度较高。因此,清朝的茶叶在欧洲人心中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当时,清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需求就是贵金属,后来英国发现,清朝对鸦片的需求很大,便开始向清朝输入鸦片,由于清朝与英国之间没有正常的贸易商路,因此鸦片绝大多数都是以走私的方式流入清朝。1810年,清朝就曾查禁鸦片,并设立了虎门水师提督。

尽管阿美士德的访华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因此而名声大噪,回去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之前的几年,英国希望减少孟加拉士兵的薪水,但当时英国正在与尼泊尔和马拉塔发生战事,因此这事就被先搁置了。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想起了这事,其实也是希望阿美士德能够落实这事。

1823年8月1日,阿美士德抵达加尔各答,来到了一个人生路不熟的地方,这位总督十分仰仗当地的高级官员。在他到任后不久,缅甸国王就提出了要求,希望取得东孟加拉的全境以控制吉大港,却遭到了拒绝。愤怒之下,缅甸国王出兵犯境,1824年2月24日,阿美士德忍无可忍,对缅甸宣战,第一次英缅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的结果不用多说,英国取得了胜利,缅甸被迫签署了《杨达波条约》,英国取得了缅甸沿海的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省。

战争虽然胜利了,但英国军费也花出去了不少,导致阿美士德的声望在国内一落千丈,不过幸好他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帮他挡住了来自议会的压力。

就在阿美士德抵达印度的同一年,清朝通过了《失察鸦片条例》。

1834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这一政策导致了外商纷纷加入了鸦片贸易,为了谋取暴利,英国商人更是加大了向清朝输出鸦片的力度,使得清朝的白银加速外流。鸦片不仅使得清朝的对外贸易从顺差变成了逆差,更是残害了广大清朝人民的身体与健康。甚至,就连道光皇帝身边的皇亲国戚也都开始吸食鸦片,这让皇帝心里很是不舒服。

1838年6月2日,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他认为,鸦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以往的禁烟方法有问题。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方法,制定一项新的法律,他要求改变以往重海口、重夷商、重查拿烟贩和查拿烟馆的老办法,将禁烟的目标,直接对准吸食鸦片的瘾君子。这也就是说,将禁烟的重点从沿海扩大到内陆,变成全国范围内的捕杀瘾君子的国内司发行动。

然而,黄爵滋的这个建议被道光皇帝拿来与群臣商议的时候,遭到了多数人的拒绝,为啥呢?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他认为,如此之多的地方大吏之所以不同意黄爵滋的意见,是因为他们害怕此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按照清朝的法律,要杀掉一个人需要经过县、府、省三级审理,由省判决后,还要送到刑部、大理寺、督察员等有关衙门,最后由皇帝勾决。若是吸烟的瘾君子当诛,那么,按照当时的清律,会给当地官员带来无穷大的工作量,更何况这一类案件的审理,很可能牵扯到地头蛇或有钱人,那就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了,而是会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

其次,若地方官未能及时宣布本境内消灭了瘾君子,无疑是工作不力的表现,应按未完成事件接受处罚;若地方官员宣布本境内已消灭瘾君子,万一没几天在境内又蹦出一个瘾君子,这岂不是又是工作不力的表现?

这就像是一个悖论,左也不行,右也不行。

因此,他们主张加强查处贩烟、售烟。因为贩运、销售的行为可以解释成过境性和偶然性的,抓住一个就是一个,抓住了就是立功一件,抓不住也没有责任可究。当然,内陆官员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将一切责任都推给沿海官员,如此,禁烟这件事就和自己无关了,省得以后搅进去,丢了乌纱帽事小,丢了性命就太不值得了。

就在这时,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庄亲王和镇国公溥喜在尼僧庙吸食鸦片,烟毒已经侵染皇室,第二件就是道光收到了琦善的奏折,称其在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这是1729年清政府禁烟以来,一次查货鸦片最多的大案。而且琦善还表明,这些鸦片是广东商人在广东购买,从广东运来的。

紧接着,道光下了一道谕旨:“林则徐着来进京陛见”。

朝廷不再依赖广东的官员,而是打算在他们之上另外派一名钦差大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