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大,还是蚍蜉大? ——《长安十二时辰》乱弹之七

龙武军与右骁卫去接管靖安司时,李必对陈参军连连发问:“鲲鹏大,还是蚍蜉大?”陈参军的回答和后来郭利仕的回答几乎一样:鲲鹏展翅九万里,看不见下面的蚍蜉。

这个话题反复在剧中出现,圣人关闭靖安司后,李必与檀棋的谈话中也有,檀棋说的是,除圣人外都是蚍蜉。

而龙波一直就自认蚍蜉。

鲲鹏指君王,蚍蜉指小老百姓。编导试图传递出来的观念是蚍蜉大,要善待蚍蜉,尊重蚍蜉。

这个观念符合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比西方文明早出现了一千多年。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刘备的“以人为本”;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这个观念也符合现代。世界各国都以追求本国民众的最大福祉为宗旨。

也符合文学艺术作品的要求。以同情关怀弱势,反映普罗大众的生活为终极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长安十二时辰》对蚍蜉的关注值得赞赏。

《长安十二时辰》对小人物的刻画和人性的描述也值得称道。

张小敬和龙波就是小人物,但他们是主角,暂且不说,说一些次要的。

狼首曹破延,杀人不眨眼,铁血汉子,在面对小女孩季姜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于是心软了,满腔杀机变成了满腔怜爱,也让自己沐浴在了阳光下。临走时还不停嘱咐季姜不要出去观灯,呆在家里。这里还有满脸幸福满心喜悦的剃头匠。

歌妓丁瞳儿,与情郎秦征私奔被擒,在只能选一个活命的条件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情郎,她相信爱情,相信情郎也会选择她。可是她错了,当张小敬将秦征带到阳光下时,求生的本能战胜了爱情,秦征离她而去。丁瞳儿两行伤心泪滚滚而下,再也不相信爱情,而是乞求葛老让自己作耳目。

这两人的名字取得很有讽刺意味。瞳儿是眼睛,暗示丁瞳儿有眼无珠看错了人。秦征是情真的谐音,却是假情假义。没活命条件前还信誓旦旦同生共死,刚一有了条件就独自逃生,留下一句“我去找人救你”的空话。

歌妓阿枝,一身烂疮,身陷私牢,仍然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求干干净净做人,有一个小生意过平常日子,顺带养活做黑社会打手的兄长。

挺身而出自认暗桩被杀的不良人,虽然连名字都没有,仍然是个英雄。被张小敬出卖的小乙,仍然视死如归地请张帅赐福,也是个英雄。

还有在平康坊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的低下生活着的那一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社会边缘人。姚汝能随张小敬下去时,看见几个小孩围在一起做游戏,竟然是赌钱的游戏。这是阶级固化的一种暗示,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小孩,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只能学习这些下三滥的技巧,以后生活的道路也只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重复着父兄的道路。

有两个小人物刻画得非常好。

一个是崔器,九年陇右兵,有斩首八十四颗的军功,却觉得“以命取功,意义何在”“保家卫国,只觉一场虚空”。其兄崔六郎重金贿赂有司将其调回长安,一到长安就连续昼夜不停奔走三天,出乎张小敬(也出乎观众)意料的是,不是奔走结交于豪门显贵,而是去看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

做纸船的红绣阿婆、驯骆驼的阿罗约、吹笛子的薛乐工、烙胡麻饼的回鹘老罗、练跳舞磨烂脚跟的李十二……

这种教育方法倒是挺有趣,也挺有效。崔器就是在看到这些普通人的平常生活后,领悟了戍边的意义,人生的意义。这也是他想投靠右骁卫的初衷,他认为旅贲军只保护太子一人,太少,至少要进入右骁卫,才能保护更多的人。

和大多数小人物一样,他也想升官,也想光宗耀祖,这也是他死去兄长对他的期望。为此,他嫉妒张小敬,故意绕路迟援,受姚汝能诱惑背叛靖安司,投靠右骁卫。但当他看到心中的长安将要大难临头时,断然舍弃右骁卫,回归靖安司,用生命完成了自身救赎。

两把沉重的铜锤常常压在他的双肩,一把是兄长的重托,光宗耀祖;一把是心中的愿望,守护长安。这两把铜锤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血战靖安司时,他竟然没有用防守反击型的铜锤,而是选择了一把进攻型的长朔,置生死于度外,血战到底。相比之下,姚汝能选择纯防御的盾牌,显出求生为主的怯懦。

一个是靖安司吏员安柱国。他不是长安人,是粟特人(中亚的古老民族,以善于经商闻名于世)。靖安司奉旨关闭时,他是带头归还钥匙回家的,李必也挽留不住。

因为他家有一位高富美的老婆。两口子逛街时,价值不菲的簪子不还价,一买就是十根。这是他这个吏员的收入供养不起的。还要打马球,这是贵族运动,良马、金银马具、球杆,包括教练、训练,这些都是昂贵的消费。其舅公可以夜开长安门,可以轻易在洛阳给安柱国找个“公务员”职位,其权势就相当大了。

难得的是,她一点也没欺负安柱国,还很理解他。安柱国要返回靖安司,她毫不阻拦,并且还关心地问他明早想吃什么。

安柱国尽心工作,是为了做些说得出口的事情,为了配得上她。靖安司召集吏员时,安柱国和同僚纷纷返回,不论是拥护朝廷的,还是怨望朝廷的,都是尽本分履行职责。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安柱国那句平常的话就能代表:“身在长安时骂长安,真要离开时又想念长安”。

当这样的小人物为国殒命时,其震撼力更为强烈。

国家大厦都是蚍蜉垫底托起来的,你说是鲲鹏大,还是蚍蜉大?

昨天更新的剧集里,何执正被抓了,连郭利仕都没能救下来。政治内幕太肮脏,狗咬狗,让人恶心。已经出现的何执正、郭利仕、李适之、皇甫惟明,和没有出现的王宗祀等一干人全力维护太子,手段同样是阴狠毒辣,卑鄙龌龊,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这是现代人的理解。当时的人没有这种认识,在当时人眼里,皇权至高无上,维护皇权血脉相传,也至高无上。之所以全力维护太子,只因为他姓李而已。至于他是不是、会不会成为贤君明主,则是另外一回事。

剧中的太子到现在为止,给观众留下的也只是个看似可怜的阴谋家形象,丝毫没有贤君明主的迹象。不过这个太子不简单,纠合在他身边的人官职权力势力都不小,而经常呆在林九郎身边的只是个小小的县令而已。

关键还是看背后的支持者,林九郎只要有皇帝的支持,太子再纠合多少人、多少势力都无用,都是鸡蛋碰石头。檀棋那句话的重要性就在这里:除皇帝外,所有的人都是蚍蜉。

曹破延临死前对李必说,你和我一样。这话算是说对了,李必也不过是一枚棋子一个炮灰罢了。

几千年皇权统治带来的恶果是老百姓失去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意志,总是盼望出现个“大救星”“大恩人”来主持公道,拯救自己于水火。

也问各位读者诸君一句“鲲鹏大,还是蚍蜉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