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教育的摇篮,也是终身教育的基地。家长的文化水平、品德修养、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成长有直接而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就是帮助孩子使其适应社会,从小就应该培养他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质、魅力的人格和生活技能。

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现在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认识有许多偏见,存在许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导致现在的学生学习好、品德差;有特长、无能力;高智商、低情商等等不良现象,让人堪忧。

(一) 家庭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有些家长认为应当采用西方教育模式来教育孩子,进行所谓的个性培养,任其自由发展,对孩子放任自由。轻教重养,对孩子的爱已经有违初衷,思想上放任,使孩子骄横跋扈;物质上优越,使孩子养尊处优,比富比阔;导致了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

(二)家庭教育过多溺爱,学生却大多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在小学学校校周围,常常会看到,每到上放学时间,一些白发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一些学生从学校一出来,习惯性地将书包扔给爷爷、奶奶,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在一些家庭,明明是学生自己犯的错误导致一些后果,家长却袒护说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有一些家长,孩子在外面招惹事情,有的已经触及到道德品质问题,父母却夸孩子好样的、有本事等等。

(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社会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把自己"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注重分数。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家长评判孩子的最直接的标准。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给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孩子提高成绩。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特长班、书法班、英语班、钢琴班、美术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家庭教育采用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精细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密切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石,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起点。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注重品德教育,注重建立和睦的家庭。这方面家长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良好形象,引导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宽松、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自觉学习、爱学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家长要配合教师监督孩子做好家庭作业,并严格检查,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指引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自身独特的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害怕自己孩子吃苦,也为了给孩子营造专心学习的氛围,不让他们做家务。这样实际上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必须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习成绩好,还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自生存能力,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家校联系频繁,重视教育统一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统一,我们的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联系本和家长会,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坚强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问题所在,真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体。

因此,小学阶段不仅是在学习上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孩子这一时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努力共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与延伸。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健康正确地成长,以达到最佳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