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湾铜山文化名片之三——铜山瓦匠
在大湘西及贵州一带活跃着一群做砖烧瓦的辰溪人,特别是贵州一带的人称在他们那里做砖烧瓦的人,为“湖南瓦匠”。说起湖南瓦匠,指的就是辰溪的铜山瓦匠。铜山坪人丁兴旺,人口密度较大,很多家庭是世代做砖烧瓦,可算得上是瓦匠世家.铜山瓦匠多了,很多手艺精湛的瓦匠们往往背起无底桶(做瓦的瓦桶),走南闯北,凭着做砖烧瓦片的手艺吃饭,靠勤劳挣钱,因前往贵州的瓦匠多了,尽是湖南的瓦匠师傅,继而凭着过硬的手艺和吃苦耐劳的言行而小有名气。
和泥、铲泥、挖泥、揉搓、割切、扣斗、抽坯、端坯、拾坯、运坯、上架……这是烧瓦的十几道工序之一,凭着扎实的手艺,铜山瓦匠们远近闻名。铜山瓦匠主要指潭湾铜山坪一带的瓦匠师傅们。辰溪潭湾镇有个大铜山,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我们都称铜山坪。包含了潭湾镇覃家塘、岩溪口、杉林等大大小小48个村子。铜山人除种田之外,都有着做砖烧瓦的手艺,家族世代相传,旧社会时期,为了生活,几乎高过灶台的男孩子都会做砖烧瓦,很多铜山瓦匠们每年正月便打点行装外出做砖烧瓦谋生,十里铜山就是十里瓦乡。
有人说,自从有了秦砖汉瓦,就有了铜山瓦匠;也有人说,自从有了铜山瓦匠,方有秦砖汉瓦。铜山瓦匠精致砖瓦,手艺出类拔萃,所做砖瓦,瓦薄而坚,砖厚而实,每到一个地方,烧出的砖瓦就如同铜山人一样朴实中透着坚韧,粗犷中又展现着精致。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为了生活,勤劳肯干,不畏艰辛。如果没有铜山瓦匠烧制砖瓦,省内外苗乡、瑶寨、汉居,房屋就不能盖上青瓦,永远就是用杉皮、松片遮雨蔽日;没有铜山瓦匠垒窑烧砖,就没有早期城市建设;省内外宏伟的城市,古朴典雅的民宅,都有着铜山瓦匠的辛劳汗水的印迹。
在铜山坪一带,每年元宵节一过,各村农家仅留小部分人耕管土地,从事稼穑,其余的人都远去贵州、川东、桂西等地找好主顾,选好泥场窑坪,搭棚、垒窑做起砖瓦。古时,交通不便,远去的瓦匠,走着黄尘古道,爬山涉水,走得脚酸腰疼。留在家里做阳春的人,秋收之后,待种完庄稼,几人合伙,也在县内四乡扎棚做冬瓦,筹措过年钱和来年的生产资金。瓦匠辛苦,但做砖瓦,也是找钱的好手艺。瓦匠有一首自编的歌:人人都说瓦匠好,拖儿带女守田角。有米有油又有钱,吃喝不愁过生活。一年下来,铜山瓦匠虽然辛苦,但也快乐,有着优良而又饶有风趣的风俗习气,这些风俗习气,体现五溪文化的丰韵,更体现了辰水儿女的勤劳乐观的品质。
“为人做砖瓦修高楼,自己却住茅草屋”。这样一句铜山瓦匠们常常自嘲的话,也是铜山瓦匠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外出做瓦的铜山瓦匠,住的是茅棚,在茅棚做瓦。他们搭的茅棚,高而宽,茅草不落脚,门敞开,为的让做的泥瓦干得快。在异地辰溪历史文化名村——张家溜它乡,看到这样的茅棚,就知道有铜山瓦匠在此做瓦。如果有人到瓦棚,对话之后,知是辰溪人,他们就会热情相待。
铜山瓦匠,离乡千日,仍难忘乡情;走南闯北,行走华夏,仍难忘家乡在辰溪!
作者介绍:肖典喜,男,酷爱文学写作,最喜听故事,编故事,写故事。因对家乡的热爱,一心致力挖掘家乡的古经传说,近几年,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瑶乡文化,辰阳文化,大酉文化的研究。
编者按:如有你家乡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你愿说,我愿写,你我合作,述说更多传奇,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