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寒食 春潋滟,月清凉。诗如素锦漫回肠

苍雪清竹的独家诗词歌赋平台

花影

素影清空已绝尘,拂衣不去落千身。
樱花桥上春风过,吹笛楼头是故人。

李花

多谢李花香不减,半空烟雨自朦胧。
苍苔闲枕相思梦,春水飘迟寂寞风。

鹧鸪天

李花

淡月清风自缟裳,翠颦西子罥愁长。
汉姬落雁横沙冷,越艳沉鱼照水芳。

春潋滟,月清凉。诗如素锦漫回肠。
千枝幽绿眉间黛,惊落潇湘白月光。

定风波

依旧春来自忘情,一怀烟雨半倾城。
若欲拈花珠伞外,莫采,冰肌玉骨似鸿惊。

唯有冷香诗意在,相待,愁和梦向黯然生。
涓滴碧凝松色霭,倦怠,乱云窗上掩青藤。

鹧鸪天

寒食

雪瘦冰清减素颜,莫惊空谷浥幽兰。
一天风露芭蕉影,半世琴心翠竹烟。

来相访,又归还,梦中玄鹤羽衣翩。
菱花镜里春风色,仙果琅玕寒食间。

寒食

上古先人天地彻,年年寒食月为期。

未沾烟火唯佳果,清减霜容有玉姿。

避席无须烹凤髓,荐盘不必脍龙脂。

仙园碧叶蟠桃硕,和露攀来味道奇。

记庚寅年清明蓝田山食杨梅有作

道统一失九州滞,绝学山泽为隐世。

孰知上古寒食节,屈指应有一月际。

后为三日为一日,一日谁复禁烟祭?

寒食又不同辟谷,寒食吃盐谷不食。

已断华宴琥珀盏,更绝绮席朱碧质。

标格渐近梅花瘦,形容宛若苍竹瑞。

蓬莱邀我食玛瑙,玉盘杨梅冰中积。

紫泉粒粒醴浆破,清都凤凰闻香坠。

寒食节,不食人间烟火

寒食节,一个多么羽衣翩然,在春风潋滟中飘飘欲仙的节日!寒食节,在夏朝之前五百多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寒食节古老得须眉皓然。整整一个月,不食人间烟火,腹中空空,空如一段皎洁月光,空如月光下的凝碧空潭,日华与月影上澈,粼粼投映在藤萝低垂的石壁间。衣袂临风飘举,神情虚淡自如,恬然仿佛不知世事。容颜渐渐清癯,而精神似乎更好。工作仍旧照常,但夜里竟然不思睡眠,向霜空掬一捧清澈的灵泉,向紫虚采一枝滴露的青莲。寒食节中,心绪那样淡然,波澜不惊,漫怀是列子所御的九万里长风。脱壳的仙蝉盈盈欲度,夏雨蓊郁的碧翠林间,薄纱般的蝉衣托载起一段明澄如水的诗意,在风中,在叶间,载飘载摇,载歌载啸,好不惬意。

对于寒食节的来源,很多人都会热泪盈眶地讲一段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但那仍然处于文化河流的中段,而寒食节现代的历史学家考证说,是为了彻底防范火灾,而采取吃干粮和冷食。史学家们一般并没有经过修身,他们的说法只能参考一下。只有经历过自然辟谷的人,经历过长期素食的人,对于寒食节的真正作用,才会比较了解,而不仅仅是为了防火。假如秋天天干物燥,说防火还顺理成章,而在春天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何为寒食节?实际上是寒食月,为期整整一个月,禁止举火。后来人们太忙了,忙于生计,忙于战争,忙于你争我夺,七缩八缩地,就缩成了三天。也就是从冬至日算起的第一百零四天到一百零六天,被确定为“寒食节”。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冬至以后,一阳初生于地下,这一点阳炁经过一百零四天的地基之数,达到了一种蓄势待发、准备充分的状态!所以才确定了冬至后的一百零四天,应该吃三天冷食。这可以说已经把标准降低到了极低的要求。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为了使身体内清净、明亮!抓住了,就容易出现;失去了,这一年,可能心不清明、身不清明!这是天赐的缘,天赐的时,天时地利的把握,还需要我们自己的主动配合。如果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干干净净迎来一个月的“寒食之月”,最好起码这三天,要能够做到将自己脏兮兮的内环境清理清理。在体内清明的基础上,再来祭奠祖先,也就容易沟通和连接。

我们的祖先是在漫长一个月的时间里吃寒食,来达到身心清净,身心清明的。在那阳光煌煌温暖照耀的古时候,没有谁不懂得修身,没有谁不明白大道,就像《大学》中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国之主一定是修身有成的人,所以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极致,灿烂的文明无不是由修身的有道者发明出来的。他们的实验室就是自己的身体。身体就是一台设备最精密的笔记本电脑,透过双目之间的松果穴就可以观察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经络,每一个脏腑所居的邦国人民的熙熙攘攘,也可以观察古往今来,宇宙星辰,山河大地,无所不见。所以古人的一切发明无不是把身体内观察到的景象搬到身体之外,那么首先就需要身心清清净净,清清明明的。社会上所说的想象力,严格地说,在生命科学和各家关于生命幾学的精华学说里,都是指向了人类必须跨越和进入的色象境。

今天的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还停留在很表层的印象上,因为我们弄丢了祖先们天人合一的文化了嘛!当然读不懂产生于天人合一文化的二十四节气深层的内涵了。不过大家又争相表达对二十四节气的热爱之情,它本来就是和我们入骨相见的。地球围绕太阳一周那样完美的圆圆的时间,竟然像个切开的西瓜平面一样被平均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我们人就用二十四块脊椎骨与二十四个节气一一相应。每到一个节气,我们相应的那块脊椎骨就会与它相呼应。假如你是一个有心的人,你是否感觉到此时你的腰产生了热量没有呢?

苏轼的句子“一别都门三改火”,三次改火,什么意思呢?就是三年。改火则是指,由春季当令的木气仁德能量,改为夏季当令的火气礼德能量。春季仁德木炁能量充沛,在这整整一个月里,不食人间烟火,只吃少量的水果和干果,饮用没有烧过的水。这样可以给肝脏放一个长假,不需要进行消化工作的肝脏,于是在天时中木气最丰沛的时候,能够吸收更多的仁德木炁能量进行补充休整。从而在天时由春季的仁德木炁改为夏季的礼德火炁的时候,体内有足够的木炁能够生火。吃盐为寒食,不吃盐则为辟谷。古人有句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清明节这天到来之后,本来冷火消烟的,这一天就可以举火了。所以称之为“新火”。当然在寒食或者辟谷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重诵读经典,站桩等方式获取能量补充。

古人到了清明节,不远千里也要回去上坟。今天很多人上坟,是向祖先们索取,保佑我发财哦!保佑儿子考上大学,姑娘嫁个好女婿,怎么可能呢?有那么大的能量吗?实际上,都让自己的先人们坐立不安,却都没有想一想,如何真正使自己的祖先、九祖获得解脱!我们可不可以达到这一点呢?当然完全可以!用我们的诚心,用我们的孝道,用诵读《德道经》的道光德能,帮助自己的祖先,继承和发扬祖先们的优秀品格,完善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清明之节。

在二十四节气中,一步而跻身列入节日行列里的,大概只有清明了。清明一星光华独耀,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爱宠,却也不单单是因为她本身,而是借助了与她连袂并肩的寒食节。但是人们无一例外容易遗忘了那最重要的,就像在外逃亡多年终于坐回宝座的晋文公重耳,他能够有朝一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离不开饥饿垂死之际是介子推割肉为他疗饥,但是当他赏赐群臣的时候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经过几次外族文化的入侵,元朝,清朝的极大破坏,今天的人们像游出圣贤经典的迷路的蠹鱼,天地只剩下眼前的天地,不再汗漫八极,通天彻地的眼和心都已失明。文化的真相也在迷雾中霭然不见,只把诗词当文化,只把中古的文学奉为圭臬,却忘记了要向时空深远处的上古追根溯源。因为只有回到源头,文化才会复兴,无论古今中外都如此。意大利的文化复兴,是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汉与唐的文化复兴是回到黄老文化中。只有轴心时代以及之前的文化,才更具备这种条件。所以要向大家介绍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黄帝时代的二十四节气以及古老节日的深层含义,希望我们能抛开俗见与成见,与古文明坦诚相见。

参考于国学家熊春锦先生《清明时节话清明》一文,以及相关著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