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坦言,真正的孝子,都是“袖手旁观”的人(寒透人心)

前段时间,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陈先生是家中的老大,在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而他的父母,今年已经快70岁了,身体硬朗健康,可就是有缺点,特别喜欢“挑刺”。

不管陈先生夫妇怎么做,他们都只会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不是说这里不好,就是说那里不是,反正就是看大儿子夫妇不顺眼。

看不顺眼就算了,可这两老人家偏偏住在陈先生家,不论怎样,他们也不走。

有一天,陈先生的妻子受不了了,便直接和公公婆婆吵了起来。而公公婆婆直接就跟另外两个儿子打了电话,说大儿子一家欺负他们。

那两个儿子,其实一天也没照顾过父母。但是,现在他们却跟父母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与照顾了父母六年时间的陈先生作对。

过了两天后,那两个儿子都跑到大哥家来兴师问罪了。他们第一句话不是问候大哥,而是质问:“我们让父母在你们这里居住,为何你们要欺负父母呢?”

陈先生和媳妇感觉不好意思,也就低下了头。但是,他们六年来也就发过这一次火。

可在别人的眼中,你前面九十九次做得很好,可就是因为第一百次做得不好,别人也都会否认你以往全部的功劳。

所以,陈父陈母便到处跟别人说,陈先生就是来讨债的,其他那两个儿子才是大孝子。

对此,陈先生很疑惑,自己又没有对不起父母,为何父母会这般对待自己呢?

远香近臭,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在生活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叫做“远香近臭”。

就像是一个鸡蛋,你靠近来闻,总感觉有点臭,甚至还有点反胃。可是,如果你将这个鸡蛋放在百米之外,你会发现,自己却很想吃这个鸡蛋。

这就是人心理的问题。

就拿陈先生夫妇来说,他们很老实,六年来也一直干得很好。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把他们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在习惯性的心理下,他们就会感觉无所谓,甚至到处挑刺。

而那两个小儿子,他们没有照顾过父母,父母也不知道他们能否照顾好自己。所以,这样的不确定性,就会让他们产生与前者相反的心理期待。

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算是你和朋友之间,也照样会出现这个问题。

你和某个朋友相处得多了,你自然就会放大这个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的优点。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地讨厌他。

人就是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终究容易被琐事“一叶障目”,看不清现实的真相。

孩子越孝顺,父母越厌恶

现在网上有一个观点,父母与孩子之间,就该保持一碗鸡汤的距离。

说得直白一点,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因为太近了,会滋生矛盾,太远了,会疏远亲情。只有不远不近,这两者的关系才能越处越好。

为何上文的陈先生夫妇会被父母厌恶呢?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凡事都自己去做,没有把一些责任让给其他两个弟弟去承担。

如果三兄弟共同负责父母的养老,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不同的孩子家住几天,相信整个家庭的关系都不会太差。

人,只有完全了解过大局之后,他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相反,陈父陈母只看到了大儿子的缺点,他们的判断自然而然就是有偏向性的,是不公平的。

孩子,可以孝顺,但却不能愚孝。该承担的责任,要好好地承担。而那些不该承担的责任,就得远离。因为分外之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吃力不讨好。

所以,从当下众多的家庭矛盾中,我们能总结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越是孝顺,陪伴父母的时间越长,父母越是不会珍惜你的付出,越会觉得你不孝顺。

而你不管怎么反驳,也都是有理说不清的。

真正的孝子,都是“袖手旁观”的人

在父母眼中,其实真正的孝子,不是那些啥事都亲力亲为的孩子,而是那些“袖手旁观”的人。

哪些人是“袖手旁观”的人呢?就是陈先生他的两个弟弟那一类的人。

他们这些人,也许没照顾过父母,父母也不知道他们真实的态度是怎样的。可是,正因为不知道,父母才对他们抱有希望。

而陈先生,父母已经看透他了,摸透他了。自然而然,不管陈先生怎么做,他都不能激起父母的好奇心,以及让父母改变对自己的态度。

惯性思维,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所以,陈先生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不妨让父母去其余那两个弟弟的家里住一段时间。

人,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懂得去对比。有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直让父母在自己家住,而不让其余两个兄弟去照顾,这就是一种自食苦果的行为。

为父母养老,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整个家所有成员的大事。作为大哥,肩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就好,而不要过分多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父母眼中的孝子,都是那些懂得审时度势,袖手旁观的人。也许,你会觉得不能理解。但是,这却是人的心理和环境所造成的现象,是生活的常态。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

  • 6岁哥哥骑车带4岁弟弟放学:我看到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这一点!

    进化妈:这种相互有竞争又相互有依存的手足亲情,是独生子女感受不到的,也是二胎家庭出来的孩子,更能懂得的你好我好大家才会更好的道理. 作者:心海一隅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几日,在上海浦东一所幼儿园放 ...

  • 一位50岁女人:“大儿子被退婚了,我才知道8岁的小儿子不该生”

    插图:电视剧<将恋爱进行到底>剧照 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很多夫妻纷纷加入生二胎的行列,然而,有些夫妻是真的做好了心理准备,想再生一个孩子,弥补当年只能生一个的遗憾,并且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抚养 ...

  • 陈社英丨和婆婆分家

    树大分枝,儿大分家,这是一句常说的话.但是在几十年以前的农村,分家总是给长辈带来痛苦难堪,分家总是给人带来败家的缺憾.父母总在心里说,养了几十年的儿子,给别人养大了,啥啥也不顶.他们苦闷,又不知道如何 ...

  • 2岁哥哥安慰摔倒大哭的妹妹:孩子相亲相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进化妈:只有爱才能孕育爱,父母雨露均沾,给予每个孩子同等分量的爱,孩子的内心丰盈,爱才会良性循环,家才会更温暖. 作者:辰月(爸妈进化论主笔) 早起刷到一则温暖人心的视频. 江苏常州,妹妹在屋子里开心 ...

  • 陈桂芳

    文字丨 一粒 图丨北堂文学舍  底图丨网络 陈桂芳 一个叫桂芬的女人的死亡 陈桂芳死了. 在某一天结束了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家务后,陈桂芳爬到了镇里最高的建筑物上,摔死了. 陈桂芳的死在这个她生活了几十年 ...

  • 最可怕的教育:父母害了孩子,还浑然不觉

    进化妈: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父母的偏心,都会受到伤害. 作者:微笑喜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心理伤害多大? 有一个 ...

  • 大儿子现在不接受母亲肚里的男胎,当看到刚出生的弟弟会心软吗?

    导读: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头胎的时候,是夫妻两人的事情,而生二胎的时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情.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再生一个孩子,而有的孩子对于二胎的到来,常常带着一种抗拒 ...

  •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公主,父母和两位哥哥都是皇帝

    在不少的影视作品,或者说文学作品当中,公主这样角色往往都是令人羡慕的!大家想一想啊,皇帝的女儿,那是金枝玉叶呀!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公主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小日子肯定是过的美滋滋啊 !中国当代作 ...

  • 父母不“狠心”, 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再忙也要读一读)

    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来替你教育.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后会感激你,没有在他该受管教的时候被放纵. 每个溺爱孩子的父母 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 ...

  • 在父母眼中,你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在父母眼中,你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不管你是一岁两岁,还是十几或是二三十岁,在父母的眼中,你永远是他们长不大的孩子.不管你在朋友面前有多么酷炫,事业学业上有多么成功,在你自己的孩子面前是多么的完美. ...

  • 一位中年妈妈自述:当父母不在,兄弟姐妹都成了陌生人

    以前,妈妈常感叹说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最孤单,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没有兄弟姐妹相互陪伴成长,长大后,也没有多少血脉至亲往来. 可自从两年前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后,妈妈便再也没说过此类的话. 因为自 ...

  • 专家坦言:很多病都不是病,只是人老了!过度治疗反而可能伤身

    "唉,人老了不中用,全身哪哪儿都是病--" 不少老人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仔细一问,无外乎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之后基本能维持正常. 不过,在王建业教授看来,这些" ...

  • 被父母逼婚的姑娘都怎么样了

    就差去大街上随便找个男人结婚了. 1 结婚前,你在家里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老妈难得让你做个家务,你的嘴就翘得很高. 你妈经常吐槽你,说你这么懒,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以后嫁了人去了婆家肯定要被 ...

  • 5月31日父母成功日记:我们都在努力

    这是月方客厅的第521篇原创文章! 文丨月方 以下来自火箭班: 浅颜半夏: 谢谢月芳老师的关心.周末2天我都在加班,昨天晚上回家检查了孩子的作业,发现练的字变认真了,表扬了一番.后来检查数学作业时竟然 ...

  • 北大天才韦东奕父母背景曝光!个个都牛的不行,难怪儿子这么厉害

    他看起来其貌不扬, 但是却能让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 他想也没想直接就拒绝说,我要留在国内, 他更是被誉为奥赛之王,他就是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 近日因为一段采访视频彻底火出圈, 网友深扒才知道,他的家 ...

  • 做父母和做子女,都是修行

    父母和子女, 是这个世界上最长久的亲密关系: 只有父母能给予子女生命: 也只有子女,会注视着双亲慢慢变老. 父母和子女, 却又是世界上最拧巴的亲密关系: 我们不可以像情侣那样分手, 也不可以像朋友那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