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严,领导之神韵

家长,在孩子眼里要有威严,有威严的父母,才能管得住孩子;教师,在学生面前需有威严,有威严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老板,在员工心中也要威严,作为团队的首领,有威严才能管好属下、带好团队。

为行文方便,把家长、老师、团队负责人等统称“领导者”,威严,无疑是领导之神韵。

威严的形成,是由领导者先天因素与自身形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因素,是他作为领导者便具有的,比如初为孩子的父母,在柔弱幼小的生命面前,享有威严是天生的。随着孩子的长大,眼界日渐开阔,见识不断提升,如果你不懂得学习,不注意修身,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则在孩子心目中形象必然受损,威严感便会下降,管教的效果自然打折。

本文就树立自身形象,强化或固化领导者的威严,说说个人的看法。

首先,德才兼备

作为领导者,既要有良好品行还得有过人才干。这样的领导者才会受人尊重让人信服,才能享有领导者的威严!

卓越的团队领导人不是天生的,大都是在实践中展露才干,显现组织领导能力,受到群众的拥戴,赢得上司的赏识。经受考验锻炼,自身刻苦磨练,才逐渐成长起来的。

学生的“领导者”——老师,曾经入职门槛的筛选,又经实践中历练。可孩子的“领导者”——家长,没有选择自由,没有上岗培训,如不注重自身形象,不乐于学习交流,这样的“领导者”对孩子成长或是不幸!

作为领导者,除了业务精湛,自身的品行也是非常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领导人的品性决定其威严,关乎领导的成效与下属的成长。

教育上流行这样的说法,“一个好学校,背后必然有一个好校长!”,“研究问题学生,会发现他的家庭及家长常常是有问题的。”不可想象一个品德低劣、能力平庸,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能享有领导的威严,更别说当好领导这一角色!

其次,举止庄重。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圣人强调,唯庄重才有威严。所谓庄重,就是要谨言慎行不随便,既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又切合领导者身份。

庄重的形象与领导者融为一体,自然让人心生敬畏,从而对其号令遵照遵从,做到令行禁止,产生积极效应是必然的。

举止端庄,不是要做“冷面人”,凡事走向极端会适得其反。适当适时的情感投入,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心悦诚服。为领导者助力声威,提升形象。教育上讲“亲其师,信其道”,民间教子有“打了,还得再揉揉”的经验,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领导者一味“冷峻”或“凶恶”,无人情味,显然不可取。疏远隔阂了,只是表面“畏惧”,内心却“抵抗”反感,那是对“庄重”的误读!

第三,恪守诚信。

诚信是为人之本,更是领导者立威立信的前提条件!

古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以牺牲国家的诚信为代价,把诸侯戏弄了一番。最后真的外敌入侵,虽“呼救不断”,再无一人响应,终落得亡国的下场。

“曾子杀猪”的故事昭示后人,在教育问题上,从小就需培养诚信,不能失信!否则不仅丧失自己的威严,削弱教育的效果,也会给孩子一种误导,为人可不守承诺。

作为领导者要树立威严,诚信不可丢失!曾有某领导通知员工开会,约定时间到了,自己竟没到场,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待催促赶到,面对等候的下属,高高在上的他,无愧疚之态,无抱歉之意。

一个无德无理无诚信的领导,其威严已丧失殆尽。所发号令、所提要求、所布置的任务,最后的落实完成能好么?!

第四,赏罚分明。

据说当年孙武为吴国练兵备战,吴王让他先操练宫内的女眷。为严明军纪,无奈之际他杀了吴王的爱妃,举国震惊,从此军心大振。孙武治军有方,赏罚分明,军纪森严,这才有了春秋后期称霸南方的吴国崛起。

有的领导者推崇人治,随心所欲,无章法可循;高明领导则用法治,先定规则,纪律面前一视同仁,包括他自己。对于肯干能干有业绩出色的,予以表彰或能奖赏;对马虎应付玩忽职守的人,给予一定的处罚或惩戒。伸张正义,弘扬正气,敢于较真碰硬,使领导者威严更加强悍。

有人说,人天性是懒惰的。其内在潜能常需外物来刺激发掘,需要领导者的公正无私,更需要他的胆识与魄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杀一儆百”都是这个道理。

大量事实表明,领导者的威严,通过不徇私情、赏罚分明等手段得到固化或强化。

需要注意的是,赏罚仅是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管理。除了前面说的庄重、诚信,必要的宣传舆论,适当的情理感化,更有领导者累积的声誉,都是威严形成和巩固不可或缺的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