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的功用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项、腰背、筋骨牵引灼痛,流注不定,或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偏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漏管;并治瘰疠贴骨,鱼口便毒,一切阴疽。又深得《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世医得效方》治疗痰涎伏膈等奇症的辨证之法。对李时珍引陈无择用“控涎丹”之论述,张石顽用“控涎丹”之论述,李士材用“控涎丹”治顽疾,王洪绪氏、魏玉璜氏用“控涎丹”甘遂去心紫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一3g,晨起以温开水送服。我的用法,研细,装胶囊,量病人年龄,身体强壮等酌用)。
功用:祛痰逐饮。主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胸背、颈项、股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呜,多流涎唾等。现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控涎丹与十枣汤皆为攻逐水饮之剂,主治水饮内停,形气俱实之证。从组方分析,前方是由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而成,并制成丸剂。白芥子味辛性温,善治胸膈痰浊及皮里膜外之痰饮,与大戟、甘遂配伍应用,则长于祛痰逐饮。改为丸剂,则攻逐之力较缓,治疗痰诞水饮停留于胸膈,而见胸背、手足、头颈、腰胯隐痛等证,历代相延为治疗悬饮之主方。十枣汤则以逐水作用迅猛的甘遂、大戟、芫花与甘缓补中,培土制水的大枣相配,使峻下逐水而不伤正,其功专逐水饮,其力峻猛。用于悬饮咳唾胸痛及水肿腹胀,二便秘涩者。
老师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发挥多妙法
朱师深究“控涎丹”方义,临床广为应用,如治疗癫疾,胁痛、颈
泻一通,如雷鸣闪电。右胁下还有咕咕翻腾声。如此看来,晚上还要减量。 中午时,领导也自己当起白鼠来,听我说三颗弄得五分钟内连拉两次,便只挑了小小的两颗。现在还不知情况如何,她体质比较差,不知挡不挡得住。 第二天治外科顽疾,尤为欣赏。对李梃、王晋三所述的方义更加推崇。朱师指出:“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荡涤经隧曲道中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证明,甘遂含有一种无水酸,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亢进,产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甘遂入药自神农本草至今2千余年,甘遂为主古方如仲景之“十枣汤”“大陷胸汤”,张景岳之“舟车丸”,王肯堂之“甘遂散”及三因方之“控涎丹”,以其狼虎峻猛之性攻逐王道之品所不能攻逐之邪,盖药过病所和微不济急,全在医者驾驭之能。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逐脏腑之水饮,亦能荡涤脏腑曲道之处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硷,与甘遂之作用类似。且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并横行经脉。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走上焦、白芥子能深入全身皮里膜外之经隧曲道,荡涤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对组织中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朱师妙用“控涎丹”有单用,合用其他成药,或配合汤剂,有日服1次,空腹服或食后服,有日服2次,以知为度。如曾治湿性胸膜炎,患者李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8C,头痛肢楚,继则咳嗽痰粘,两肋引痛,不能侧卧,西药2旬未效,朱师投“控涎丹”日2.2克,每早饭后服一包,并处以“香附旋复汤”为助,3剂服完,诸症向平,继服3剂以善其后。笔者亦遵师法,曾治湿性胸膜炎,大面积胸腔积水众多病例,均获速效。又治多囊肝腹水合并胸水患者郑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6C,咳嗽气喘,胁痛。腹水虽不严重,但中西医诸法未消,试投“控涎丹”次服3克,嘱清晨空腹生姜汤送服,配合“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共服10剂。诸症消失,X光,B超复查,胸水腹水均消失。历年来朱师用控涎丹治疗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颈部淋巴结核)湿性胸膜炎,急慢性关节炎,骨结核,湿脚气,痰涎壅盛之气管炎等众多病例,其屡屡应手取效之秘在于巧用。
朱师指出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始获满意疗效,必须凭脉辨证,相体论治,权衡活变”。体气虚弱者应当慎用。慢性疾患,如瘰疠、流注、痰核等症,宜少量连续守服,一般每服0.9克,1日3次,守至中病即止,可谓十去七八或配合汤剂疗效更佳。急性胸膜炎,肺炎痰多气促,发热、咳嗽、胁痛、胸水、腹水等急实症,宜次服2.5~3.8克,每日服或间日服,以知为度,如服后隔半天,仍未泄下者,可续服1次。一般首次服后,应见泄下较剧,第二次即无剧泄之象。对症实,体气尚可,年龄较轻者,如类风湿关节变形之早中期患者,坐骨神经痛之急实者,尤其是形体丰腴,痰湿之体,控涎丹剂量可增至6~9克,服至中病后逐日减量或改为间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控涎丹配合朱氏“益肾蠲痹丸”久服无副作用,且能迅速纠正关节变形,配合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能迅速缓解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痛重酸木诸症。配合大剂量川草乌煎剂外用浸泡关节变形亦颇有佳效。笔者历年来遵朱师之法用控涎丹,所治病种、剂量略举如下,以作同道或后学者参考;治类风关节变形早中期控涎丹剂量日6克,分早晚两次服,配合汤药或“益肾蠲痹丸”。治形体丰腴闭经水肿症,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健脾利水,祛湿导痰,逐瘀通经之汤剂,一般连投5~10剂即中病。 综上所述,控涎丹对水饮、痰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且药价低廉,朱师给吾辈指出了“控涎丹”治疗奇症,急症,慢性病,沉苛痼疾的秘窍。足证朱师于50年代初就索古探今,注重中医学祖传的丸散膏丹的开发,为中医学走出低谷,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前贤曾谓一药即是一方,二三味,三四味亦是一方.法度在,一药即可为方.法度失,虽十数味以至数十味亦只谓药。类似“控涎丹”的名方,古方中屡见不鲜,值此中医严重西化,解体,蒙难之际,笔者疾呼,勿使大好良药蒙羞,控涎丹虽属峻猛中药,但药性在天,巧用由我,活法在人,在医之善遣盖用耳。“控涎丹”市售已无,较难购到。笔者历年使用均系自制,用红糖水久煎制丸,炒用白芥子、甘遂、大戟均用生品,不需制用,制丸晒干封存干燥之“可乐饮料瓶”使用10年不坏,堪称奇迹,特公之于世,以奉献诸同仁。 控涎丹之用,本人常年临床实际经验:此药往往起奇效,愈疴疾。忆89年本人治疗胃病的时候,也曾经常常遇见很多患者诉心口窝胀满难受,感觉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刚开始也按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或左金加减或旋覆代赭石汤加减,始终无太大效果!在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勤读古书,偶阅控涎丹之用,于是买来制甘遂、制红牙大戟、白介子各等份,单研细末混匀再研,蜂蜜炼然后混合上药末,做丸,每丸5克。嘱咐患者晨起空复一丸,告诉患者约半小时后会胃内如翻转小腹稍不适,一小时许必腹泻如水样便,泻3-4次后可以服稀粥一碗即可。次日患者果愈,真良方也!后治数十人均屡治屡愈! 91年因本人治疗胃病有佳效,患者介绍一病人,患者全身肿胀2年余,所有大医院检查都没有查到病因,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加大衣裤,鞋子,很是苦恼。因当时也从来没有治疗过这样的病人,但是根据控涎丹之用经验暂投一粒药丸试用。第二天患者兴高采烈的来复诊,诉昨天泻后全身舒畅,现已可穿以前的衣服,要求再口服。于是又用5粒后用参白术散调理病获愈,此案在乡间传为美谈。 本人以控涎丹治愈过不少疑难怪病,总的经验是用控涎丹可以泻身体十二水,凡水肿、痰瘀、血瘀皆可用,基本不用凭脉只需看患者舌苔,凡患者舌苔红绛、无苔者不可用;凡体虚极元阳不保不可用无其它!另泻后必喝一碗稀粥以补脾胃之气!甘遂、红牙大戟必须制熟才不至呕!切记!现在制甘遂、制红牙大戟已很难买到实乃撼事。
一夜无事,早上起床,又空腹吃了两颗。肚子隐隐有点不舒服,上了趟厕所,这次不象昨天光是水样便。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