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访谈】艰难困苦励心志,孜孜不倦育桃李

编者按: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微山县作家协会委派马加强走进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青山路校区开展采写活动。即日起,“微湖尖尖荷”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教师访谈】系列采写文章,以此向师者致敬,向全县默默耕耘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致敬!

Teacher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近听说了一段师徒重逢于母校的故事:一位大学毕业的学子来微山县实验中学任教,去拜访了还在母校工作的恩师,于是往事如昨,沉淀多年的师生情瞬时转化成了浓郁的亲情,一股特殊的力量涌动在师生心灵的深处。

跟着这个故事,我再次走进了微山县实验中学,拜访了其中的女主人公——孔令娥。时光荏苒,孔老师在自己钟爱的教育岗位上已经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教过的学生有多少,她已经记不清了,但她说:只要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一点点影响和助力,都让她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在校园里展示的考上清华、北大、南大、复旦等名校的学子中,孔老师指着自己教过的七八位学生。在这片沃土上,她历经学校八任领导的变迁,依然挚爱着教育、学生和学校,并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捍卫着学校的声誉和尊严!

她是实中众多优秀教师中普通的一位,但她怎样对待工作和生活,怎样倾注真情,播洒爱的种子静待花开的,让我好奇!

披星戴月从教路

1985年7月,19岁的孔令娥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微山县第四中学(现在的鲁桥镇一中)任教,从此登上了挚爱的讲台,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忆起旧时光,她说,当时的鲁桥一中有很多优秀教师,教研氛围特别浓,一块教课的还有她初中时的老师。所教的学生都是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热切地追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步伐,渴望攀着知识的天梯去看更大的世界,而对于刚刚涉足讲台的孔老师来说,压力山大。为了上好课,她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每天备课到深夜。

当时,那个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上回报课,校领导及全体语文老师去听。刚开始上课时,她吓得两手哆嗦,话都讲不出来!坐在下面的,她的张老师用眼神暗示她:相信自己!和平时上课一样,大胆地讲。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她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分析小说的环境,用不同的语调和动作模拟小说中的人物,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欣慰的笑了!她的张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她说:为了讲好这篇文章,整整准备了一个星期,反复的揣摩感情,以至于让自己完全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她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换来了学生的尊重和领导的信任,以致于使领导和同事对这个其貌不扬的黄毛丫头老师刮目相看!

三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呵护下,孔老师不仅收获了优异的教学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担任学校的妇委会主任分管女生工作,这也培养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扣好了教育教学的第一粒口子!

1988年7月,孔令娥随丈夫到县十八中(县实验中学的前身)任教,由于在鲁桥的出色表现,学校安排她代初三两个毕业班。可这里的学生都是县直机关的子女,这里的老师都大学毕业生,你一个农村来的师范生,能胜任这个工作吗?每次上课时班主任丁老师都在门口听,看你能不能驾驭了这里的课堂和学生!

分管业务的徐校长和卜主任也不大放心,一次次地到教室里听课、指导!为了上好课,她虚心向身边的教师请教,阅读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备课刻钢板。她用自己的勤奋和良好的课堂效果征服了领导、学生及家长,让他们都吃了定心丸!她和同事代的那届毕业班在县里的中考质量分析中语文提高了八个位次,在全县名列前茅。

对孔老师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也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1990年5月,由于她平时工作中的成绩和县市级业务视导中的出色表现,被学校选送到县里参加教学能手评选。和她一块参评的都是县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知名度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如:现在教体委的王德省主任、实小的田家荣校长等,这位二十刚出头略显稚嫩的她尽管压力很大,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当选微山县第二届中学语文教学能手。

1991年9月,孔令娥生下女儿刚满四个月,学校因为师职紧缺,安排她提前结束产假代两个初三毕业班。这两个班也是她从初一教了近两年的,到了升学的最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讲台,学生们欢呼雀跃,她也激动地流下眼泪。心想:与学生分别几个月,他们还如此喜欢我,我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课代好。

因为是在产假期身体虚弱,既要代课,又要给孩子喂奶、洗尿布,还要坚持函授学习,身体极度疲劳。有一次上课,头晕眼花差一点晕倒在课堂上,是学生的一块糖救了她,让她坚持把那节课讲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她的精神感召下,那届学生在升学考试中都考出了更加优秀的成绩。

在那个社会看重升学率、家长争着让孩子上名校的年代,孔老师很荣幸地在这个全县学子都向往的学校连续代了五年毕业班,从1998年到2002年,这是她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一段辉煌历史,因为她和同事们教的毕业班在全县中考质量分析中语文连续五年独占鳌头,可对她来说这又是一段痛苦难熬的记忆!

1997年5月,孔令娥的婆婆因常年高血压患上了脑中风,住进医院。公公也因精神压力,过度劳累突发阑尾炎。6岁的女儿还要上幼儿园,当时她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真是分身乏术,多想像孙悟空一样能变出几个人来帮着分担!说着孔老师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当时婆婆还在昏迷中,大小便失禁,她和丈夫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从白天到黑夜直到婆婆脱离生命危险。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但耽误两个毕业班学生的课她于心不忍,无计可施只有打电话叫来娘家刚中专毕业的弟弟,让他帮忙照顾老人、接送孩子、往医院送水送饭。自己抽时间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婆婆住院35天,她没缺过学生一节课,和同样代着毕业班又当班主任的丈夫俩人都整整瘦了一圈,体重降了十几斤。

后来婆婆出院,但生活已不能自理,她每天都要给婆婆擦身子、换洗内衣和被褥,扶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还要给毕业班的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安稳饭,直到2000年婆婆去世。婆婆患病的三年正是她年年代毕业班的时间,白加黑的忙碌着、牵挂着,精神的弦始终紧绷着,根本无暇顾及刚上小学的女儿。

尽管她获得济宁市“师德标兵”、微山县“十佳女杰”、微山县“优秀教师”、“敬老模范”等荣誉,但说起对女儿的教育,她却有无法言说的愧疚和遗憾!

呕心沥血教研行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靠看不见的知识作支撑的,知识赋予你智慧、思维和能力!俗话说:“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充实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孔令娥师范毕业后就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函授班。六年的函授(1986--1992年),整整十二个寒暑假,她都风雨无阻地去曲阜面授学习,有两次是带着吃奶的孩子和生病之前的小脚的婆婆去的,其艰难可想而知。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她以优异的成绩如期毕业,先后获得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专科和本科文凭。

仅具备中文专业的知识,对于活蹦乱跳的初中学生、对于变化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突显了教研的重要性。2002年,孔令娥结束了五年毕业班的工作,代初一两个“科技班”。众所周知,科技班里都是县城里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如果再用初三那种知识灌输和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班里的孩子年龄小坐不住,而且他们聪明,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如果单靠填鸭式的灌输是很难驾驭这班孩子的,这给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孔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实逼迫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否则就会影响教学,乃至成长中的学生。于是,孔老师白天上课,夜晚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理论,做过的笔记堆满了家里的书桌。她先后写出《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论文,并获市教科研论文一等奖。然后她把理论研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教学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正当孔老师和同事们专注教研、编辑校本课程、创办阅读实验室,全心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又恰遇两个省级实验课题《新课标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的实施,对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孔令娥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她和教科室周培生主任、副组长朱思军与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课题的立项、申报、实施、结题等一连好几年的实验研究工作,最后都顺利结题,并获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她所在的语文教研组也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她本人也被评为济宁市“骨干教师”、市优质课执教者、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可考验又一次降临,在家里帮她带孩子、料理家务的公公突发脑血栓,造成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穿衣、吃饭、行走都要人照顾。这样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洗衣做饭的任务都落到孔令娥和丈夫的身上,这个压力比婆婆生病时更大,后来实在是坚持不了,同事帮着请了保姆分担。

这边公公的病刚稳定,娘家的母亲又患胆结石,要手术,她又把母亲接到微山医院做手术,不想术后出现胃动力缺乏,母亲不能吃饭,靠营养针维持,这可把唯一的女儿孔令娥吓坏了,她先是夜夜做噩梦,后来就是夜夜睡不着!当她去看医生时又发现自己患上甲状腺结节,也需要手术,一时间恐惧、焦虑、压力让孔老师的精神几乎要崩溃!她实在受不了,整日以泪洗面。这时有位同事看不下去了,劝她:“现在你是最困难的时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熬过这一段就是新的一天!”

对!熬!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她终于熬过了那段痛苦而艰难的岁月!唉!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有那么多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2012年实验中学搬到新校,孔老师再次代两个班的语文,她与同事们开始运用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创设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所教2012届十六个班的学生在七八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再创佳绩,并两次获闫校长慰勉奖!

作为实中老教师她觉得新学校应该有新面貌、新思想、新作为、新成绩,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即自己的品牌,因而先后写出《让新思想照亮新征程》、《再抒语文不了情》、《让自主和合作主宰课堂》《学生因自主而活跃,课堂因简约而高效》等文章,为“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做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宣传与诠释!

她和同组老师总结探讨的“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市教委领导的赞许,并批示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和必要。学校闫校长也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孔老师不在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关于教学模式的推广也都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她的教研不了情!

不过后来校领导及老师们又创建了“四五六”教学及管理模式,学校终于有了自己的模式和品牌了,这也了孔老师的心愿!

现在学校成立集团,徐校长的《有效课堂十要素》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高度总结,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理念,它就像一个汽车导航引领一校四区的课堂。“课堂是学堂、问题是载体”,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活跃而生态的课堂,从而催生出了实中教学教研的美好春天!现在孔老师的教研情了啦,心也更踏实了!

终生难忘师生情

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孔老师申请到学校阅览室工作,她教的2012届十一班、十二班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难过,知道明天的课是老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因而倍加珍惜。

那是2014年7月2日的上午,上课铃打响后,孔令娥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教室,她知道这节课后,自己将要离开多年挚爱的讲台,与钟爱一生的教学生涯告别!

刚走进十一班教室,只听班长一声令下,全班同学起立并满含深情地朗诵到:“老师,谢谢您两年来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将永远爱您!”这句凝结全体学生心声的话,课前已由班长工整地写在黑板上了!身处此情此景,孔令娥的眼泪刷得流了下来,哽咽着回复道,“同学们请坐下,我也永远爱你们!两年来,如果老师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同学们多多谅解!”此话一出,班里有的同学就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全体同学都默默地站着,迟迟不肯坐下,好像一坐下老师就要离开似的,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就这样,师生在难舍难分的情感之中,在一一拥抱留言的过程中上完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最后一节课。

在孔老师历久弥新的回忆中,还有一段滚烫的触动人心的师生情。那是2014年9月25日,已在校阅览书室工作的她突然接到了十一班学生的邀请,让她到教室里与同学谈心。当时孔老师觉得已不代课再去不合适。可班长、课代表等同学把她从阅览室拉到了教室。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黑板上那炫彩的粉笔字:“生日快乐”,原来细心的学生从老师填的表格中知道了这个特殊日子,孔老师自己却忘了。此时全体同学起立同唱已准备好的歌曲《老师》(改编自筷子兄弟的《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这一字一句彻底把孔令娥的心给唱酸了,以至潸然泪下。看着懂事的学生,孔令娥一次次双手合十向他们道谢;望着渐渐老去的恩师,学生们将一个个写好的祝福卡片送给他们心目中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到阅览室工作后,孔老师邀请枣庄市作协主席闵凡利到学校给中学生讲阅读写作,并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后来又跟着妇联的张广淑主任到济南参加了两次NLP心理实操的教师公益培训,学习了非常有用的处理师生及家庭关系的心理实操理念与技能,回来后以《理解的高层次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法宝》和《破解情绪的坚冰,让生命自由绽放》为课题,与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

为了促进学校文化和章程建设,孔老师协助闫校长创作了微山县实验中学校歌《梦想在此起航》:“微山湖畔,碧水泱泱,清新的校园里,飘满书香......”

有的人可能会说:实验中学有的是人才,那还显得着已退居二线的老教师!

对!实验中学人才济济,是全县初中学校中师职力量最强的集团学校,也是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大集体。

孔老师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实中领导和同事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关心和照顾!她和丈夫早已把实中当成自己的家,学校也早已把他们当成骨肉相连的亲人!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表达的正是这位普通教师的心声!

TEACHER'S DAY

作者简介:马加强,济宁微山县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走上写作发表的快乐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曾先后几次参加市运会和省运会,现定居在微山县城,工作于微山县公安局。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诗潮”、“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