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单打决赛中,马龙、陈梦战胜樊振东和孙颖莎,被网友戏称“保温杯赢了冰水”;而女子20公里竞走的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用来“避免进风着凉”的肚脐贴也冲上了热搜。在科技主宰的世界里,“神秘的东方力量”为何屡受瞩目?中华文化还有哪些神妙之处等待我们发掘?让我们来听听著名国学思想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教授怎么说。编辑张鸣 采访撰文 shuji 摄影范永恒 化妆小鹏 影棚 完美绽放现代医学追求长寿,通过基因、AI智能等技术想要无限延长人类的寿命。其实《黄帝内经》里黄帝早就替我们问过了:“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人怎样活过百岁?”中国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当地出了许多百岁老人。各个领城的科研人员都对此做过研究,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空气好、环境好,有喀斯特地貌的好山,有盘阳河所造就的好水,还有人说当地人爱劳动,吃得也健康;还有研究者指出心态好特别重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当地人不像都市人那么焦虑易怒。张其成教授亲自去巴马考察过,在他看来当地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归于斯。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像《道德经》里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现在巴马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去那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封闭的环境打开了,当地人的生活节奏也被改变。所以说,想要健康长寿并不在于吃得多好,而是在于人与环境完美地适应、契合,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人合一”。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改变过度依赖医疗的心态与做法,很多人生活上不节制,胡吃海塞,经常熬夜把身体搞垮了就去医院,觉得一切交给医生就没问题了,这与《黄帝内经》所推崇的“上医治未病”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的医生,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有一次,张其成教授在广东南昆山讲授《黄帝内经》,学员大多是四十多岁的女企业家。在讲课的同时,张教授也带领学员们练习易道功。第三天下午有人跟他说:“张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我们这里有两位已经绝经的女士又来例假了。”为什么?因为四十岁出头本不该绝经,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起居环境等问题导致气血不通。而现在通过练功使得气血通畅了,恢复了正常的生命功能。许多人觉得中医神奇,也有人诟病中医“装神弄鬼”,但其实它只是遵循了生命与大自然的规律。它的道理太简单,不需要用一篇论文来阐述;但你践行它的时候,又会发现它很深奥,深奥到没有一篇论文能够阐述得清楚。正如《道德经》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怎样让孩子成功成才?这是目前中国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张其成的家族中找到答案。张教授兄弟姐妹五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颇有建树。他认为这与父亲的教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从来不要求我们做什么、学什么,只是做到了四个字:言传身教。”令张其成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每逢年节父亲带他们去拜访亲戚,都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徽派建筑举世闻名,每一块砖雕、石雕、木雕上都是故事。“父亲就这样走一路讲一路,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还有东边的柱子上刻着太阳,西边就一定有一个月亮……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那么地新奇,充满了吸引力。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切深远地影响了我的一生。”直到现在,张其成教授在讲课时还常常引用一副对联: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这种价值观就是在童年时被刻入心底的。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还擅长用“引发兴趣”的方法来促进他的学习。得益于家学渊源,张其成从小就熟读《黄帝内经》,但他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疑问。父亲一边耐心解答,一边告诉他:要想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就必须先学《易经》。“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些都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种点到即止的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张其成学习《易经》的兴趣。“父亲从来不逼我学习,但那些书经他一说,就变得特别有吸引力,让我自发地想要去读。”及至后来,张其成教授讲解《易经》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蒙卦中的一句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说的就是,好的教育不是去求着孩子学习,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求着你来告诉他更多的知识。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的社会必须放下功利性的教育目的。《易经》乾卦中有一句“潜龙勿用”,放在教育上就是指,不要过早、过度地开发儿童的智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人格完善上,而不是一味地在学习上比拼。也许我们的孩子不会成为最成功的模板,但他/她能长成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这不是天下父母最朴实的期盼吗?
喝枸杞水好不好?那要看你的身体是否适合它。所谓药食同源,任何一种食物、药物都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夏天要不要贴三伏贴?也要因人而异。三伏贴遵循的是冬病夏治的原理,但假如你身体没病,为什么要贴呢?说到底,现代人养生首先要打破“求多”的心理惯性,不能过度;要尊重个体,顺其自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中医世家的传承人,张其成幼承庭训,从小就熟读《黄帝内经》等经典,这之后也成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的父亲是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李济仁老先生,同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张其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观。他认为,现代人的许多问题恰恰是欲望过剩、拥有过多所造成的。因此针对当代人的养生,他特别强调一个重点,那就是变外求为内求。“很多人觉得养生就是吃点儿什么,或者用什么补一补,这就是外求。而最简单有效的养生其实是内求,是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我认为可以先从调呼吸做起。”当你上了半天班,感到非常疲累的时候;当你被琐事牵绊,觉得烦躁焦虑的时候,调呼吸是一个帮你快速凝神静气,让你得到休息的好方法。大家都知道午睡对健康有利,但现在的工作节奏让人很难有机会睡午觉。那么,每天中午拿出15~20分钟调一下呼吸,效果跟睡午觉是相似的。除此之外,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张其成教授尤其指出一点:不要熬夜!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迈克·杨,表彰他们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个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不要熬夜。这与中医的理念完全吻合。张其成今年63岁,仍然奔波于全国各地授课,而精神矍铄,不见倦容。甚至连他的学生都感叹说:“跟张教授一起爬山,他永远是登顶之后最轻松的那一个,我们年轻人都比不了。”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多年以来的规律作息。“我是严格按照《黄帝内经》来做的,亥时(晚上10点)休息,卯时(早晨5点)起床。”起床后打坐半小时,练习自创的易道功一小时,然后吃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一定要休息,没有午睡条件就调呼吸,这样下午工作起来也仍然精神抖擞。准备姿势:坐在椅子前二分之一处,两腿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保持垂直。两只手结手印(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掌心朝上)。坐姿要求含胸拔背,头正颈松,舌头轻抵上颚,两眼微闭。呼吸方法:将注意力来到自己的腹部,先一呼一吸感受一下,尤其关注这个过程中肚子微微隆起、收缩的感觉。当你吸气的时候,肚子微微隆起;呼气的时候,肚子微微收缩。不需要过分用力,只需要它自然随意地隆起和收缩即可。无论是儒家强调的赤子之心,还是道家推崇的复归婴儿,中国文化历来喜欢“孩子气”。就连《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也是《上古天真论》,可见“天真”真的是养生的第一要诀。我们总说要想更健康更快乐,就得像孩子那样生活。为什么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看看。首先请你做一个握拳的动作,看看自己是怎么握的。成年人一般都是四指在内,大拇指在外。但你去观察婴儿握拳的方法,基本都是大拇指放在里面,四指在外面握住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养生智慧:像婴儿那样握拳,大拇指压着的位置恰好是一个穴位,在无名指和小指的下方,叫作少府穴,是心经的穴位。《黄帝内经》说心主神明,婴儿这样握拳就是藏神。人刚出生时神气是充足的,但随着成长不断损耗,尤其是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等坏习惯,让现代人更容易感觉疲劳,觉得精气神不够用。那么,不妨试试这个养神的小窍门,就是没事的时候,像婴儿那样两手拇指含在里面,四指反复按捏大拇指。这样就能促使大拇指刺激少府穴,这跟老年人喜欢拿两个核桃在手心里滚来滚去是一个道理。还有一个,你看小孩子特别喜欢说话,而他们说话跟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喜欢评判、命令,多半都是肯/否定句。但孩子不是,他们一般都在提问,而且问的问题常常出乎成人所料。他们最喜欢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我会死吗?死了以后什么样?”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人生的终极提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成年之后我们过多地思考物质财富等现实问题,很少再去思考这些哲学问题了。然而,人只有像小孩子那样经常追问人生的哲学问题,保持初心,保持童真,不为物质所左右,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最后一个观察是:小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比大人迅速、快捷。比如一个孩子看到远处有一朵花,他很喜欢,就会不顾一切地直接跑过去,也不管路上有什么东西会绊着他,也不管花上有没有刺,他会直奔目标,一把将花摘下来,非常迅速。但是长大以后呢?我们会左看看右看看,看看周围有没有人,路上有没有东西挡着,花里是否藏着刺,甚至要想想会不会有毒······于是行动就没那么迅速敏捷了。这三点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神灵就是守神养神的方法,所言所思都是生命的根本问题,而“徇齐”通“迅疾”,说的是一种单纯率真所带来的迅捷,减少了人生的很多烦扰。如果长大了的我们还能具备孩子的这三个特点,又怎么会不健康、不快乐呢?
张其成 我推荐《论语》。因为《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对话,这里面的故事是活生生的,道理也都是真实有用的。我有一句话:一个人小时候读《论语》,长大了不会抑郁,不会自杀。TH 不少人想学习中医,但没有医学基础,怎样入门?张其成 如果你并不是想成为一名医生,只是学习一些日常养生的健康知识,那么我建议学习《黄帝内经》前4篇就可以了。
TH 睡午觉、不熬夜很重要,但经常出差的人作息规律容易被打破,怎么办?
张其成 有时候我出差坐晚上10点的飞机,上了飞机我就睡觉。有时也会遇到主办方邀请参加晚宴,我一般都会拒绝,从而确保规律作息。当然也会遇到外部条件实在不允许的情况,但那是极少数的。说这些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坚持一个习惯,那么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你都会想办法把它坚持下去。而那些很容易被外界原因打破了规律的人,是因为心里不够笃定,并没有非要坚持这个习惯。
TH 您如何看待国学热潮?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出街。
张其成 愿意学习和研究国学,这是好事情。至于穿汉服出街,我个人认为要看情况:如果你的打扮跟周围环境匹配,就很好;如果很突兀,又让你行动不便,那就大可不必。之前有一次讲课时,要求我穿汉服。我穿了,但觉得怪怪的,不舒服。之后我就再也不穿了,改穿中式唐装,既得体又舒服,我觉得挺好。说到底,服装只是外在的东西,国学还是重在内求,要修心。
TH 您如何理解中西医之间的分歧与融合?
张其成 我之前认为两者是无法融合的,但现在不这么看了。中西医就像太极图里的阴与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如果我们将两者割裂开来,那又犯了西方“二元对立”的错误。《易经》就是教我们整体地、变化地看待事物。回到操作层面上,比如中医能不能拍片子呀?当然可以,我们不要画地为牢限制自己。张其成
著名国学思想家、教育家,中医文化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易学文化研究丛书》《中医文化学》等40余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