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麻辣烫│「地产档案」红桥 名不见经传的地产老炮
小编近期想对区域做一个简单的解读,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到不到的还请列位看官多多包涵。为啥想跟您白话白话红桥,原因很简单,因为小编是个土生土长的红桥人,对于这个板块了解的还算深入,对您置业如果有帮助,请您为我打个call。如果觉得解读的差点儿意思,您多批评指正。
红桥的发展历程脉络还算清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中环线的建造,红桥区政府一带成为了人们争相进驻的地方。洪湖里、子牙里成为了当时的标杆项目,能住进楼房想必是每个人的梦想,稍微有些“身份”的人大多居住于此,60平米左右的中单成为了当时的“豪宅”,即便是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中,洪湖里等30年房龄的老楼也依然收到二手房客户的青睐。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致是98-99年,以中嘉花园和宏泰公寓为代表的商品房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统一的外立面和新兴的物业管理,让商品房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居住集群就此诞生,如同当年的华苑,让整个红桥的住宅市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想和列位看官念叨的便是08年以后的红桥地产市场,闲话少叙咱们直接进入正题。2008年,是天津房地产市场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暂且不说金融危机的存在。确实,从08年以后商品房的价格从四位数直升到五位数甚至是六位数。老式砖楼被高层板楼和塔楼所取代,商品房已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临街商业、社区景观、人车分流,这些名词足以让购房者变成傻白甜,熟不知在之后的几年之内这些都成为了地产项目的标配。说句题外话,当时的售楼处还不如现在远郊项目的临售中心气派,项目广告还停留在报刊、杂志当中。
“可惜”的是,那时的红桥新盘并不多。客观地讲,如果说现在红桥地产市场稍显落后,那么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儿,只有亿城堂庭项目独当一面。而在当时,正是商品房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后,宝能、金桥以及大成的进驻才让区域楼市逐渐热闹起来,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客户的购买力不够,对于市场的认知还有待提升;二来,一级市场还没有炒热,没有收到知名房企的关注,而且一二级市场的联动还没有那么紧密。只有泰达板块,像童年河、万通上游、惠灵顿等项目还算能和一线市场接轨。说白了,就是配套的因素驱使着项目品质的提升。
真正让红桥楼市受到人们关注的还是红咸里地块,虽说9000多的楼面价不足为奇。但真正意义上的名企所带来的效应着实让人们满怀期待,这也就为后期北岸中心的售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隔一年,2016年机电学院地块的出让,让整个红桥震颤了起来,26767元/㎡的楼面价,让人们看到了红桥房价破五的希望。同时,2016年的那一波热潮,使得红桥整体房价迅速上涨,一周的时间同一套房源最多可涨大几十万。
为何一年之间,底价翻了将近三倍,小编个人认为就是“先胖后胖”的问题。客观地说,红桥的配套建设还是不错的,快速路、地铁、西站这些配套还是可以的,但对于红桥的核心住区来说,商业氛围的不足以及没有强大的教育资源相对拉低了区域市场的水平。
2017红桥楼市的发展相对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但也没有过分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油脂厂、孟春里地块关注度较高,未来所呈现的产品价格较当前房价来说,还是看涨的。想要置业红桥的购房者,小编表示极力推荐。第一,相比于市中心和城市西南部来说,这里的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第二,从生活的角度上来说,生活氛围比较浓郁,更重要的是,红桥基本不会堵车,向北走的人总是云淡风轻的看着对面拥堵的交通且笑而不语。第三,市区永远是市区,不必过多考虑价值,能买到就值。
2018年,小编本人更想把关注点放在2017年出让的那两块地上,市场不火爆,就能抽出时间去关注产品的打造。现在早已不是短兵相接的抢房时代,逆势做品质,是开发商的普遍论调;满足需求,是购房者回归理性的重要标志。2018,红桥楼市将会何去何从,是否能有亮眼的表现,还真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因为,市区的寸土寸金不是说着玩儿的,一转眼可能你就会遥不可及,能不能赶上这班车,才是想买房的人该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