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国为何放弃日本1200亿天价赔偿?50年后才懂主席深意
1周前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近代中国的屈辱史,腐朽的清政府难以抵挡列强的坚船利炮。选择了以钱财、以国土换和平,奴颜婢色,出卖了国家主权只为了换取一时安稳。
这样饮鸩止渴的方法自然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从鸦片战争尝到了甜头,列强步步紧逼,逼迫中国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直到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被焚烧,无数中国珍宝流落海外,给中国刻下了一块褪不去的伤疤。
清帝宣告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仍是一波三折,日军开始了对我国的侵略,巧立名目侵占我国国土,直到最后彻底撕下了那层伪装,开始了全面侵华。
日军侵华战争时,祖国山河一片血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痛苦,更给中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财产损失,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日军对中国付出赔偿款,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上,1972年,我国主动放弃了这笔赔偿款,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选择的意义,认为我们吃亏了,而等到50年后,大家才理解毛主席当时的深意。
美国的插手
战后签订的《波茨坦公告》明确宣布:“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初,美国十分积极地向日本索要赔偿款,并在1947年4月对日本工业设备进行先期拆迁。
不过当时美国可以说是占领了日本,这一举动是日本的经济逐步恶化,而占领日本的美国也没有什么好处。
为了和苏联对抗,美国认为有必要扶持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盟友,于是开始扶持日本,把之前从日本带走的设备归还,并重新安装,美国不再向日本索要赔款,这还没什么,但他们还慷他人之慨,纵容日本拖沿其他国家的赔款。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快亲日步伐,1951年9月包含了48个国家的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在美国的“操纵”下,会议上签订了《旧金山合约》。美国提倡解除日本对各国的赔款,苏联,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被美国说服,放弃向日本索赔。
这几个大国放弃索要赔偿,加起来数目也是十分庞大的,很大程度上减轻的日本的负担,后来日本向13个国家赔偿,而总金额不过22.3亿美元,可以说是毛毛雨,同时为了向美国靠拢,日本也没有向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支付赔偿款。
蒙古对此大为不满,后来在苏联和蒙古的联合要求下,日本才终于勉强同意向蒙古支付50亿日元的赔款,为了面子上好看,这50亿日元还是以无偿援助的名义送出去的。
《旧金山合约》结束了日本的被占领状态,使日本的经济地位得到恢复,日本战争赔款也被大部分清除,可以说在经济政治上为日本战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的决定
那么中国对日本赔款的态度又是怎样呢?日本正式投降之后,蒋介石面向日本发表了著名的“以德报怨”讲话,在这段演讲里,蒋介石并没有提起战争赔款,但言语间的宽大态度表明他是有放弃向日本索赔的意思。
这倒也很好理解,因为当时虽然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日益凸显,矛盾一触即发,蒋介石想要取得日本背后美国的支持,自然就要表达出态度。
不过,虽然表达出了宽大的态度,但蒋介石还是努力为中国争取利益,但是当时等待赔款的国家中,有美苏英等巨头,那时的中国相对来说国力微弱,不受重视,中国的利益被长期漠视。
中国以受害最久,牺牲最烈为理由,努力希望争取日本赔偿总额的40%,但最后只得到了30%,这30%也只是空头支票,当时的蒋介石忙于内战,所以中国对日的索赔处于停滞状态。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蒋介石退守台湾,菲律宾派特使拜访老蒋,共同商议日本索要赔偿款的相关事宜,蒋介石这时已经落魄了,倒是说了句冠冕堂皇的话:“要对这次战争负责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负担战争赔偿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新中国的新决定
无论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新中国是要自己做决定的,日本对我国应付的赔偿款高达1200亿元,这个数字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长达两年的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事实上就是这么个天文数字,也只能算是我国抗战时期经济损失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宽容了。
新中国积极向日本政府索要战争赔偿款,直到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作为美国的附庸,日本也紧随其后,在1972年向中国递出了改善外交关系的橄榄枝。
中日发表联合声明,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毛主席也力排众议,放弃了索要赔偿款。
当时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选择,但时间证明了毛主席决定的重要性,50年后,这一决定也看出了成效。
有感于中国的宽宏大量,自改革开放开始,日本政府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向中国援助了近2900亿人民币,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大的援助国,当时的中国正缺乏外汇,可以说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小结:
铭记那段历史,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为了让后来的人不犯前人的错误,一个遗忘自身历史的民族,是走不长远的。
我们要以史为鉴,砥砺自身,努力发展。战争的伤害是难以磨灭,并将伴随参与者终身的,什么样的战争都比不上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