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开播评论两极化:为什么观众对正午阳光和王凯如此苛求?
“国剧良心”正午阳光带着他们的新作《清平乐》又让这个剧荒的4月开始有了一份期待。
从前期的《孤城闭》到如今改名为《清平乐》,讲述北宋宋仁宗年间,风起云涌的朝堂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故事,该剧就一直备受期待。
这种期待一方面是因为“正午阳光出品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另一方则是有王凯再度携手正午,演绎一个帅气正义的宋仁宗。
除此之外,从质感的片花到实力派配角的加入,观众对于该剧的期待可谓凝聚了爆款前的蓄势待发之势,然而,开播至今,爱的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批的人也是从剧情到演员扒了个底朝天。
一部备受期待的大剧开播受到关注本来是好事,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评论?同样是古装剧,为什么观众对正午阳光和王凯的表现如此苛求?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当然要回顾被誉为“国剧之光”的正午阳光的履历。
其创始人的发展之路在此不再赘述,网上很多,只从他们拍摄的电视剧分析一下。
正午阳光评分最高的5部电视剧导演分别是:
《父母爱情》豆瓣评分9.5分,导演孔笙;
《琅琊榜》豆瓣评分9.3分,导演孔笙、李雪;
《闯关东》豆瓣评分9.2分,导演张新建、孔笙;
《战长沙》豆瓣评分9.1分,导演孔笙、张开宙;
《北平无战事》豆瓣评分8.9分,导演孔笙、李雪。
然后再看看张开宙的履历和战绩:
2006年,担任武打言情剧《鼓上蚤时迁》的摄影工作。2009年,军旅剧《战地浪漫曲》担任摄像。2011年,参与谍战剧《带弹孔的勋章》的拍摄工作。2012年,《温州一家人》的摄影执导。2014年,《父母爱情》摄影执导;同年,首次担任导演,与孔笙联合执导近代革命历史剧《战长沙》;同年,与张新建、王滨联合执导《老农民》。2015年,由张开宙首度独立执导的推理悬疑剧《他来了,请闭眼》播出。2016年,独立执导的涉案剧《如果蜗牛有爱情》拍摄;同年,与简川訸联合执导都市剧《欢乐颂2》 。2017年,执导女性励志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9年,执导古代传奇剧《清平乐》。
大众对于张开宙执导电视剧的评价多为“故事铺陈的非常缓慢,慢到性子急的观众恨不得开2倍甚至3倍速。”
最典型的就是张开宙真正独立执导的作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豆瓣评分7.7分,算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无法否认顶流赵丽颖对于该剧收视和评分的巨大贡献与拉升。
所以,再看看张开宙离开孔笙、张新建后自己独立执导的电视剧的战绩和豆瓣评分:《他来了,请闭眼》6.4分,《如果蜗牛有爱情》7.2分,然后就是《知否》的7.7分和截止4月9日《清平乐》豆瓣评分8.2分。算是开了个好头,只是不知道随着后续剧情走向,是否会有波动。
而再分析一下以上四部作品的编剧。
《他来了,请闭眼》的编剧是海晏和丁墨,《如果蜗牛有爱情》的编剧是丁墨和朱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是曾璐和吴桐,《清平乐》的编剧是朱朱。
抛开原作者小说上存在的优劣势,这些作品还是归类为披着职场剧的外衣展现言情剧的内核罢了。或者说其实更偏向于言情剧的路数。
豆瓣网友“无名解忧杂货铺”在之前针对《如果蜗牛有爱情》剧集评论时指出:仅靠粉丝口碑并不足以长久撑起产品价值。从山影传统体制脱胎的名不见经传的影视制作公司正午阳光仿佛一夜之间凭借IP剧圈粉无数。爱情悬疑剧《如果蜗牛有爱情》六集过后豆瓣评分稳定在8.0左右,点评人数过万。这不排除正午影迷及颜艺双佳的当红青年演员王凯、王子文粉丝的拥簇,但仅靠粉丝口碑并不足以长久撑起产品价值。
通常粉丝经济支撑的电视观众群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但正午剧和王凯的影迷朋友不乏在网上原来很少发声的公司精英、反对或基本不追星的中老年观众、高知群体(王凯北青群)及台湾和海外观众、甚至包括警察蓝V官博及个人等传统体系内人士。这其中,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是粉丝。他们属于中间地带观众,或许因为内容、情怀原因以前只看电影或欧美剧,或许以前不追长篇电视剧。能够深度欣赏和接受正午和王凯的影迷,或许守护的是自己的底线、良知、信仰、憧憬。正午董事长侯鸿亮多次谈到家国情怀,将很多作品赋予了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及艺术价值,从而在影视作品商业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值服务。这点在内在缺陷十分明显的小言情《如果蜗牛有爱情》改编后的影视剧中得到充分呈现。
无疑正午和《如果蜗牛有爱情》剧组在传统正剧和好看的商业剧中找到了结合点,通过产品差异、格调差异俘获了一些粉丝、影迷,赢得了市场口碑,但他们这些尝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些对蜗牛评分低的并不是正午黑或演员黑,而是很多有缜密思维专门看CSI《犯罪现场调查》、Criminal Minds《犯罪心理》等美剧或者圈内人士写的悬疑剧的老豆瓣用户。这些批评或许令粉丝和剧迷不爽,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于正午和蜗牛以及演员王凯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的高标准期待。
虽然以上是《如果蜗牛有爱情》开播时的评论,但是对照如今开播的王凯主演的《清平乐》,其实观点同样适用。
那就是“人们对于正午和蜗牛以及演员王凯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的高标准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清平乐》目前超过8分的高度,而随着观众对于张开宙独立执导手法的固有印象和与《知否》的类比,也就很容易在慢叙事和慢镜头的焦急中被渐渐磨去了耐心,所以就出现了目前网上对于该剧的两极分化的评论。
喜爱他的粉丝坚决拥趸王凯主演的电视剧,差评的网友又因为张开宙而开喷。
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超限效应”起了一定作用: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其来源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孔笙和李雪不亲自执导这几部作品呢?这样不是可以更加提升该剧的评分吗?
最典型的就是截止目前,张开宙执导的四部作品都透着浓浓的儿女情长和光听名字就有一股偶像剧的味道,相比孔笙和李雪独立或合作执导的高分电视剧,张开宙执导电视剧剧本的质量都比之差了不止一个水平。
孔笙和李雪执导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均为传统作家或者编剧,换句话说就是成熟作家和编剧,由此写出来的作品才是经得起推敲和有生活气息的。最有名的《父母爱情》的编剧刘静、《北平无战事》的小说作者刘和平。
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对于正如阳光和王凯的超高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拉升了对于王凯新剧的更高期待,他们在站在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对立面看待《清平乐》的,而不是和那些烂剧对比“至少比某某剧好啊”的心态,所以,只要《清平乐》在服化道、演技、剧情甚至配角是否出戏和剧情发展快慢及是否有张力方面有一点点不足,就会放大这种不足,从而去否定再否定。
所以,《清平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观众预设了一个过高的门槛,开播遭遇差评注定是一道无法越过的门槛。
这并不能否定《清平乐》的质量较好和王凯在剧中的优异表现。
而王凯和正午阳光再度持续合作,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就引出另一位很多网友也提到过的问题:张开宙跟孔笙学到了啥?
网友“Elva”一针见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张开宙的作品会给你一种很奇怪的观感。
这种观感并不单单只是节奏慢,而是明明知道剧组很努力,很有诚意,服化道精良,布景美轮美奂……一切都往满分靠近。但是,就是不抓眼。这就好比一个刻苦努力的学生,费尽心思考了60分甚至70分,你不能说满意,但是也不好意思骂他。而他对于细节的把控又与孔笙和李雪差了很大一截,尤其是在剧情推动节奏把握上更是有点舍本逐末。
不是说叙事慢就不好,观众也能接受动辄50集以上的电视剧,只是能不能快点讲故事,如果是《琅琊榜》和《父母爱情》拍到70集,观众也是会守着追的。
还有,请各位不要拿没及格的古装作品来对比说这部剧很好看,如果真要比请看看《大明王朝》。观众是消费者,难道消费者要为商品瑕疵妥协找理由吗?
而反观《清平乐》,如果不是因为对正午阳光和王凯的期待,以及对于好歹是拍出过《琅琊榜》《父母爱情》的公司的“首因效应”,《清平乐》也就是和《天盛长歌》《鹤唳华亭》《庆余年》一样的伪高级剧,顶多也就7分及格稍高。
正如网友说的,“就像温水,永远不会开,也永远不会凉”。也就是一个肉多一点的鸡肋。
张开宙做摄影是成功的,然而做导演开始讲故事,最大的问题就是主次不分,铺陈很多,什么都想拍,空镜一个接一个,气氛营造的很好,但是会让观众期待落空,有的时候以为他要到高潮了,但是结果“就这样完了?”
网友评论:张力不够很容易让观众无聊。
最后申明:我并没有说《清平乐》是烂片!王凯也是有颜有演技的好演员,只是因为有期待所以希望张开宙站在正午阳光这个金字招牌的平台上可以改进!不然,离开正午阳光,张开宙再独立执导电视剧再烂也不会有观众说他不好。
所以,部分网友别来杠我!你觉得好看请自行发文吹彩虹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