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细根】大邱老农的智慧人生

大邱老农孔先利

作者:叶元丰

      

主持:葱丛

隐于乡间的故事,口耳相传,浮起又沉落。《掏细根》栏目将与您一起走村串巷,倾听,记录,分享,流传。

掏细根

2

掏细根,系宁海老话:意为刨根问底,一探究竟

在茶山脚下的力洋水库畔,曾有个山明水秀的小山村---大邱,丛林环抱,背山面溪,美景如画。

春天,秧苗把村前梯田织就绿油油的地毯;

夏天,后门山的翠竹映衬着满树殷红的杨梅;

秋天,金灿灿的稻谷铺满整个田野;

冬天,白雪把村庄打扮得若隐若现。

这是大自然赐给大邱的一幅美图,世代大邱人在这画面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美丽的大邱,人杰地灵,凭自己的勤劳智慧,丰衣足食,土生土长的能人层出不穷。孔先利老人的故事,是我心中难忘的记忆……

输入标题

 》》1《《 

孔先利(孔万翠爷)个子较小,出身贫苦,但头脑活络,田地耕作样样都是能手,对各农具更是了如指掌。

山区梯田高低远近大小不一,阡陌纵横,春耕时要背着笨重的犁、耙走山路,而且村里耕田一般都由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孔衣新(孔祥睿爷)、叶小兴(叶海英爷)、孔祥静(孔四菜爸)等老人们担任,打糙耙、平耙则由顾汝林(顾秦富爸)、顾训明(顾功开爸)等人负责,所以农具重量是关键

孔先利老人凭借多年的劳作经验,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把木犁中重量最大的犁冲(犁头连接牛牵引力部位)改细,隼卯部位加粗,还把犁尾巴(犁扶手)下部在保持牢度前提下改小,平耙糙耙也是按此原理改制。这样打造出来的农具整体小巧轻便耐用,不仅显示了制作技术之精湛,更适合山区梯田的劳作,为大邱村的农业生产立下汗马功劳。

输入标题

 》》2《《 

炎热的夏天,水车是农田灌溉的主要工具(后来才有了抽水机)。水车:即把低处的水通过手动、脚踏的方法引往高处的农具,有手动牵车和双人踏车。

村里原有一部分水车,孔先利老人没有正式投过师,就凭自己的头脑,反复揣摩原有水车的结构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埋头苦干……

更辛苦的是水车维修工作,水车是由一节节车篙和一块块传水板链接而成,“水车百骨一根肠”,一节车篙或一根木梢损坏,整车就宣告停工。牵车稍轻,能背回村里修,而踏车体积庞大,且安装不易,一旦出错,只能屈请老人家去田头、潭边维修。

记得一九六七年的一个夏日,我和孔祥西、孔祥德、孔令光四个“半劳力”在潭头庙边下潭车水抗旱,为顺便抓鱼,把踏车蹬得飞快,结果被漂浮在水面的树梗卡住进水端转轴而接连破损了五、六块传水板,这可把我们吓坏了,硬着头皮请来了孔先利老人。老人家一到先问我们人伤着没有,接着说人没事就好,水车坏了可以修,以后小心点就行。

将近晌午时分,头上大太阳晒着,热辣辣的,没有一丝风,孔先利老人下到水里把链接的木梢拔出,把车篙一节一节地拆开,把传水板一块一块换上,再用木梢把整条传水链接上,汗水把他整件衣服都湿透了,我们看在眼里,惭愧得低下了头……

石盘

输入标题

 》》3《《 

六十年代孔先利老人还保留一项石碾木架安装的古老工艺。

石碾子是由碾槽、碾盘、木架连接中心轴柱组成,是农村石器时代的大型谷物加工“厂”。

看似简单不过的两根长圆木连接中心轴柱和碾盘,但隼卯结构的划线打孔斜度极其复杂,要依据碾槽的圆周率和石盘中心得出数据,进行精密计算隼卯斜度,稍有偏差就会造成碾盘转动受力不均而增加拉碾畜力的负重。

当年离大邱三里地的力洋孔也有一部碾子,平时碾糠谷饲料,过年碾年糕粉。年久失修,要重新安装木架。从外地请了一位年迈的师傅,孔先利闻讯,天天赶去“帮忙”,一边干活,一边密切关注老师傅的计算方式和划线角度,师傅休息的时候他还留在碾子场上比比划划。老师傅看他忠实诚恳,也是有问必答。后来我们大邱的碾子架维修,就一直没请过外人。

时至今日石碾子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古人没有仪器辅助,全凭头脑和实践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永远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

输入标题

 》》4《《 

孔先利老人不仅制作犁耙水车等农具是一把好手,还是村子里的造房能手。他思维敏捷,胆大心细,平时有外地木匠来村里做家俱、造屋时,作场、工地上经常有他的身影,这边摸摸那边问问,有人开玩笑说你莫不是想临老学木匠,老人家付之一笑。

一九六四年,村里计划扩建会议室、植保室、储粮仓及社员米、麦加工作坊等十间公屋,孔先利老人自告奋勇接受了任务,联合孔锡崇(孔祥永爷)、孔祥森(孔荣爷)二位老人,自行设计隼卯木结构平屋,外墙采用祖传的溪坑石头垒砌,挑选了孔万青、孔令伟、孔万强、孔浓屿等多位心灵手巧的年青人作助手,大家以生产队工分计出勤,没用队里一分工钱,齐心协力,圆满完工,令全村人赞叹不已。

还记得大邱村在前横筑塘时,孔先利老人功不可没。全村筑塘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就是他,当年已六十四,还撑得动头溜。头溜是整槽溜中的第一个,要密切配合“土狗”上泥节奏,快速把泥块用溜滚推送给第二位,不然头溜堵住整条生产线会瘫痪的。老人家年青时生活艰辛,在平岩塘、前横峧下塘围海时都参加过筑塘劳作,对各道工序、潮汛方面都有经验。特别是一九六八年腊月廿三堵缺,那天风雪交加,老人家也参加了,这给全线工程人员极大的鼓舞,老人家在风雪劳累中一直坚持到堵缺圆满成功。第二天就累倒了,躺了一天一夜才清醒⋯⋯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孔先利老人致敬!

000000000000

》》》

孔先利老人的故事平淡而耐人寻味,在那艰苦的农耕年代,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造福村人。

值此纪念大邱移迁四十周年之际,追忆大邱的故事,铭记祖辈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是对已逝先人的尊重和怀念,也鞭策激励我们排除万难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备注

大邱移迁四十周年系列文字,由孔祥贵推荐。

  • 倾听:隐于村头巷尾的故事

  • 交流:作者来稿或实地采访

  • 联系微信号:zcf106zcf

掏细根栏目

第2期

  • 编辑:葱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