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圣境——承德外八庙佛教艺术珍藏(图集)

进入盛夏,天气渐渐炎热,除了选择宅在空调房里,相信也有不少小伙伴选择到凉快的地方出游,身在北京的胜乐君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清凉圣地——承德避暑山庄!

不过,胜乐君今天想要重点介绍的,是避暑山庄附近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外八庙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陆续建成 ,是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外八庙像众星拱月般围绕着避暑山庄。山庄是皇权的象征,这些代表着不同民族的庙宇建筑,则象征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普陀宗乘之庙,人称小布达拉宫。

“外八庙”实际上并不只8 座庙,原有寺庙12座,即溥仁寺、溥善寺(已无存)、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佑寺(大部分无存)、普陀宗乘寺、广安寺(已无存)、殊象寺、罗汉堂(大部分无存)、须弥福寿之庙、魁星楼(原楼已毁)。因为分为八处管理,且地处塞外,因此叫外八庙。现尚存7座。

普宁寺是清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座庙宇,始建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

普宁寺壁画

普乐寺在外八庙中,以其特有的建筑装饰和佛像而著称。主殿阁中须弥座上的主体“曼陀罗”上有一尊铜制的藏传佛教的佛像,即“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阁内的天花藻井,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承德外八庙所藏文物中,以佛教造像为最多,其形态、质地、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清代造像工艺的精湛水平。胜乐君也收集多方资料,为大家介绍一批外八庙馆藏文物精品。

清乾隆 紫金琍玛吉祥天母

此像高56厘米,由骑骡子吉祥天母、背光、台座三部分组成。面部镀金,三目圆睁,火焰发,头戴五智骷髅冠,冠上饰有松石。颈挂人头项蔓,人头皆忿怒相,赤发上竖。右手执骷髅杖(已损),左手托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双乳下垂,从肩部绕过的飘带自然流畅,躯干微倾,舒座于黄骡之上。黄骡背上系人皮,踏行于象征血海群山的台座上。这尊造像把吉祥天母凶猛狰狞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黝黑色的铜质使其充满力感,红色的火焰发与镀金的面部显得吉祥天母越发可怖。背光后的紫檀背板上从左至右刻满、蒙、藏、汉四体铭文,汉文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大利益紫金琍玛吉祥天母”。

从铭文可知,这尊吉祥天母是采用紫金琍玛成造的。根据清宫档案记载,紫金琍玛是西藏引进尼泊尔配方的合金,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宫中初步试制成功,其用料和比例为:每红铜一斤加用金三钱,银六钱,自然铜三两,钢二钱,锡二钱,铅二线,水银二钱,五色玻璃面五钱。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原配方的基础上,用金刚钻石对化紫金琍玛,同时调整部分金属的用量和比例,最终确定配方为:红铜条一斤,金刚钻石五钱,金一两,五色玻璃面各一两共五两,自然铜二两,银六钱,锡二钱,铅二钱,钢二钱,水银二钱。可见紫金琍玛佛像合金成份复杂,化用比例精确,价值亦很昂贵。这尊紫金琍玛吉祥天母应为十八世纪西藏进供清廷的礼品,弥足珍贵。

清 铜鎏金宗喀巴像

该像高25.3cm,曾赴台湾巡展,经专家鉴定为公元15至16世纪佛像,具有藏汉艺术风格特征。宗喀巴是格鲁派的创始人,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大大超过了他的上师身份,藏传佛教奉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其形象中“左经右剑”的特征与文殊菩萨的标志相同。佛经中文殊既是当世的菩萨,又是二世诸佛之师,作为文殊化身的宗喀巴显然也是至高无上的尊神。

外八庙珍藏的这尊宗喀巴像通体鎏金,头戴黄色桃形帽,面部宽平,即所谓的“国”字形脸,这与永宣宫延造像风格相同;眉眼比较长,神态沉静,两颊较丰圆,显得颇有肉感。身着僧坎,僧裙和袒右肩袈裟,衣纹流畅,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左右肩上分别置经书和宝剑,即“左经右剑“的标识,这也是宗喀巴像的重要特征。宗喀巴大师的造像形式以双足结跏趺坐最为常见,但这尊馆藏宗喀巴像双足结半跏趺于双层莲座上。佛座为莲花宝座,莲座造型规范,上下基本呈垂直状,莲座上的装饰非常讲究,上下皆用莲花瓣布一周,莲花瓣饱满,饰有立体感颇强的卷草纹,莲座上下边缘又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圆形连珠,两排莲花之间的连接处嵌入较深。双腿自然,掌和脚趾刻画逼真,莲座底部刻十字金刚杵。这尊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的宗喀巴像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也是藏汉艺术互摄互融的最好见证。

清 十一面观音像

该造像通高139厘米,青铜质,面部鎏金,为清宫廷造像。整体由两部分插接组合而成,下为须弥座,上为观音立像。 十一面观音属密宗的一种造像,观音头有五层十一 面,象征观音菩萨修完大乘的十个阶位, 达到第十一地即功行最终圆满的佛地(也暗含着菩萨具备了大日如来的五佛五智)。 其第一层代表法身三面,第二层代表应身三面,第三层代表报身三面。这三层从纵向看,前方三面作善目慈悲相,代表宝部;左侧三面作白牙上出喜悦相,代表莲花部;右侧三面作肇眉直视微怒相,代表金刚部。第四层在前方三面之上,名 单面大怒明王,面容狰狞作暴怒大笑相,代表揭摩部;第五层为阿弥陀佛面,即以上一切总成佛的方便,代表佛部。

历史上描述十一面观音形象的佛经有三种:北周耶舍崛多译的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奖译的《十一 面神咒心经》和唐不空译的《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其中除详述其十一面的面部特征外,另记有二臂、四臂两种造型,流传于世的造像也多以二臂、四臂形式出现。但这尊十一面观音造像却是按千手千眼观音造型而铸造的,其主臂双手合十,身体两侧各呈扇形排列有20支手臂,每手心上各有一眼,与承德普宁寺内现存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造型一致。

须弥座可分三层。上层为圆形俯仰莲花座,下层为6个具有早期东印度风格的三层叠涩基座,撑托着中层的方形须弥座,中间束腰部分雕刻有一对相向的狮子伸臂向上托举,两狮之中有一具十字金刚柞,代表着大乘佛教的力量,图案雕刻精细逼真。 这尊观音造像体态匀称,立姿自然,表情丰富,造型独特,颇具代表性,充分体现出清代造像工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更为匠心独具的是这种十一面观音与千手千眼观 音组合为一体的形式,实属观音造像中罕见的上乘之作。

清 大威德金刚双身像

大威德金刚梵名阎曼德迦,是藏传佛教诸多神祗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不仅由于它身为藏传佛教着名的五大金刚之首,是藏密修行者最高境界的守护神,还因为它多面多足,狞厉畏怖,浑身上下透露着逼人的气势、冲天的力量、森然的威严,突出地显现了藏密佛像独特的造型特点。 这尊造像为铜制,鎏金,通高159.5厘米,男女双身合体。底座为莲花座,铸有精美的仰覆莲花,上沿饰圆钉。主像9面、34臂、16足。头面分三层,第一层有7首,正面一首呈水牛相,阔口獠牙,三目怒睁,竖耳尖角,顶火焰赤发,束五智骷髅佛冠(已失),令人不寒而栗。主首两侧各有三首,均为忿怒护法形象。第二层亦为忿怒护法相,第三层为菩萨慈悲寂静面貌。主像34臂,与心、语、意一起,代表37菩提分路,即由菩萨到佛的过程。32只手臂呈扇形分布,拟轮转态势,如风似电,在视觉上给人以力量的强烈冲击。主臂前伸环抱明妃,左手托盛血嘎布拉碗(已失),右手执金刚钺刀(已失),结金刚哞迦罗手印,代表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胜利。 主像下肢右屈左伸,稳若泰山,16足踏着象征阻碍成佛的16种生灵,右边八腿屈,压八大天王,表八成就;左边八腿伸,压八佛母,表八自在清净。16种生灵分别为左部的鹫、枭、鸦、鹦鹉、鹰、鸭、公鸡、雁,右部的男人、水牛、黄牛、鹿、蛇、狗、绵羊和狐。

格鲁派认为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同时认为宗喀巴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化身,于是这位守护神在宗喀巴的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受到格鲁派的特别推祟。 此像为清代乾隆朝宫廷作品,完全遵循《造像量度经》成型,做工考究精良,形象浑厚大气,是藏传佛像制作中最为复杂的一尊,制作难度也很大。虽然历经岁月沧桑,部分鎏金磨损,原执法器和身饰缺失较多,但气势不减,历史所遗留的痕迹更给人增添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清 紫檀木三层楼阁殿式九佛龛

此龛通高156.5厘米,外型仿自官式楼阁建筑。顶置藏式奔巴瓶,瓶身两侧帛带翻卷。重檐脊部饰兽吻、小兽。楼阁共三层,每层面阔三间,门侧雕饰龙纹,内供九尊铜鎏金无量寿佛,下承浮雕覆莲须弥座,突出了清代楼阁式殿堂的宏伟造型。龛背面有汉、满、蒙、藏四体文字( 三层九格文字均相同):汉文为“乾隆三十二年四月十四日,钦命章嘉胡图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造无量寿佛番称策巴克墨特清称墨浑阿库扎拉澧阿拂齐希蒙古称查克拉什乌格依那图布叻汉。”

据清宫档案记载,在承德外八庙与北京紫禁城的佛堂中,陈设了很多模仿传统建筑样式的佛龛。而在殿堂的重要位置,又通常置以拟宫殿建筑样式并完全按照实体比例缩微制成的宫殿建筑样式的殿式龛。这种供奉形式源于我国古代宫室及宅第等建筑群中,自殷周以来即形成了正中重要位置由殿堂式建筑所占据的局式。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受深厚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帝王官贾“舍宅为寺”以示敬佛,唐以后我国的佛寺布局也由以塔为中心改变成为以佛殿为中心了。官式楼阁是由单层宫殿叠落而起的一种建筑类型,清代较为重要的阁及城楼除二层檐外还喜用三重檐做法,这里介绍的紫檀三层楼阁式龛就表现了此种建筑形式。

清 银鎏金錾花嘎巴拉碗

承德外八庙的嘎巴拉碗属于装饰全颅骨碗,座长19.6厘米,宽19.6厘米,通高24.2厘米。这种碗用金、银、铜等金属包裹,并有精美图案,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且现存不多的颅骨碗之一。此件嘎巴拉碗为银鎏金錾花,由碗盖、碗体及碗托三部分组成。盖钮为镶嵌宝珠的火焰形,碗盖上錾有四个缠枝莲,包围在盖钮周围。盖上还錾有吉祥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寓吉祥如意之意。碗托上部为圆形台座,束腰处鎏金并嵌一圈绿松石,三面分别饰人头,四周及碗托底座表面饰缠枝莲纹,莲花鎏金。底板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内容为:“古噶巴喇供椀赞 我闻在昔佛月光明以头施檀普度众生左旃檀涂右利刀割扵此二人不分别 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义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仰共圣慈悲是真供养无供养者作赞饶舌波罗般若乾隆岁次壬子嘉平月御赞。”整个嘎巴拉碗选材精细,制作精美,工艺考究,珍重之意十分明显。

清乾隆 铜鎏金无量寿佛

清 铜鎏金白度母像

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清 铜四臂观音菩萨像

清 铜三面八臂摩利支天像

清 黑漆描金四角重檐木佛龛

清 紫檀木重檐殿式五佛龛

清 六角重檐紫檀木佛龛

清 嵌珐琅四角亭式紫檀木佛龛

清 银錾花八宝纹桃形佛龛

清 铜鎏金嵌石佛塔

清 银鎏金佛塔

清 铜鎏金掐丝珐琅坛城

清 银法轮

清 铜胎珐琅八莲

清 铜鎏金转经筒

海螺

清乾隆 铜鎏金掐丝珐琅贲巴壶

清 铜鎏金八宝纹腰圆盒

有人说去一次承德,就相当于去了新藏,就因为这里有片“外八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留给世人的文化艺术瑰宝不计其数,有机会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雄浑壮丽和历史氛围吧!

我们都要做美的传播者,

这种美要自在、喜悦、真挚,并且庄严,

就像释迦牟尼佛带给我们的一样。

(0)

相关推荐

  • 佛教有哪些菩萨?

    凡是称为菩萨的都是佛教的 道教称仙与神,佛教才称佛和菩萨,菩萨[pú sà]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梵语bodhi-sattva,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 ...

  • 文物中的汉传佛教---准提菩萨像

    准提菩萨像 尺寸:高83厘米.宽75厘米 雕刻年代:1886年 所依经典:<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造像量度经> 绘者:1878年山阴张国瑞 准提又作准胝.尊提,译曰清 ...

  • 世界最大木雕千手观音如何建造?打开小门揭谜团

    河北省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外,常年香火鼎盛,人们慕名而来,都是因为殿内有一尊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最重的木雕观世音菩萨像.走到佛像近前,抬头仰望,差不多有6层楼高的佛像赫然出现在眼前,让人顿觉自己的渺小 ...

  • 陇东陕北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博物馆位于泾川县城城隍庙内,这里是一处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的大殿是泾川境内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如今,中轴线上仅存大殿和寝殿,两侧新建的配殿,作为博物馆展厅. 泾川博物馆尽 ...

  • 游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

    清晨起来,承德正下着大雨,今天去参观"外八庙"也只能在雨中进行了.大清帝国在承德兴建避暑山庄时,还在山庄的北边修建了十二座皇家寺庙,因其中八座寺庙由北京的雍和宫管辖,又在古北口长城 ...

  • 游承德外八庙之须弥福寿之庙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仿扎什伦布寺建造了须弥福寿之庙."须弥&quo ...

  • 游承德外八庙之普陀宗乘之庙

    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之年,各少数民族首领会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仿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造了 ...

  • 八十年前热河录像 河北承德外八庙内蒙古赤峰以及当时生活景象

    八十年前热河录像 河北承德外八庙内蒙古赤峰以及当时生活景象

  • 承德外八庙、避暑山庄

    承德外八庙最西点:殊像寺 承德外八庙西二处:普陀宗乘之庙,外拍远景 承德外八庙西三--须弥福寿之庙,外景 从宁城辽中京博物馆出发午时来到赤峰,本拟先午餐再到博物馆一观.想法很好,实行起来很差劲.内蒙古 ...

  • 承德外八庙之一的罗汉堂,丢失了三百多个罗汉,他们跑哪里去了?

    引子: 在承德普宁寺的东侧,有一个普佑寺,普佑寺的主殿只剩下遗址,在配房中还有176尊罗汉在展出. 这些罗汉原本在避暑山庄西北侧的罗汉堂,原有508尊,几经战乱,罗汉们历经磨难,现在只剩下176尊,另 ...

  • 河北1|承德——外八庙

    初夏自驾游第48天(7月26日),游完东北三省,离开辽宁盘锦,行驶460公里到河北承德,下午3点到承德后,先游外八庙中的"布达拉·行宫"景区,包含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和须弥福 ...

  • 【承德】10.22-24|别找了!承德外八庙的干货全在这了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 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1982年, 外八庙与承德避暑山庄, 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994年12月, 外 ...

  • 承德外八庙普宁寺最大的看点,完美地展现了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作为承德外八庙精华之一的普宁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也是游客到承德的必去之处.普宁寺与承德其它寺庙不一样的是,它是承德唯一有僧人居住的寺庙.这里香火旺盛.僧侣云集.普宁寺的最大看点是整个建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