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附中小学部质量检测“四个七” 操作标准

一、 整书备课:
1. 再读《课标》,常读常新,纵横比较,承前启后,明确本学期本学科的目标定位,从课标标编写者角度思考我们教学策略。
2. 浏览整本教材、教参,对照课标解读教材,梳理核心知识体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编制本册教材的思维导图,从教材编写者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思路。
3. 独立完成近三年本年级权威质量检测,然后进行质量分析,站在终点思考起点,从出题人角度思考如何教得有效,学得高效,教和学能保持循序渐进,实现长效。
4. 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普遍基础,梳理出本年级学生的基本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每一个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兴趣激发点,问题障碍点,能力提高点。
5. 和学生一起,明确本学期学生精准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策略,科学的学习计划,能够落地的行动评价。
6. 组织学生准备:(1)课堂笔记;(2)问题本(预习本);(3)纠错本;(4)单元测试卷积累册。
7. 编写学期教学计划。
二、 单元备课
1. 明确单元定位,写清楚本单元是如何承前启后的。
2. 设立单元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3. 制订质量奋斗目标,用数字描述年级质量奋斗目标、班级质量奋斗目标、具体到每个学生的质量奋斗目标。
4. 画出单元知识结构图,明确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的逻辑关系,并且明晰核心素养和知识目标的关系。
5. 编写单元测试卷,并模拟做一遍,把考查知识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6. 设计每一单元的作业,站在达成单元目标的角度,思考目标的分解和落地,实现作业设计和学科核心素养呼应,和《课标》呼应,和单元检测呼应。
7. 提前备一个单元的课,让每一次的教学都能站在终点思考起点。
三、 课时备课
1. 科学设计和实施课前检测,摸清学生上新课的基础,找准每一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障碍点和提升点。
2. 研究单元目标和前测结果,设计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可理解、可量化、可检测。
3. 通读教材,特别是导读和课后习题,要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思路,能说出编写者想干什么?具体步骤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导读和练习?
4. 初步编制教学设计,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一一对应。
5. 根据上课的实际效果,提前一天对新课进行复备,删减练习,调整设计,检查课件,完成课前准备清单。
6. 站在不同类型的学生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7. 确定课时教案,1分钟说出本课教学思路。
四、 课后巩固
1. 新知识学习结束马上进行巩固练习,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可量化。
2. 下课铃声响前一定要回到板书,回到思维导图,回到核心问题和主干知识,组织学生做本课小结。
3. 根据遗忘规律,恰当安排家庭作业,低年级主要是口头的说和实践操作,三年级以上有复习和预习,包括听课笔记的整理,错题本的整理,拓展阅读和实践作业。
4. 书本作业当堂完成,《目标检测》当天完成,作业要全批全改全纠错。
5. 要落实周周清,在问题不隔夜的基础上,实施问题整改清单制,达标过关清零制。
6. 为每一个单元画思维导图。教师备课时候提前要画出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在平时上课时候根据需要展示,学生学习结束参考老师的思维导图,画出自己理解的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的有序排列,重新构建。
7. 实施单元检测人人过关,整体是“人人和自己赛跑”,奋斗目标要写出来,目标达成要评出来,目标缺失要补出来。每一次单元检测后都要进行个人分析,小组分析,班级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