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3.3【2016-8-19】
#每日学论语#3.3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在祭祀祖先结束的时候,竟僭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首颂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里面有两句诗是这样说的:'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重肃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选取使用到三家大夫祭祀祖宗的庙堂之上呢?”
【微言微感】
礼崩乐坏,人心不古,这是天下大乱的预兆。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也就是孔子说的“三家”。“三家”,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孟懿子等,随着国君的羸弱,“三桓”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把国君当回事。甚至于和国君直接冲突,把鲁昭公赶跑,哥几个一商量,立了鲁定公,让国君在晋国流浪,任其自生自灭。
《雍》是什么东西?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歌》,是隆重的国礼象征。你听那歌词:“相(xiànɡ)维辟(bǐ)公,天子穆穆。”
什么意思呢?
助祭的是诸侯,在哪里庄重肃穆主持祭祀的是国君。
关键是:国君在哪里?诸侯在哪里?这明明是几个不守规矩的大臣,在自己家庙祭祀啊!一个村长对着高音喇叭说:“村民们,我代表党中央,代表国务院,代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向你们表示慰问!”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把国君当回事,也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三桓”绝对是僭越,是自大狂,是谋反的节奏。
很多时候,我们对孔夫子提倡的礼制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批判这是封建等级流毒。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不是愚民政策吗?
但是,慢慢我们理解了,平等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等级规定,没有尊卑礼制,秩序都很难保障。
国庆阅兵,天安门城楼视线最好,如果全国人民都要求坐在主席站的位置,都不愿意在下边太阳底下,那不就是乱套了吗?
连最喊叫“自由平等”的美国人,也不能随便入住白宫,不能随便搭乘总统先生“空军一号”。
孔子一生都在为维护礼制而努力,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怎么能不发出沉重的感叹呢?孔子在这里不仅是对这三家大夫个人野心和欲望恶性膨胀的忧虑,而且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礼乐在孔子的心目中不是单纯的娱乐和消遣之用,也不是一种虚幻的形式,而具有着实在的国家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意蕴。
在当下廉政风暴中,我们反腐利刃,也在瞄准那些不守规矩的“僭越”者——办公室超标,超标配备公车,超标准接待……
很简单!是什么级别,就享受什么待遇。不是那个级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