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2.5【2016-7-29】

#每日学论语#2.5【2016-7-29】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过了几天,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对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他说:'无违’。”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按照礼的规格来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的规格来埋葬他们,以后还要按照礼的规格来祭祀他们。”

【微言微感】

“伯、仲、叔、季”是弟兄们的排序: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小为季,如果是庶出老大,则叫“孟”。因为有嫡庶之分,庶出老大也只能是老二,所以,“孟”和“仲”都是老二的后代。

仲孙、叔孙、季孙这三家大夫的祖上庆父、叔牙、季友,与鲁君庄公是同胞兄弟。按规定,鲁桓公的长子继位为庄公,其余的三兄弟被封为大夫。

后来,这三家大夫不循礼制,不仅把持了朝政,而且把自己的城墙筑得既长又高,孔子任司寇时曾要推翻他们的城墙,孟懿子之父孟僖子(名仲孙貜jué)不配合,孔子对他很不满。孟僖子临死时有所悔悟,遗嘱要孟懿子跟从孔子学礼。这就是“孟懿子问孝”的原由。

“无违”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孝顺,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思,要听话;有人说是守礼,孝是内在的,礼是形式的,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的体现。孝不孝论的是心,但是心的表达却是礼。

父母做得对,儿子就要继承家风家训,好好坚持,无违就是大大的孝;父母做得不对,儿子三年无改父之道,先接过来走一段,再亡羊补牢,查漏补缺,子为父隐,这是孝顺。老子眼睛还没有闭上,儿子马上造父亲的反,改弦易张,这是不孝,是忤逆。秦始皇刚咽气,儿子胡亥就大开杀戒,逼死哥哥,谋杀大臣;唐玄宗人还健在,被迫做了太上皇,剥夺权利,郁郁而终。

孟懿子的老爸孟僖子,虽然喜欢揽权力,讲排场,但是还是比较礼贤下士的,临死,要求儿子孟懿子和南宫叔敬拜孔子为师。但是,如此显贵的弟子,孔子弟子录中似乎并没有孟懿子,所以,极有可能是被除名了。

孟懿子和父亲比,很有些胡闹。他穷兵黩武,不遵守周礼,总想对周边小国进行侵略,对君王也不忠诚,自然也不尊重。国家有事的时候,他更是保存实力,不肯为君分忧。

孔子说的“无违”,可以理解为告诫孟懿子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让老爸地下蒙羞。

孔子说给樊迟听,希望他转告孟懿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你的父亲生前爱惜声名,能够礼贤下士。你若孝顺,不仅他活着时候要听话,他死后还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谨遵教诲,恪守父命。

也有人说,这桩公案发生在孔子在鲁国做国老时候,孔子七十多,孟懿子也一天天老了。孟懿子的儿子孟孺子(孟武伯)羽翼渐满,他老爹还没有死,就想改父之政与父之臣,孟懿子听说这事很伤心。找孔子咨询如何让儿子孝顺。孔子才说出“无违”。要让儿子孝顺,自己先孝顺自己的老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为人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对自己父母尽心尽力,恪守孝道,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反之,对父母或者不管不问,或呼来喝去,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