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一、代称

  1、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代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代指小孩。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伛偻、提携:伛偻,驼背的意思,老年人弯着腰,故“伛偻”指老人;提携,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故指小孩。如《醉翁亭记》:“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布衣:古代平民服装以麻布制成,因此用“布衣”借称平民百姓。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近代专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4、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代指音乐。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5、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如《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二、风俗礼仪

  6、谥号: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或有“忠勇义烈”行为的人死后,朝廷或私家给其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种称号叫做“谥”或“谥号”。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7、避讳: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叫“避讳”。如《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改“民”为“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8、崩:古代皇帝死的讳称。如《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0、折腰: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尊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

  1、以籍贯命名,如《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人。

  2、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3、以谥号命名,如《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4、以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编于唐穆宗长庆年间。

  5、以表字命名,如《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6、以书屋命名,如《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屋的名称。

  7、以别号命名,如《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四、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