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VR|足不出户带你细品应县木塔,对比千古奇塔的六十年变迁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构楼阁式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座真正具有多层使用空间的古代木构佛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本期推出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应县佛宫寺院区六十年之变迁,为原应县佛宫寺文物保管所所长杜福撰写。

第二部分:应县木塔全景VR

应县佛宫寺院区六十年之变迁

▲应县木塔南立面近景(2020年)

▲应县木塔历史照片

应县木塔天下闻名,

但它所在的佛宫寺却很少有人提及,

应县木塔自建成之日起,

就坐落于佛宫寺的院内,

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新中国成立以来,

除了对木塔进行加固维修以外,

政府也对寺院区进行了整治,

数十年来,

佛宫寺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

由散变整,

由萧条变靓美的演变过程。

▲佛宫寺前的木牌坊古今对比

应县木塔驰名中外,而佛宫寺却不为世人共知,也许是多少年来一直称塔俗名的缘故。其实,木塔从建成之日始就有御赐大名——释迦塔,它就坐落于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翻开古建专家陈明达之巨著《应县木塔》,第一段文字仅此一句:“佛宫寺在山西省雁北专区应县城内”。可是,多少年来就连当地人也很少提及佛宫寺,只称大寺,牌坊以里叫大寺门,山门往里叫大寺院,然寺不像寺,院不成院。

▲佛宫寺山门遗址

佛宫寺山门(天王殿)毁于建国之初,至今已有60多年了,寺名标志的唯一遗存解放以后只能在木牌坊上所见。位于县城西街佛宫寺入口处的木牌坊是一座清代建筑,三楼四柱悬山顶,在明间楼额上,顺斗栱走向,俯立着一块大匾,形似塔上三层的“释迦塔”匾,上有匾首,下有匾舌,两边有匾带,匾面上刻着“佛宫寺”三个楷书大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块匾损毁,换之而来的是一个长方形小木牌子,上写“佛宫寺”三字,没几年也不知去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多次对木塔进行加固维修,随之对寺院区也不断地加以整治,六十多年来,佛宫寺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由散变整,由萧条变靓美的演变过程。

为了让读者对佛宫寺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佛寺印象,咱先对建成之初的佛宫寺做一个简单的描述。佛宫寺原名宝宫寺,元代中期改名为佛宫寺。辽代的佛寺建筑平面有一个显著特征,都是山门内前有塔后有殿,呈纵长方形,而且只在前面开一门。这种建筑格局此前少有,最早可推至北魏,但不同之处是近乎正方形,四面各开一门。据古建专家陈明达考证,当时佛宫寺院自山门内,中线上是塔、大雄宝殿及左右方丈,山门内左右是钟鼓楼,周以垣墙围之,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平面布局。

▲佛宫寺院复原想象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佛宫寺院区的状况一直是这样的:前面山门只存基址和四大天王塑像泥胎。从础石尺度测知,原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山门左右各砌小门楼一座,这是寺院原来出入的便门。山门内东西钟鼓楼对峙,相距29米,形式完全一致,钟鼓楼北面10余米东西相对各有配殿三间,西配殿北面有五间平顶房。守塔半个世纪的住持和尚大行师就住在这里。东配殿南面有一块面阔三间的废屋址,北面有文保所成立后建起的瓦房,做办公室和库房用。塔前的建筑就是这些,大体看还像个寺院。东西宽45米,南北长55米。院中间有花坛、草坪、水池、小桥。从山门两侧转北与钟鼓楼、配殿相接,筑有垣墙,当时已是残墙断壁,没有实际作用。

▲释迦塔南院全景

寺中部便是释迦塔,建立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石砌阶基上,下层阶基是不规则的方形,各面宽度均40米,四面各出月台。

▲两层阶基及南月台

塔后是大雄宝殿,建在一个宽60米,深41米,高3.3米的大砖台上。塔北面下层阶基月台上有一道高高的甬道与砖台相接。大雄宝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东西靠里有朶殿三间。大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间,配殿之南各有小方亭一座,都是清代末期的建筑。一进砖门楼往东还有四间新建的仓房。当时这里的建筑,几乎全是砖台后广盈粮仓也叫老仓的附属库。砖台北面往西有一个小门,门外有一座斜坡慢道通至大仓巷街心。

▲大雄宝殿砖门楼及甬道

▲大雄宝殿院全景

▲大雄宝殿后门及慢道

整个佛宫寺院区,从塔前东西配殿往北均无垣墙,释迦塔的正东及东北、西北面都是很大的空场。先说东面,只在钟楼正东方向,霍家巷路西曾有一座建筑,叫洗心社。室内空旷,东西长,南北窄,拆下山门后的木料一根一根排放在地上,作为人们的“座椅”。记得童年时期看电影就在这个地方。洗心社北便是塔东广场了,看来由来已久,有一张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老照片便可证明。

▲抗战前的释迦塔

塔东南下层阶基与月台连接的地方,筑起三堵墙,是一个“U”形露天会场主席台,平时县城举行群众大会,印象最深的是镇压反革命、肃毒期间的宣判会,还有每年物资交流大会及唱大戏就在这个地方。释迦塔与大雄宝殿砖台全无垣墙遮拦,连接二者的甬道中间有一个门洞,街上过往行人和小车辆可以通行。再说塔西面,沿大仓巷路东靠南有一座小学校,原来叫大寺完小,后改名为城关第二小学校。学校后边早先是破烂不堪的三关庙,后来拆除供二小做操场用。再往后便是一片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西北角社员在此处建起四排民居,有七个院落。

▲右下角为戏台后台

▲大雄宝殿砖台西南

“文革”前的1965年,上级文物部门拨款,专门对寺院开始进行了一次整修,在重点修葺钟鼓楼的同时,还为寺院砌筑了拱形墙基,高2.5米的青砖围墙。当时洗心社已于50年代末拆除,所以围墙是这样的:南面西起原来山门东面的小砖门楼,至霍家巷路西顺巷北下,与大雄宝殿砖台后的延长线相交,再左拐连接砖台,形成一个“U”型半包围。大雄宝殿砖台西很近的地方,也砌了这样一小段围墙。这次工程的后期,“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拆掉了山门基址上破损不堪的四座天王泥塑和两边的小砖门楼,在前面筑起了四个砖门墩,安装了一大两小的简易铁栅门。

▲砖墩铁栅门

1974年,国家立项的木塔抢险加固工程开始后,佛宫寺院区建设也随之加快了步伐,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首先解决了西院墙的完善。塔西的城关二小,原有的坯墙颓倾残破,学校的伙房靠近木塔,另有部分建筑凸进塔院,既不安全又不整齐。这次将伙房和凸进来的建筑全部移迁,将西墙取直,新建了高2.5米,长120米片石基础的清水砖墙。

▲修缮后的西、北墙

1975年拆除了寺院分散的12间旧房,开始新建了九间办公房屋,卷棚瓦顶,中间部分做接待室。接着还在其东面建了厨房餐厅七间东下房,卷棚瓦顶。

▲接待室和餐厅

1976年拆除了塔前所有的东西下房及院中的水池、小桥等建筑物,平整场地,完成了新建办公室的内外工程。另外,还利用剩余旧料,在院东兴建了半露天的公共厕所三间。1981年开始又将1965年砌的寺院东区围墙全部推倒,改砌成下半截石头上半截青砖的高墙,和以前的拱形空洞、半封闭式的围墙相比,显得敦实厚重,牢固安全。1982年还把山门前的简易门拆掉,在原基址上建了一个0.7米高的砖台,上面整整齐齐安装了一排铁栅栏,高2.4米,共八组,其中两组为两扇的活动门。在距铁栅栏不足20米处开一便门,可供人员和小轿车出入。这时候的佛宫寺院区呈长方形。

▲1982年修建的砖台铁栅栏

▲佛宫寺示意图

1984年,国家拨款迁建城关二小,顺便征收学校后面的四排民居。从此,佛宫寺院区形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正方形,边长平均150米。在拆除二小校舍时,专门保留了一排两个教室,做文保所库房用,在寺院中显得很不得体,直到1999年才拆除。在圈砌西围墙时,推倒了1974年砌的清水砖墙,向西扩展到大仓巷,墙体如东墙。后来又参照北京故宫围墙的模式,统一在寺院围墙上增加了瓦帽,更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西院区拓展后,紧接着于1986年底在西南侧建起了两排办公用房,共14间,正房硬山瓦顶。还在两排办公用房中间西侧建起文物库房五间,为卷棚瓦顶。

▲1986年建起的办公区及文物库

从1995年开始,来应县参观木塔的外地游客逐年增多,但有不少游客只在门外铁栅栏前留个影就匆匆离开。为了吸引他们购票入寺参观,遵照县政府指示,1996年9月我们在山门基址上拆栅砌墙,仿古形制,墙顶部为青砖斗栱,琉璃瓦帽。形成长20米,高3米的一面照壁,壁正面凹处满嵌铁皮,上面作一幅应县八景图。

▲塔前照壁

时过两年,1998年县文物旅游局利用省局投资,拆除寺院东侧的厕所,兴建了一座设备齐全的卫生间。到了8月县政府又作出了拆墙复建山门的决定,由太原市晋阳古建公司承建。9月3日破土动工,山门规模以原址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之础石为据,高度定为9.9米。因过去山门遗址两旁有小砖门楼,供人出入,所以开工后不久又在原工程量中增建两座垂花门楼的项目,同时决定殿内塑像工程也由晋阳古建公司一并进行。复建山门深得民心,大同市应县同乡会率先组织捐款,推动应县各界人士踊跃募捐,现有功德碑为证。经过九个多月的奋战,这几项工程相继完成。山门(天王殿)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大师赵朴初亲笔题写“佛宫寺”的寺名大匾,悬于山门正门门额之上,三个金光闪闪、潇洒韵致的大字给佛宫寺增色,为释迦塔添彩。

▲复建的佛宫寺山门

▲“佛宫寺”匾

在寺院内变化最大的要数塔后的大砖台——大雄宝殿院了。近一个世纪前,大砖台与孤塔被街道隔裂,大雄宝殿倍受冷落。解放以后,三座殿堂先是作为县粮库的附属库,“文革”开始后,大雄宝殿一直是县里的大型展览室。东西配殿堆放杂物用,1994年经过清理和简单的装饰,成为两个小展厅,东为“文博轩”,西为“墨宝斋”,为游人展出应县文物图片和各界人士赞誉木塔的墨宝。从1996年开始,历经三年半的时间,从里到外妆修了三座殿堂,即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地藏殿,重塑佛像共47尊,像姿如法,庄严肃穆。

前文提到,佛宫寺的木牌坊位于寺南面的西街口,牌坊里是大寺门街,两边东至霍家巷,西至小仓巷,全是民居。1997年11月县政府开始进行塔前街改造,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拆除了大寺门街两旁的所有民房,周围建成传统的仿古式商铺房,其中邻西街的街面商铺为二层,东西角楼为三层。里面形成一个宽阔的广场,与整个佛宫寺显得特别协调。

▲大寺门街及民居

而这时的木牌坊显得低矮不说,且紧靠着东侧的建筑,西面却留着一个大口子。另外,当时为加宽街面,新建筑比原来都往北缩了5米多,所以牌坊还显得向南特别突出。后来我们请示政府后决定对木牌坊实施不落架移动,并且适当加高。事后测得这次升移向西4.7米,靠北5.2米,升高0.76米。

▲移动前的木牌坊

▲如今的木牌坊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宫寺,当人们从木牌坊下走进,直到踏入山门,面前的一切,除傲然屹立的千年古塔外,其它附属建筑,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六十花甲焕新颜,古寺名塔盛无前。

▲应县木塔古今对比

应县木塔全景导航

扫描下图二维码,体验应县木塔全景VR

应县木塔雄伟的外观形象、合理的内部结构、多样的斗栱设计、独特的牌匾楹联、精美的佛像雕塑、多彩的壁画艺术等等,集应县木塔于一身。不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还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来源|朔州新闻网

文|杜福

佛宫寺老照片|朔州新闻网

其它图|网络

(0)

相关推荐

  • ​汉传佛教建筑及其布局(下)

    佛之空间 以大雄宝殿为界,其南之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构成"佛之空间",是整个佛寺重点,尤其大雄宝殿,作为释迦牟尼佛像之所在,是整个佛寺之精神核心. 山门为佛寺正面入口之楼门,若被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3)

    *********************************** 205 11.十方普觉寺 清                          北京市海淀区 206 12.清净化城塔 清    ...

  • 中国最早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全县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33万人. 山西应县木塔在山西的位置 应县木塔在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佛宫寺 佛宫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据明万历<应州志>记载, ...

  • 车神殿、圆正法师塔——京城最酷炫的寺庙白瀑寺游记(一)

    疫情期间家中闲来无事,随意上网浏览翻看,无意间几张图片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几张很有特色的南派风格的寺庙建筑照片,与北方常见寺庙不同,高大的佛像雕塑建在室外,凌空而立.看了照片的说明让很是我惊讶,这几张照 ...

  • 山西之行(三)——五台山

    山西之行(三)--五台山 孙江林 05-25 阅读 1105 2021年5月18日,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团友从山西太原出发,2个多小时到达第一站--五台县茹村镇尊胜寺.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 ...

  • 豫·驻马店:汝南悟颖塔、南海禅寺和天中山文化园

    汝南小南海,为蔡州八景之一,是历代修城筑堤取土形成的洼地淤水成湖.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藩王汝宁府崇庄王朱载境出资疏浚,以普陀山"南海"圣境为蓝本,建"观音阁&q ...

  • 六祖亲手种植的千年佛荔,本已枯萎,却突然枯木逢春开花结果

    大概在两年前,我曾经写过南华寺.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素有"东粤第一宝刹"之誉.更重要的是,六祖惠能选择了在这里创立禅宗. 所谓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 相传达 ...

  • 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5】净土寺

    1933年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 ...

  • 群魔乱舞的节奏,湖人队万圣节活动这么过的,丹尼格林带你细品!

    群魔乱舞的节奏,湖人队万圣节活动这么过的,丹尼格林带你细品!

  • 十位名家带你细品记忆里的年味

    春节到了 恭祝大家   新的一年 多些欢乐   多些喜事 平平安安   顺顺利利 恭贺新禧 龙飘飘 - 好运来·年年高 让我们跟随名家笔下的过年旧景 以兹怀想旧时的年味,享受当下的喜庆 鲁迅 过年 我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八卷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八卷 后梁纪三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911) 后梁纪三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1]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 [1]三月,乙酉朔(初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六卷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六卷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 后梁纪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四卷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四卷 唐纪八十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1]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qu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二卷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二卷 唐纪七十八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光化三年(庚申.900) 唐纪七十八 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公元900年) [1]春,正月,宣州将康儒攻睦州:钱使其从弟拒之. [1]春季,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九卷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九卷 陈纪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未.563) 陈纪三 陈文帝天嘉四年(癸未,公元563年) [1]春,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射.时齐主终日酣饮,朝事专委侍中高元海.元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六卷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六卷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 梁纪二十二 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年) [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 ...

  • 品译《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四卷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四卷 梁纪二十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551) 梁纪二十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辛未,公元551年) [1]春,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景遣于庆攻之,不克. [1]春季,正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