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能不开会就不要开会

【异史氏曰】还是上个月在一次与校长的交流分享中谈了一下为什么要少开会的观点,在我看来热衷于开会的校长,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只有坐在主席台上,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威严。 至少在主席台上骂人是很少有教师站出来直接对抗的。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中将热衷于开会的行为称之为“会议行为”,“所有会议透露出来最重要的信息是潜在的事项,也就是谁能够用什么理由召开会议,谁觉得有义务出席,以及哪种借口可以优先召开”。即便是小型的会议,人们首先考虑的不过是身份认可以及身份排序。“会议行为”的人格特点往往是热衷于无节制地开会,却不清楚无止境的会议非但无效,甚至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学校方方面面的厌倦与抵触,别以为主席台上一坐就威风了,其实每当各位坐在上面吆五喝六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大多在窃笑各位的无知或者祥林嫂的状态。从沟通的角度看会议并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因为这样的沟通只是单向的,最大特点不过是宣布或者布置的而非达成的。

一般而言,有效的沟通往往是直接沟通。作为校长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访问工作现场:一天在校园内转个三五六圈,经常性的到教室里听听课,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有可能亲自组织全校性的或者专题性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只有在工作现场才有可能看到具体的学校工作进展,发现学校工作的具体问题,也只有在工作现场才可能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面对面的交流,在口头交流的同时透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相对真实的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建议,甚至于是牢骚和不满。只有他们直接的心态才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坐在主席台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我做校长的第1件事情就拆掉主席台,第2件事情就是减少不必要的会议。 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有一种研究方式叫茶馆式闲聊。

如果我们发现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出了问题,一定要通过直接交流来解决。以表示我们没有刻意无视对方,更没有等着对方做点什么表示让步或者所谓的尊重,我们一定要主动的打破僵局。当然,当我们决定采用直接交流的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搞清楚面对面交流的各个环节:场景、对象、以及时机,甚至必须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结束。

即便是非开会不可,也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说官话套话,以及貌似深奥而实际不着边际的话,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乃至于表情都的表达都要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关爱之心、理解之情,要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要尽可能的跳过那些书面语言以及电码里隐藏的那些复杂信号的干扰。要知道直接交流只有在不引起反感或抵触时才有效。

校长们不妨读读《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的作者们的这段文字:“包括卡兹登在内的很多学者都更认同另一种'论述规范’,即学习者可以自发提出问题,思考答案,然后直接相互交流。这套模式对学习效果有这样的预期假设:学习者会形成独立思考的规范,同时有可能将自己认定为知识的生产者,而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即便要开会也要尽可能的创造让更多的人与与会者分享的机会。

我理解的“直接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书写的交流,不排除面对面交流可能会使对方可能不容易接受的局面,或者自己不容易说出来的状况,那就书写出来交给对方。薛定谔在《我的世界观》中说:“任何一个人的所谓世界图景,其实只有一个很小的片段是来自于他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更大的部分则来自其他人的经验,亦即源自与其他人的交流(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而是人们与各种文字载体所保留的文字进行的间接交 流)。”也许我对薛定谔的这段话作了刻意的歪解。《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这本书说的绝不是校长应该坐在办公室,而是说的校长应该干什么,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书名真的不好起,尤其是翻译的书籍。

(0)

相关推荐

  • 我所理解的“会议”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百度了一下"会议"的定义.它是这样定义的: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参加工作之后,就遭遇到了各种 ...

  • 横跨中国4000公里 | 关于远程心理咨询隔空对话,我还有救吗?

    快要下班的时候,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对方的声音显得非常犹豫,"老师,我在西藏挂职,去不了上海.请问,是不是就没法做心理咨询了?" "您可以使用远程心理咨询." & ...

  • 重拾-遗失已久的交流‖文/想飞的鱼

    重拾-遗失已久的交流 最近全国因为新冠肺炎,每个人的脚步都慢了下来,多了时间和家人相处,或多或少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态度.身处异乡打拼的朋友们,过去,只会报喜不报忧,所谓的交流 ...

  • “电话焦虑”: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听到手机铃声?

    说起电话焦虑,相信大多数人会承认在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中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人在听到手机铃声响起时会感到焦虑,并试图逃避接电话这个行为.人们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来描述这个现象--&quo ...

  • “e”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冷思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可否认,新型的教育体制下,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全面提升 ...

  • 面对面丨一个好县长比一个好校长更重要!东部校长到西部后这样说……

    面对面丨一个好县长比一个好校长更重要!东部校长到西部后这样说……

  • 凌宗伟:一笑而过,一笑而过

    [异史氏曰]有人想不通为什么那些热衷于蹭热点的名师们的言辞尤其是标题总那么让人不明所以.读读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也许就会明白个中就理."重要的是对于评论的对象有着怎样 ...

  • 凌宗伟:教育圈子的偶像崇拜

    [异史氏曰]到弥勒,我下意识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地名是不是与佛教中的那个弥勒佛有关呢?问了一下,只说这理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属于弥勒的旅游景点之一.查了一下,位于弥勒县城西北方昆河公路旁,距县城10公 ...

  • 凌宗伟:学然后知无知

    [异史氏曰]每每与老师们谈及教学设计或者备课的话题时,我总是会习惯性地问及一个蠢问题:诸位的教学目标是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诸位的答案无非两种状况,一是抄来的,一是自己设计的.这当中往往前者居多.那么, ...

  • 凌宗伟:许多方法行不行,干了也不一定能确定

    [异史氏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道理似乎做教师的都明白.实际的情形往往是总希望有一个手到擒拿的高招,谁不希望省时又省力哦.实际的情形是,凡可以直接拿来的不过是形式,或者皮毛.譬如现如今普遍使用的小 ...

  • 凌宗伟:关于“明星”

    [异史氏曰]昨天车上闲聊,谈到一些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热衷于与名人拍照.我说了一句这些人就是教育圈子的追星族,傍明星是时下成功成名的捷径.单博士问我如何界定明星,我一时语塞,回,反正不是影 ...

  • 凌宗伟:自己不会读,如何教学生读

    [异史氏曰]有朋友问我关于学生的阅读我有什么想法.还真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做老师的教阅读,无非就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对象给他们一点具体的帮助而已,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读,读 ...

  • 凌宗伟:由观念到行为的改变有个过程

    [异史氏曰]在某地的教学质量提升项目中,我们一再强调"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尊重差异"只是教学理念,不是教学流程,更不是教学模式.遗憾的是不少老师总希望能给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或教学模 ...

  • 凌宗伟:回到“学生立场”谈何容易

    [异史氏曰]昨天上了一堂初中作文指导课,学生是由老师们替代的.我不喜欢这种形式,因为我认为成人是很难进入学生视角的,除非专业演员,即便专业演员,年龄跨度大的角色能演好的不过凤毛麟角.考虑到因为是教师培 ...

  • 凌宗伟:为什么要设计教学流程

    [异史氏曰]为什么必须设计教学流程(我这里说的流程,也可以理解为程序.步骤,甚至可以理解为进程).教学流程,对教师尤其是对新手教师而言,好比开车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一步一步总得有个基本的步骤,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