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的小团圆比悲剧更悲凉 | 陈震坤&谭瑢•少年读邻
485丨倾城之恋
陈震坤金句
这哪里是恋爱的圆满?
它分明是社会的悲哀!
倾城之恋,悲哀之恋
文/ 八年级 陈震坤
《倾城之恋》讲述了流苏和柳原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地方容下一对平凡夫妻,这样的结局是圆满的。
上海白公馆的白流苏,在婚姻失败、钱财被家中兄弟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的她,认为自己的出路就是寻找另一个有经济基础的男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于是决定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并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生活纸醉金迷,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他不相信爱情和婚姻,但内心深处却渴望安稳。两个各怀鬼胎的人在浅水湾饭店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白公馆代表了旧日的一切,封建、保守又自私,他们“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曾经的辉煌使他们即使揭不开锅,场面也要荣光,女性也要保持淑女形象。因此,白流苏离了婚也不愿意去找个低三下四的工作;在认识柳原后,她觉得他不会和她结婚,心里愤愤不平却不肯认输;然而柳原半夜打三次电话告白时她又无动于衷。她自私、守旧,需要名分和社会地位,她不甘心做柳原的情妇,所以她宁愿回上海受家人嘲笑,也要做所谓的“淑女”。这样的处境下,她还是不愿自降身份去寻一份职业,生怕柳原瞧不起她。等柳原再次邀她去香港,流苏心里便安定了许多,在没有结婚的前提下,两人也走在了一起。不过,“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流苏似乎服输了。巧的是,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战争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生死交关,柳原返回来保护流苏。
小说结尾成全了两人的姻缘,“他们默默握着彼此的手”的场景很温暖,却又让人悲从中来。细观小说两位主人公的心理:白流苏对自己家庭厌恶、痛恨,渴望另寻一个有自己地位的家。然而她又不敢放胆去爱,即便是爱了,还得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范柳原受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影响,失去了组织家庭的信心,也就没了责任心,所以他追求真诚的情感,同时又不愿意结婚。他们其实都是厌家的,厌家就是厌世,是对那样的社会厌倦。正因如此,他们只有在经历轰炸后才能真正走入家庭。这种貌似达成心愿的欢喜,是“香港的陷落成全的”。这哪里是恋爱的圆满?它分明是社会的悲哀!一份靠这“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的社会巨变才发生的喜剧,比悲剧更让人心痛。文中说在那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只有“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才能“大抵如此”,可世上究竟又有多少“倾城倾国之人”呢?大多数人恐怕都如柳原所说的“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儿做的了主?”这“鬼使神差”的“倾城之恋”,女性是悲哀的,男性也是悲哀的,这足见社会的悲哀!
《倾城之恋》用世俗圆满的恋爱来反衬社会悲剧,读来韵味独特。这种韵味离不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张爱玲出身官宦世家,生活与处世之道与平民全然不同,她有洞悉一切的明快,也有洞悉之后的悲哀,所以她的作品常常有凄艳之感。《倾城之恋》也如此,它用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哀,是喜剧,却比悲剧更加悲凉。
曾经的辉煌使他们即使揭不开锅,场面也要荣光,女性也要保持淑女形象。因此,白流苏离了婚也不愿意去找个低三下四的工作;在认识柳原后,她觉得他不会和她结婚,心里愤愤不平却不肯认输;然而柳原半夜打三次电话告白时她又无动于衷。她自私、守旧,需要名分和社会地位,她不甘心做柳原的情妇,所以她宁愿回上海受家人嘲笑,也要做所谓的“淑女”。这样的处境下,她还是不愿自降身份去寻一份职业,生怕柳原瞧不起她。
无论怎样,女性总还是要做淑女,却不愿自降身份去寻找一份职业。震坤同学这样的叙述背后不自觉露出的是一束来自21世纪的目光:何苦紧紧拽着一个“淑女”的虚名,而不去寻一份职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女性呢?这种不解来自于“当下”(阅读者时空)对人的主流价值判断,而这种扛着“当下”的镜头去凝视“过去”的文本的阅读方式似乎也是学生最难避免的一种状态。要想让学生建立起“回到历史现场”的感知能力,可能还需要更丰富的阅读经验。
白流苏拽着白家六小姐的虚名,不肯离开白公馆这座令人窒闷的古堡。为什么?因为这“虚名”是她以小博大的赌场入场券。有着白家六小姐的身份,她有可能博得的是范柳原这样众人虎视眈眈的多金单身汉,失去了这层身份,她可以博得的对象参见来自麻油铺的曹七巧。她们在乎这个虚名,是因为这张“空头支票”只要找到人在上边填上数字,就可以切切实实地指向好的生活质量。她们要求名份,不仅因为它指向社会地位,还可能因为它是取得财产合法分配权的充分理由。
那么她为何不能自降身份去寻一份职业?只是因为怕范柳原瞧不起她吗?白流苏“仅有的一点学问,全是应付人的学知”,我们如何相信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长久地胜任一份工作,并且这份工作可以支撑她的全部生活。没有了工作、没有了白家,退无可退的白流苏又该如何谋生。19世纪末中国的女性才终于被“发现”,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告诉女性:两千年了,你们可以从家庭中走出来了。可是像白流苏这样的大家小姐也不过只学过一些应付人的学知,她们走出来之后该如何活下去?未知的自由和已知的赌赢的可能性,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选择了后者,她们千方百计所博的不过是一种人生的确定性,而后者的可能性是她们目之所及可以看到的并且有把握的,她们当然会放弃未知的自由。
张爱玲笔下,有不少像白流苏这样自主自愿以婚姻为筹码达成交易的“女结婚员”:葛薇龙、敦凤、顾曼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他们对那个时代女性出路问题的认识。这些“女结婚员”们让爱情从浪漫、纯粹的神坛上坠入了日常,她们的婚姻固然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美好的期盼,但这样的婚姻已经是她们当时百般计算过后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什么是最好的选择?白流苏凭得陷落一座城的运气博得的,只不过是婚后依然会把俏皮话说给别人听的范柳原,而来自麻油铺的曹七巧,最好的选择不过是个完全丧失了健康的生命力、处处让家里瞧不起的骨痨病人。流苏博弈的赌注是赔上自己的名声,而七巧下注的方式则是明知生下孩子会成为自己遭受荡妇羞辱的口柄,却依然要生下一儿一女。白流苏知道嫁给五子的鳏夫更惨,曹七巧知道嫁给穷人更惨,而她们都知道自己不嫁会惨上加惨。无选择下的选择,百般出路不是出路,条条道路通往没有光的所在,人还不得不自主自愿往深渊里跳,前仆后继,时时唯恐下一个选择更致命,这可能才是那个时代最挥之不去的悲凉吧。
《鸦》©深濑昌久
2019.12.09~2019.12.15
「倾城之恋」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红玫瑰
下期主题
封锁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