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唐咸通年间,800名徐州士兵被遗忘在桂林,六年不能回家,士兵被逼造反,一路攻城略地。打到湖南时,朝廷下旨恩准士兵返乡,条件是立即放下武器。士兵们纷纷照办,可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对劲。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一千多年前的桂林还是一个满是瘴气、毒虫的蛮荒之地。这种地方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
 
公元863年,因南诏国多次攻打安南,致使交趾陷落。朝廷命徐州节度使孟球率2000人前去支援,中途抽出800人戍守桂林。
 
虽然不用去前线,但这800大头兵依然不高兴,因为桂林这种地方环境恶劣,且作为北方人,到了桂林肯定是水土不服的。好在朝廷比较人性,明确规定三年一换防,也算有个盼头。
 
三年后,朝廷早就把这群倒霉蛋给忘了,无奈之下这群大头兵只能继续在桂林喂蚊子,一直到第六年,士兵们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向上级领导崔彦曾表达了迫切回乡的愿望。
 
但崔彦曾表示朝廷现在比较困难,没办法派人过来换防,希望大家再坚持一年,明年就可以回家了。这种话士兵们不知听了多少遍了,回家有这么难吗?
 
有人大骂:“朝廷言而无信,都守了六年了还回不了家,你们没有父母妻儿吗?”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不让我回家,那我就自己回家!
 
公元868年7月,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等人怒杀都头王仲甫,并拥立军中威望较高的粮料判官庞勋为首,抢了粮草辎重,一路向徐州打去。
 
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庞勋兵变”,这起兵变的起因不过是一群大头兵想回家而已。
 
庞勋起兵后,一路所向披靡,原以为800人的队伍掀不起什么风浪,朝廷完全没有人在意。直到起义军打到湖南才有人急了,朝廷下旨表示这件事是朝廷做的不对,现在决定不追究参与造反人员的责任,并允许士兵们返乡,但前提是必须放下武器。
 
士兵们思乡心切,果真很多人放下武器等待朝廷安排。好在其中还是有明白人,有人认为绝对不能放下武器,现在说的好听,放下武器后真的会不追究吗?恐怕没那么容易,干都干了,这条路只能走到黑。
 
起义军继续出发,经过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沿途官军战斗力差的令人发指,庞勋800人的队伍越打越多,农民纷纷响应,打到徐州时队伍已经壮大到20万人。
 
而唐军的表现只能用“辣眼睛”来形容,后来见到庞勋的部队,还没开战便胆怯了。
 
868年底,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率兵3万攻打庞勋所在的都梁城,庞勋却率军退出都梁城,将城池拱手相让。

第二天,大雾,庞勋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杀了一个回马枪,歼灭唐军2万余人,戴可师在逃亡的路上被起义军击毙。
 
这一战让庞勋名声大振,起义军气势达到顶峰,庞勋自认为天下无敌,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所谓盛极必衰,历代农民起义军都难逃这个规律。庞勋起义军最初的诉求只是想回家,打到现在他们坐拥数座城池,手下数十万将士,掌握无数人的生杀大权。对于原本的大头兵来说,这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自然而然的,腐败由内部滋生泛滥。强抢民女,夺人钱财,他们一样也没少干。对此庞勋不闻不问,因为他自己也忙着享乐呢,自从成为上位者他才明白这世间有多美妙,美酒、美食、美人应有尽有。
 
回家?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这辈子都不想回家了。
 
唐朝后期藩镇林立,每个军人都有一个当节度使的梦。在节度使这个位置上可谓是人才辈出,包括安禄山、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以及后来的李克用、朱温,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
 
庞勋也想过一把节度使的瘾,于是上表朝廷,希望能担任节度使一职。
 
淮南节度使令狐绹是个老狐狸,他想了一个缓兵之计,派人找到庞勋,表示要替他向朝廷争取一个节度使的位置。庞勋十分高兴,暂时停止刀兵。
 
朝廷趁此机会重新部署,派遣十万重兵分三路围剿庞勋,并调来英勇善战的沙陀骑兵。
 
就这样,将大唐半壁江山搅得天翻地覆的庞勋起义军迎来了末日,在重兵围剿下,起义军接连遭受失利。
 
869年9月,庞勋攻打亳州途中遇到沙陀骑兵,沙陀首领李国昌带着15岁的儿子李克用以及五百沙陀骑兵大败庞勋。
 
庞勋率军突围,半路被沙陀骑兵追上,复大败。这回庞勋没能再逃出去,起义军全军覆没,庞勋战死,历时一年两个月的庞勋起义宣告失败。
 
这本是一次小规模的兵变,却意外发展成波及大唐半壁江山的农民起义,也许连庞勋自己都想不到。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给唐朝统治带来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一方面,庞勋起义点燃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战败的农民军逃散到各地,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起义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沙陀骑兵立下大功,沙陀部落因此强势崛起,曾参与围剿庞勋的李克用即将成长为唐朝末年一颗亮眼的“明星”,给千疮百孔的唐王朝一记重击。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这看似简单、仅有800人的叛乱最终酿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吹响了大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号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