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90后爆红女孩李溶溶上了央视,网友:天使在人间
在一所幼儿园毕业典礼上,一位妈妈痛哭流涕地要给一名年轻女孩下跪。
“这辈子都没想到能听到儿子喊我一声妈妈!
李老师,你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周围的人拉起她坐在椅子上安抚她。
年轻女孩也很激动,拉着家长一起哭地稀里哗啦。
这位年轻女孩就是2019年在网上走红的90后特教老师——李溶溶。
她发布的听障教学视频单条点赞量最高竟能达到20.8万!
无数网友被她感动落泪,为她送上了“人间天使”的美誉。
生于平凡,初遇疾苦
1991年,武汉某医院,一名婴儿出生,四十岁的父亲闻知是个女孩,喜极而泣,暗暗发誓:“感谢上天让我老来得女,今后一定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她!”
这个女孩就是李溶溶,刚出生,就被家人深深地爱着。
从小到大,父母没有让她盛过一碗饭、扫过一次地、洗过一回衣服。
真是应了那句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李溶溶在大学读建筑专业时,家里就已经为她找好了工作,一毕业,她就可以顺顺利利继续过着不用吃苦的生活。
人算不如天算,一次偶然的志愿者行动,改变了她的一生。
2009年,李溶溶第一次到康复中心当志愿者。
她看到一位20岁左右的园长,穿着羽绒裤和一件很脏的上衣。
正踮起双脚站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一锤一锤地砸着门框上的钉子。
李溶溶很惊讶:这种体力活不应该是男生做的事情吗?
原来一个女孩子还可以这么坚强、这么吃苦耐劳。
走进教室,她看到角落里孤零零地坐着一个小朋友,头上长满了癞痢,有的地方已经起了脓包,小朋友还不时地用小手去抓挠。
李溶溶心想:“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小朋友?”
于是她立马买来消毒水,并给孩子理发涂药。
园长告诉她,这是一名听障宝宝,前段时间长了癞痢,孩子的父母忙于维持生计,无暇照料孩子,不得已就送到这里来了。
第二天,李溶溶在学校里总是不自主地想到那位小朋友,担心他没人照顾。
于是李溶溶放下书本,为孩子买上新衣服,然后奔向康复中心。
就这样第三天、第四天……在李溶溶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下,孩子终于恢复了健康。
园长看到李溶溶这么有爱心、有耐心,忍不住想要留下她:“溶溶,你愿不愿意当老师?”
李溶溶立马答道:“愿意!孩子们很需要人照顾,我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就这样,李溶溶的每一天都因为这些孩子而忙碌、充实起来。
毕业后,李溶溶每天踏星而出,踏月而归。
一天夜里,李妈妈如往常一般为女儿端上热好的菜。
看着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女儿,李妈妈的忧虑又一次涌上心头。
“女儿怎么会去做别人都避恐不及的工作呢?今后可怎么办呀”。
于是李妈妈坐在女儿对面郑重地劝说:“家里已经帮你找好了工作,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辛苦的事情?还是把特教辞了吧!”
李溶溶一听不乐意了,倔强地喊道:“不!我就要当特教,孩子们需要我!”
这时,沉默已久的父亲也爆发了:“不辞职你就滚”……
那是李溶溶第一次和父母吵架。
深思了一夜,第二天,李溶溶为了心中的理想,直接从家中搬了出去。
为了省下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多陪孩子们,她在学校近处一个破旧又没路灯的深巷里租了一间民房。
那是一段异常艰辛却又难忘的日子。
李溶溶每月工资800元,房租200元,除了自己的必需品,其余的钱她都用来给“天线宝宝”们买衣服、买些小礼品。下班后她还会带1-2个孩子回到住处。
简陋的房间里满是欢快的笑声,每天下班,孩子们都争着要去老师家住。
2年后,李溶溶的父母去她工作的地方看看是什么让女儿如此坚持。刚进教室就围上来一群孩子,一字一字地喊着不太标准的话:“爷-爷,奶-奶,你-们-好!”。老两口的心融化在这群“天线宝宝”的热情里。
到了女儿的出租屋,父母看到地下室的洗手间,看到女儿烧水还要从外面提回来,老两口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既然无法改变女儿的决定,那就无条件支持吧,老两口为女儿重新租了房子。临走时,步履蹒跚的老父亲留下一句话:“幺儿,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孩子们太难了”
得到父母的支持,李溶溶更加有动力要把特教工作做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今年30岁的李溶溶,已经有了12年的特教经历。
由于是非教育专业出身,李溶溶明白自己如果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很远的话,还需要知道更多的知识。
所以她除了跟园长和其他同事学习经验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听讲座,后来加入了一个有50多人的特教群学习交流。
但是由于特教老师的职业倦怠感比较强,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她太理解其中的委屈、无助和挫败感了。
“天线宝宝”们出生在一片安静中,在寂静中长大。植入人工耳蜗或者戴上助听器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安静的。但是大脑中全是声音,无法分辨身边的讲话声,更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
李溶溶曾说过,从业之初,她陪着一个听障孩子去医院看病。
医生问:“宝宝,你哪里不舒服?”
孩子很难受,却听不懂,更说不出一个字,医生只能一处一处地试探,摸到痛的地方孩子就哭,花了很久才找对地方。
李溶溶站在孩子身后和他一起哭,太心疼了。
为了让康复中心的“天线宝宝”们能够早日开口说话,李溶溶除了运用普通发音教学方法,还摸索出许多原创的教学方法。
例如,堵鼻子、做蹲起、跑步,或者拿气球去念po的音节,这些都是原创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化差异,这个方法对上一个宝宝有用,对下一个宝宝可能就完全没有效果。
用手挡住嘴巴跟孩子说话已经成了康复中心里每位老师的习惯,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们对嘴形的依赖,专心依靠助听仪器。
她还用各种纸片,让孩子感受吹出的气流,触摸彼此喉咙的震动,更能准确地发音。
每次孩子们不懈努力发出一个正确的音节时,她都会送大拇指赞美孩子。
李溶溶为每一个“天线宝宝”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
12年来,李溶溶已经记不清教了多少名孩子。
但是每一位孩子的康复训练计划都保存在了家里,每一份手写的训练计划都代表了一个家庭梦想成真。
在康复中心,每一个孩子成百上千次尝试后喊出的第一声妈妈都是李溶溶听到的,很多孩子之后也一直用着这个称呼。
因为李妈妈不只是教会他们发音,还如同妈妈般呵护着他们。每个小朋友过生日时,李溶溶都会买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庆祝。
还会贴心地为他们理不同的新发型。周末带孩子出去郊游,感受风的轻抚、鸟的鸣叫、水流的清凉。随时随地让孩子们实践发音方法。
丁丁(化名)是一名自幼患上面瘫的孩子。
医生曾经告诉他的妈妈“孩子装上人工耳蜗后也很难学会说话”,妈妈坚持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做康复,不放弃一丝希望。
奔波了几年,孩子只能从鼻子里发出“嗡嗡”的动静,丁丁妈妈绝望了。
偶然一次,听别人说有个康复中心的老师有耐心、方法独特。
丁丁妈妈就把孩子送了去,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因为她已经在说服自己接受孩子不可能学会说话的现实。
没想到一年后奇迹出现了,丁丁不但可以与人交流,居然还可以正常上小学了!
这就有了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妈妈激动得要跪下感谢李老师的那一幕感人画面。
李溶溶说:“2-6岁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意识到,从听到声音、分辨声音、听懂声音,再到用语言表达出来,整个过程真的非常艰难。我不断地在提醒自己,再慢一点,再耐心一点。”
后来,朋友们都说李溶溶变了。
李溶溶笑答:“都是孩子们改变了我,我给他们一点点的爱,他们就能给我大大的爱。”
2016年,李溶溶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病情严重。李溶溶从医院去学校,擦去泪水藏起悲伤,如往常一样笑着跟孩子们互动。
可是一次上课时,一个小女孩突然冲到跟前抱住她一字字地挤出:“李老师,不哭!”
李溶溶说:“也许孩子不知道我遇到了什么,但那一刻,她敏感的心捕捉到了我内心的感受。有这些小天使的陪伴,我的周围从不缺少幸福的味道。”
李溶溶用满满的爱浇灌着“天线宝宝”,她收获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笑脸。这就是她在特教路上的信心:教育是传承,是希望!
李溶溶曾经看到一篇关于听障孩子的报道:
有一个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做了人工耳蜗,经过五年康复了。但在上幼儿园的前一天,母亲把孩子带离了这个世界。
当时李溶溶和同事们看到这个报道都哭了,“如果说我可以遇到她,或者可以早一点遇到她,这个小孩和母亲就不会经历这漫长的五年。
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2年里,李溶溶和同事们教会了近千余名“天线宝宝”如何辨别声音,学会说话并顺利毕业。
他们有一天真的可以和健康的孩子们一起上学,融入群体生活了。孩子们出生时遇到听障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极其幸运的。
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位 “天使妈妈”,让他们有幸看到这个世界是有奇迹存在的。
溪汇大海,传播大爱
有次一位学生家长难掩激动之情,把李老师给孩子上课第一次喊出“妈妈”的视频传到D音上。一下子很多“天线宝宝”的家长都留言咨询。李老师知道后就一条一条回复大家。
但是问题越来越多,她就想自己拍教学视频传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吧?
于是她申请了个D音账号,名叫“言语康复溶溶老师”。
上面有她平时的教学视频,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这位“天使妈妈”的生活。
李溶溶说:“现在很多人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
但我的眼睛看到不是这个样的,这个世界依然很美好。
我看到90后里面有消防队员,有警察,有很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我觉得他们都很棒、很优秀!
而对于我一个90后特教老师,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在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无声的世界。
虽然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特教行业因为需要承受各种压力,很难留得住人。
但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都能关注到这些孩子。”
李溶溶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对特教这个职业有了关注。
也会陷入沉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工作,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吗?
可是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的困惑为什么却越来越多?
想当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尽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让人们吃饱饭;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一生心无旁骛,创下肝脏外科无数个第一;
中国航天“大总师”孙家栋热爱航天事业,干一辈子也不觉得累。
原来让人们精神富足的,不是有多少物质,而是一生热爱一项事业,爱了就深深爱。
至于年轻人的躺平,都只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担忧,70后担忧80后,80后担忧90后,“垮掉的一代”一直在说,却一直都是假象,我们还有李溶溶,还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在默默地努力着,他们不为利益,只是踏踏实实地在做一件事……
. END .
【文| 大道至简 】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