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元旦夜【郝米拴】
【作者(中)与战友在维护装备】
1977年元旦,正赶上年度拉练。傍晚,我连驶达桐柏县条山下一个村庄,将宿营于农户家中。
当晚庆元旦放电影《苦菜花》,冬天开场早,散场后约9点多些,百姓们开始领战士留宿。我和另三个战士被领进一户范姓家。主人是大叔大妈,大女儿十八九,其妹与弟也都十多岁,一看便知是个祥和美丽之家。
(拉练中同乡苗玉生)
北屋,屋地中间早摆好了炭火盆,全家人包括我们四个战士围着火盆取暖,聊家常,聊刚才影片里人物,好不热闹。火光一闪一闪的,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显出不尽的温馨。
“妮儿,挑些红薯烤烤,让叔叔们尝尝咱……”
“蹭”——大妮一跃而起,不等爹把话说完,转眼功夫已把红薯弄来了,连我们阻拦她的机会都没有。
只见大妮她灵巧的手把红薯住火盆里摆一圈,然后不停地用火杵翻动,不多大功夫烤薯味满屋飘香。
这时大妈也起身帮忙,把烤好的红薯,纸包好直往我们战士手里塞。孩子们也一口一个“叔叔”地让我们快点吃,说实在的,和一家人真没啥两样。
也许是穿军装(工作装)显老,也许是社会上有“解放军叔叔”这称呼,其实我们几个战士比大妮也就大个三四岁,当“叔叔”是沾了部队光。
这时,我突然想起随身挎包内还剩几块压缩饼干,就翻了出来。我们四人干脆把剩余饼干凑了凑,全给了三个孩子。孩子们对厚厚的军用饼干未见过、特喜欢,舍不得吃收起来了。
在满屋人热烈的气氛中,我真是想起了毛主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也想起了陈老总“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名言。
是谁最先提出军民关系是“鱼和水”?这比喻是再好,再贴切不过的了……
就寝,西屋。里间是大叔大妈,外间地铺睡我们四个。说是里外间,实际是里外上下相通,说啥听一清二楚。
像外间根本没住人似的,夫妇俩压根就没把外间的我们当外人,该说啥说啥。从家务琐事到第二天农话,我们听起来,正像是父母在里屋说话一个样。突然,大妈话里头带水呀院呀什么的,大叔忙打断话头说,已处理好了。
早晨一看才知道,大叔处理好的是“缸满院净”。因他知道留宿部队走时,“缸满院净”是传统,所以接通知后昨晚未看电影,而是提前在家挑水扫院,早起省去了本应该我们战士干的活。
瞧,一个普通的农民,为部队的事有着超前的想象与作为。在我们战士眼里,范叔形像同样够得上是又高又大的呀!
告别范叔一家,告别村里乡亲,“轰隆隆隆”坦克起动,我坦克连又开始长途拉练行军了。
我身在车内心在外,总还想着昨晚难忘的元旦之夜,军民情谊,心里甜滋滋的。终于,“军民鱼水情”定格于“八一”军旗,在我心中永远地飘荡!
【作者简介】:郝米拴,林州临淇镇堂上村人,部队转业至河北省邢钢搞调度工作。热爱文学和小提琴!目前在琴行搞小提琴教学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