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青训,逆境中的坚守与前行!——我所亲历的这些年精英青少年足球①

2018年全国男足青少年U13(亦即2005年龄段)锦标赛第二阶段比赛2月3日在四川成都全面展开,16支通过第一阶段小组赛获得出线权的各个小组前两名汇聚温江基地,将展开五轮总共40场比赛。这是今年男足青少年六个年龄段中最后一项将产生冠军的赛事,也将是这个年龄段第一个正式的全国冠军。冠军当然重要,但对于现在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而言,冠军又不是最重要的

2011年时的青少年联赛总决赛现场

很多东西,其实远比冠军更为重要,就像目前正在上海展开集训、备战今年10月的印尼亚青赛的中国U19亦即1999-2000年龄段队伍一样,这支队伍究竟能够走多远?教练的临场指挥、赛前的系列准备等等,固然甚为重要,但不能忘了:这批球员的基础是在2011年就已经打下了。早在7年前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时,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人还会记得他们12、3岁时的模样。而同样,目前正在成都征战今年U13锦标赛的那些小球员们,决定他们的不是现在是否获得了冠军,而应该是六七年之后能否在亚洲足坛占据一席之地、能否到世界赛场上扬眉吐气。

青训尤其是精英青训,说到底是一个长期工程!今天或者今年所做的事情,明天或明年甚至两三年之内不可能见效,效果或许只有在四五年甚至五六年乃至更长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于是,“不要更不能做对不起孩子甚至是‘断子绝孙‘’的事情”,应该是“青训”的第一大原则!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更是如此。

2011年时全国U13也就是2001年龄段联赛时的情景

这些年来,“青训”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更是社会的焦点。前国脚、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一句“一些开餐饮公司的都在搞青训了”,“校园足球搞得比专业足球更加红红火火,有的人借这个校园足球来赚钱,哪里是想培养专业人才?”虽然多少有些戏谑的成分,但却足以可见中国的青少年足球之路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完全走歪了。不过,校园足球并不是今天的主要话题,笔者还是只想说“男足U系列锦标赛联赛”,也就是“精英”。

N多人一直在说,中国足球没有自己的“青训”体系。这话其实对,但更是错的,因为中国的精英球员培养体系过去这些年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像参加这次锦标赛的广州恒大足校A队主教练阿铁达在一次内部征求意见会上所说的,“因为我在中国执教4年了,根据中国地域广的现状,中国足协做得是不错的,看到了进步。中国足协以及不少地方组织的比赛是可以的。”

2011年全国青少年联赛总决赛期间前国青队主帅克劳琛为青少年队伍教练员培训

以老外教练的个性,没有必要说一些恭维、客套之话。事实上,如果真的熟悉、了解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回想一下七八年前也就是2009年、2010年时,中国的青少年联赛就只有U19、U17和U15三个年龄组的比赛,而且还是双年龄段组队,像U19联赛就是1991-92年龄段队伍参赛,以此类推。而且那个时候根本就不存在“骨龄检测”一说,弄虚作假现象异常严重,一名球员不改个“一两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足球运动员。而那个时候也恰好是中国足球最为黑暗的年代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年1月份,中国95年龄段U23国足征战第三届亚洲U23锦标赛,中国队小组遭淘汰的结果就无需多提了。赛前,曾有过这样一件事:与中国队同组的阿曼队存在着阿曼足协自己提交的球员改年龄的情况,因为笔者手中就有阿曼足协提供的不同时期同一名球员的不同出生年份的材料(图为阿曼队2号球员)

但是,笔者不敢太过张扬。这倒不是说不想举报,而实在是担心中国队可能被“反告”。为什么?不要忘了:中国足协是从2010年底、2011年初也就是1997-98年龄段这一批球员开始全面实施骨龄测试的,95-96年龄段是最后一批没有展开骨龄测试的球员!

2011年全国青少年联赛总决赛期间主办的教练员培训班

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六七年前也就是这批95-96年龄段球员参加2010年、2011年全国U17联赛时的情景了。【注:因为当时是双数年龄段,一个年龄段参加两年U15、U17、U19联赛。】全国共26支球队参加2011年的U17联赛,其中北区14队(两队参加第一阶段后未参加第二阶段比赛)、南区12队,总参赛人数为619人。因为不存在骨龄测试,所以有过这样的现象:某支参赛队参加2011年联赛的11名主力球员和参加2010年联赛的主力阵容已经全部易人,而且技战术水平明显提升。于是,疑问也就由此而生:这部分新冒出来的主力队员从何而来?在现在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七年前确确实实发生过,可又有多少人了解或知道这些?

再譬如,参加2011年U17联赛北区比赛的某省全运队,报名单上的球员85%都是1997年以后出生的。按说,像这样的队伍完全可以去参加骨龄测试、然后去参加U15也就是1997-98年龄段的全国联赛。但是,由于当时规程上并不像现在这样有上下限,规定参赛球员是“××××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而仅仅只是规定“××××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等于是在规程上让参赛队有空子“可钻”。但就是因为开始骨龄测试,一旦参加了骨龄测试后,有可能会失去参加97-98年龄段联赛的机会,因而先以“以小打大”的名义来“锻炼队伍”。

旧事重提,不是想“讽刺挖苦”、“揭伤疤”,而是想说:这些年来,外界尽管一直在不断地批评、指责中国足协“不重视青少年”,但事实却是:足协其实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只不过外界并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没有注意过、也不想去了解而已。更多地,仅仅只是盯着国字号青少年队伍的成绩,因为没有成绩,便一股脑地指责与批评“不重视青少年足球”。

2012年德黑兰亚青赛上的96年龄段U16国少队,这些面孔看着熟悉吗?

再譬如说,还是95-96年龄段这批球员。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宿茂臻所率的96年龄段U16国少队在2012年德黑兰亚少赛上折戟了。但是,当时参加2011年全国U17联赛中真正出生于1996年的球员就28名球员出现在联赛之中,还没有骨龄测试过,不知道真实与否。所以,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宿茂臻所选的23名参赛球员中,只有7人是1996年出生的,另有15人是1997年出生的,甚至还包括一名1998年出生的球员。这支队伍是中国足球处于“痛打改年龄恶习”之转型期中特殊情况和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支队伍。而至去年,当中国02年龄段国少组建时,至少已经有406名通过骨龄检测的精英球员可以进行选拔。

我们承认: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地点较低、水平不高。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急不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时间沉淀。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这个现实大环境中,想要做好一件事,所受到的掣肘与限制如果不亲历根本就无法想象,而且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好。但是,想要做坏一件事,一个人一天甚至根本不用一天的时间便足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