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为何非得见了棺材才掉泪 | 杂文 夏春仁

假设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最高领导人、指挥人员能够采纳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可能中国革命的历史就要重写,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攻打腊子口,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故事。只有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人们才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可惜已经晚了。只有经过长征,人们才知道毛泽东这个人,才知道毛泽东高超娴熟的政治智慧、用兵如神的军事才能,中国革命中国工农红军只有在他的领导之下,才能走向胜利,才能成功。最近爆发的新冠疫情,殃及全国六省三十一市,造成全国抗疫形势紧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抗击疫情,现抗疫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痛定思痛,人们才认识到机场保洁消毒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工作的辛苦,但是当初如果未发生疫情,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他们。亡羊补牢的故事很多人知道,只有在羊被狼叼走之后,才想起加固羊圈,为什么不在当初建羊圈扎栏栅时,就提高标准,做得结实一点牢靠一点?有时,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只有在遭受了重大损失、重大挫折、走了弯路、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想起一个人,他预先提醒过我,他说的话是对的,可惜当初未听他的话;才会想起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岗位,他们的作用很重要。

根据典记,战国时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治未病比治已病更为重要,而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和在发作之后治愈同样重要,而在现实中,这样的道理却不被人们广泛地理解认可。

管理学上有这样的原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又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不能体会到这一点,等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往往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决策是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是事前控制,如果决策错误,往往会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执行和监督是管理中的中间环节,监督的作用是发现问题,进行纠偏,也可以说是舵手的作用,执行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其实每一种作用都很重要。现实中,个别单位领导喜欢重用执行力比较强的人,认为这种人是人才,这种人通常表现为敢想敢干,喜欢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灭火救火;而在事前给领导提供信息提供决策咨询的人,即使是高明的独到的见解,也不一定被人们注意,若是给领导提意见的人,命运结局可能会更惨。因为如果不中下怀,领导可能会心烦,虽说忠言逆于耳利于行,但毕竟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后面这种人能被领导喜欢的很少,重用的就更少了,开明的领导是少数,这其实是用人上的一种缺憾。

早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在排名中非常靠前,其实若论战功,并不算太突出,他何德何能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因为他几次在中国革命的重用时刻,向党中央及伟大领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的、独特的建议,事后证明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确实起到了重大影响,一个好的建议胜过千军万马。在被授予上将的名录中,李克农排名也非常靠前,其实他并未上过一次战场,是搞情报工作的,他的一个重要情报抵得过几个师作用,他是给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的。可见那时候的用人导向、干部选拔标准还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0)

相关推荐